琼中县什晏岭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前景

2015-10-26 01:25戴帅军黄诚修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9期

戴帅军++黄诚修

摘 要:工作区位于海南岛中部的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的中部,处于昌江、琼海深大断裂与尖峰、吊罗深大断裂之间,其最大特征是区域上岩浆岩呈大面积的侵入。

关键词:什晏岭;金矿异常;找矿前景

Abstract: The work area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outh China fold system Hainan Wuzhishan fold belt in the middle, in Changjiang, Qionghai deep faults and spikes, hanging deep fracture between the Luo, the biggest feature is the regional magmatic intrusive rock was a large area.

Keywords: What abnormal Yan Ling GOLD exploration prospect

1 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位于海南岛中部的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的中部,处于昌江——琼海深大断裂与尖峰——吊罗深大断裂之间,其最大特征是区域上岩浆岩呈大面积的侵入,且具多期次的特点。

区域上地层发育不全,仅出露长城系抱板群戈枕村组(Chg)、峨文岭组(Che)、志留纪早世陀烈组(S1t)。

工作区位于昌江——琼海深大断裂和尖峰——吊罗深大断裂之间,受两条深大断裂影响,区域上主要发育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

该地区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有晚白垩世花岗斑岩(K2γπ);晚侏罗世黑云母正长花岗岩(J3ξγ)、晚侏罗世闪长岩(J3δ)、晚侏罗世黑云母辉长岩(J3υ)、中侏罗世石英闪长岩(J2δο);晚三叠世角闪石黑云母正长花岗岩(T3ξγ)、晚三叠世(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T3ηγ)、晚三叠世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T3γπ)、中三叠世(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T2ηγ)、三叠纪二长花岗岩(Tηγ);晚二叠世(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2ηγ);中元古代片麻状(二长)花岗岩(Pt2γ)。

该地区变质岩类型主要有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及热液蚀变岩。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地层发育不全,仅在北部及南部出露长城系抱板群戈枕村组(Chg),其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或混合质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下部为混合花岗闪长岩及黑云斜长混合片麻岩。

2.2 构造

区内无明显构造痕迹。

2.3 岩浆岩

工作区内侵入岩出露广泛,主要有:晚二叠世通什超单元黄山水库岩体(P2γh)、早二叠世五指山超单元行干岩体(P1ηδοx)、及早二叠世育才超单元志仲岩体(P1ηγz)。

2.4 找矿标志

地貌标志:含矿蚀变破碎带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强,往往表现为断续起伏延伸的带状山脊。因此,带状山脊可作为寻找含铅锌石英脉带的标志。

构造标志:东西向张性断裂控制矿体形态和规模。

围岩蚀变标志:当围岩发生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时,往往是铅锌多金属矿体存在部位。

3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地球化学异常场形态结构主要呈面状和带状分布,其次为带状地球化学异常场特征。由南西向、北东向四个方向展布形成三个较大的异常群。异常呈面状分布。元素组合以Au、Ag、Pb为主,伴生 元素Cu、Zn,其中Au元素异常强度和规模最大,浓集中心和内、中、外带较明显;异常强度和规模由北东南西向展现。元素分布多数呈正态分布,其中Cu、Pb、Zn、Sb元素分布形式呈正态单峰模式分布, Au、As、Zn元素分布形式呈正态双峰或多峰模式分布。综上所述,本区主成矿元素Au、As离散程度较高,具双峰或多峰模式分布,说明有利于成矿。

该异常位于番沟一带。评序值0.7230,评序1,异常类别乙2。异常位于长城系戈枕村组: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质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花岗闪长岩夹云母石英片岩等。元素组合以Au为主,伴生As、Pb、Ag、Zn等。Au最高106.54×10-9,平均35.04×10-9,衬度7.01,面积0.0894 km2,规模0.6269;强度高、有一定的规模,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明显,有一个较明显浓集中心。其它元素异常规模小、零星分布于Au元素异常区。根据元素组合及所处环境认为,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由金矿(床)引起的。

4 找矿前景

全区圈出9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综合异常。依找矿远景分乙2类异常1处、乙3类异常5处、丙类异常2处、丁类异常1处。了解成矿元素、伴生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处的成矿地质背景,详细圈定了单元素异常、综合异常,指出工作区成矿元素,并对主要异常的地质起因进行解释与推断,为地质找矿、下步矿产勘查的工作部署提供地球化学信息。

高、中、低温成矿元素异常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工作区的北中部、北侧地带主要发育着中、低温Pb-Au-Ag等元素组合异常,南部主要发育着高、中、低温Cu-Mo-Zn元素组合异常,说明了工区西部有利寻找Cu-Mo-Zn元素组合高、中、低温热液矿床,中部有利寻找Pb-Au-Ag等元素组合中、低温热液铅、金多金属矿床。

矿区地球化学异常场形态结构主要呈线状或孤岛状地球化学场。

本区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方法正确,运用化探异常较好, Au异常发育,该区找矿前景好主要以中部以找Au矿为主。

参考文献

3 [1] 汪校锋; 矫东风; 秦雅东; 肖灯意;海南岭头地区金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地质学会; 2011年03期.

[2] 徐德明,谢才富,张业明,付太安,李志宏. 琼中古—中元古代变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地球学报. 2006(03)

戴帅军,男,31岁,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2006年毕业后就职于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从事地质找矿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