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意境的分类与比照

2015-10-27 05:12
戏剧之家 2015年21期
关键词:壮美空灵崇高

姜 竞

(湖北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浅谈建筑意境的分类与比照

姜 竞

(湖北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本文通过阐释建筑意境的相关概念,从美学的角度对建筑意境做出了四种分类:壮美意境、崇高意境、优美意境、空灵意境,进而对这四种意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与比照。

建筑意境;美学;建筑审美体验

一、建筑意境的相关概念

受建筑体验者的主观情感、审美意趣、文化背景、知识构成、性格、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建筑意境带有不确定性和自明性的色彩。另一方面,由于建筑自身所呈现的情感是由建筑创作者所注入,所以建筑创作者本人的情感、文化底蕴、设计技巧、知识构成、伦理观念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建筑意境划定了某种特定的类别。

二、建筑的壮美意境

“壮美”一词,一般理解为“雄壮美丽”,主要是用来形容自然景观或人物。早期人类处在自然之中,是显得渺小而柔弱的,当自然作为人的审美对象时,其苍广宏壮的美,使人对自然充满了敬慕与畏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自我意识开始萌生,加之建筑水平的提高,人类通过建造巨大的建筑物以仿效自然的苍广宏壮之美,甚至希求建筑的壮美能与自然的壮美一样永恒,这是建筑壮美意境的历史溯源。建筑物要生成“壮美意境”,其建筑尺度必当要达到趋同于自然景物般的高大广阔。在古代,从埃及、玛雅的金字塔,到雅典卫城与英格兰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亦或是我国古代的各大石窟,都具有建筑的壮美意境。在当今,当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各个巨型水坝、跨越江海的桥梁、机场等工程性建筑,或是身处于摩天大楼、大型体育馆等公共建筑时,都能体验到建筑的壮美意境。

三、建筑的崇高意境

先圣孟子曾言:“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所说的“大”,可以理解为“崇高”,并且他对之做出了“神、圣、大、美、信、善”六种分类。康德认为,在人类对命运中的阻滞所产生的理性抗争之后,所达成的精神品质的升华,就显现了崇高之美。黑格尔则认为,无论是人将自我精神的存在异化为“神”或权威,并对之崇拜,还是人对英雄的崇敬与仰慕,人们都欲从这些行为中获得崇高的美感。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崇高意境所呈现的特质有:歌颂人类精神品质的光辉充实;对至上理念和普世价值的捍卫与热爱(如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彰显宗教、政治权威的神圣性和绝对性等。建筑的崇高意境,主要体现在宗教建筑、宫室建筑、纪念性建筑上(如对英雄的怀念、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反思、彰显统治者的丰功伟绩等),一些以历史纪念题材为主的博物馆、纪念馆,或某些政治建筑,也都有追求崇高意境的倾向。

四、建筑的优美意境

近代美学大家王国维认为“优美”与“壮美”是两种不同的美,王国维在其著作《红楼梦评论》中说道:“评论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若吾人与审美对象无利害关系,又毫无生活之欲存在,则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名之曰优美之情,而谓此物曰优美。若此物大不利于吾我人,而吾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而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所以,基于王国维的观点,优美是审美对象所显现的一种纯粹的、愉悦人的感官的美,即是其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理念的统一,而在审美对象内部几乎不存在矛盾与冲突。所以,“优美意境”是指在审美主体在品评审美对象时,审美主体的婉约之情,与审美对象的知觉要素产生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效应,而引发的和谐愉悦的审美体验。建筑的优美意境则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语言的和谐统一之中,如空间的均衡、比例的匀称、尺度的适度、色彩的雅致、光影的柔和等。

五、建筑的空灵意境

当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动之时,人们就开始不断地思考着一些关于“天、地、人、神”关系的问题,海德格尔则认为:建筑是“天、地、人、神”四者的交汇点,同时也确立了人类在天、地、神之间的位置。建筑不但庇护了人的身体,更使人的栖居充满了哲思与诗意。而当建筑空灵意境的审美之门被开启时,建筑才真正使人的栖居充满了诗性。

从审美潜意识的层面上看,建筑的壮美意境凸显了人类在挑战自我极限后获得满足的欲求;建筑的崇高意境彰显了人类对自我的肯定与嘉赞;建筑的优美意境反映了人类对纯粹、完满、绝对的美的恋慕与追求;建筑的空灵意境则渗透着人类希求着心灵的返朴归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空前繁盛,人们的内心在信息纵横交错、高楼密布林立的都市中变得疲惫不堪,人们需要对自己的内心进行适当的调节与“清空”,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的空灵意境作为一种充满心灵慰藉的审美体验而逐渐显现了出来。建筑空灵意境使人在当下的瞬间觉察到了本体的永恒,忘记了都市生活的喧嚣,获得了内心的安宁。

[1]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英]罗杰·斯克鲁顿.建筑美学[M].刘先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TU-80

A

1007-0125(2015)11-0216-01

猜你喜欢
壮美空灵崇高
空灵清爽 蓝色仲夏
壮美广西
壮美的城市景观
壮美篇章
无名的崇高
空灵、轻盈、秀雅的瞿利军
壮美的日食
中国传统的“虚静”观与文人园的空灵之美
千载空灵岸 悠悠湘水情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