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大维:想在老板之前

2015-10-26 19:14谢丹丹
中外管理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大维创想叶先生

谢丹丹

下属和上司的关系,不仅仅是执行者和决策者之间的关

系,聪明的职场人,更懂得适度地“牵着老板的鼻子走”。

有两类职场人:一类是安于现状,只满足于自己手头的工作。另一类是在完成自己工作之余,思考如何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甚至总是想方设法提出富有洞见的构想,让上司为这个构想“埋单”。

叶大维服务于有着152年历史的德国拜耳集团。十余年来,从拜耳的专职顾问到大中华区种子业务总经理,叶大维一路向前,从无到有,在拜耳的种子业务领域,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要探寻叶大维的成功之道,“Think Ahead(想在老板之前)”——是他这些年驰骋外企职场的重要法则。

在叶大维看来,很多人不善言谈,宁愿把好的想法“烂”在肚子里。“但作为职场人,如果能够凡事想在老板之前,那么在职场上将会创造无限可能。”他对《中外管理》建言。

任何想法都基于战略思维

想在老板之前,然后把这个想法清楚地呈现给他,这是伟大创想实现的第一步。这些想法可以是新的商业模式,也可以是开拓新市场。而它们又恰好戳中公司发展的某一痛点。

叶大维所负责的农业领域,业务范围广、投资额度大,所以试错成本也高,公司作出的每一个决策都相当谨慎。

为此,叶大维通常为一个“伟大的创想”造访很多相关人士,做大量的相关调查。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了解决策中的关键人物,了解他们关心和顾虑的事情。同时,每个阶段的决策者也很重要,在叶大维看来,他们同样需要被关注。透过这些点,一步一步打消上司的疑虑,给老板呈现一个美好的图景,创见被执行的可能性就会高。

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战略思维”。叶大维负责种子业务,由于农业在中国的特殊性,他必须要对国家相关政策、市场走向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基于战略思维,提出的想法才会更有价值。

在中国,碍于权威,上司和下属之间往往隔着一堵厚厚的墙。作为下属,要敢于打破这堵“思维的墙”,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用过多担心老板是否会接受。既然出发点是为公司好,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当然,管理者也要足够开放,愿意去承担风险。因为没有创新的想法,公司就不会进步。叶大维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磨灭员工的创新力。即使员工的想法距离现实太远,他也会鼓励员工:“这个想法很好,你再看看是不是还有一些没有考虑到的层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员工不断地去完善和打磨自己的想法,直到成熟、可执行。

做最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即可,为什么还要去想岗位职责之外的事情呢?哪有时间去想啊?

但是,看看叶大维的时间表,便知这就是“不同”:每周有三次跨国电话会议,且都在晚上;他是北大国发院BiMBA学生,每周末上课,同时任班长,负责组织班级活动;担任行业协会主席,此事占去工作时间的一半。同时,参与商会法律的征集意见工作。公司内部还有员工管理等具体事务。节假日陪伴妻子和两个孩子外出旅游。

叶大维时间管理的秘诀是什么?答案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优先顺序的排序。

作为管理者,叶大维同样这么要求下属。他鼓励下属:“如果你遇到工作内容超负荷的情况,请找我来谈。”但前提是员工必须先按照优先顺序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梳理,然后大维会根据公司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对员工的任务清单进行适当的修正。“当公司的策略发生变化,所做事情不再是公司焦点的时候,这个任务就可以放缓或暂时搁置了。”他语气十分轻松。

至于节省下来的时间,他认为可以折腾更多“工作之外”的事情。参与行业协会和商会的经历,反而给叶大维思考问题提供了很多新的素材来源,帮助他站在一个行业的角度去审视公司的业务发展。拥有比上司更宽的视角和更广的消息源,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那些好的想法就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冒出来。

在中国,农业并不是一个自由的准入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下,叶大维必须突破常规,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在对国家政策、相关法规、国内市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叶大维向总部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技术转让等新的商业模式,部分创想已经开始执行。

很多在外企工作的职场人,一旦工作达到一定年限,便无法突破“螺丝钉”的命运。他们要么“逃出去”,要么选择继续做一颗螺丝钉。

在拜耳任职的13年里,叶大维一直在努力地跑在老板前面。每天从他醒来的那一刻开始,就会有无数个激动人心的创见在召唤着他,无数个亟待完成的挑战在等待着他。

责任编辑:杨筱卿

个人档案

>姓名 叶大维

>星座 狮子座

>年龄 40

>职位 拜耳作物科学种子业

务大中华区总经理

>画像 努力演绎生命的舞者

Q&A

Q:现在很多外企人离职创业,你为什么不呢?

A:我一直没有创业的冲动。这个平台有很多新东西要去学习,让我感觉挑战不断。这跟我总是“想在老板之前”的特质有关系。我永远在想新的东西,然后让公司支持我,其实这也是一种创业。

管理点评

叶先生的的经历代表了一种理想的外企高管的生存状态:在非决策者与螺丝钉之间的平衡。外企高管的离职创业潮,其原因在于他们无法成为决策者,从而阻碍了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叶先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自己的想法“卖”给老板,游刃有余地在执行人和决策者之间进行角色转换,非常难得。但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老板够开明,愿意倾听且有足够的魄力;第二,具备较高的情商,比如叶先生。

点评人:派思咨询CEO 李晨

猜你喜欢
大维创想叶先生
艺术创想
越骑越快
秋叶的创想
艺术创想 我爱冬天
透明独木舟
赌一个未来
赌一个未来
抱琴
绿皮列车
绿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