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似是而非的“真理”

2015-10-27 01:40
中欧商业评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真理精益蜻蜓

那些似是而非的“真理”

在任何剧烈激荡的时点上,不光是那些发生着的事实本身光怪陆离,还会相伴而生海量的各色理论,试图用以解释、指导、预测这个纷乱世界。然而,所谓“现实”,无非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棱镜图景,故而那些看上去掷地有声、言之凿凿的理论,就有了各种似是而非的古怪气质。当下围绕互联网创业、转型的各种参与者,就正处于这样富有张力的现实力场中。每天都有“几个月估值过十亿”的现实神话版本在朋友圈流传,围绕这些神话总结的各种思维法则、创业铁律,也都在各种畅销图书、巅峰论坛、私密沙龙中盛行。有的“准则”已经太过知名,以至于若不能信手拈来就显得太OUT了。

然而,如果能够稍微离开一下沸腾的现场,与讲述者保持一定距离,再去好好推敲一下这些定律得来的前提、假设以及推演过程,就会发现,创业中没有无需前提和证明的公理,它更像是一个混沌系统,充斥着蝴蝶效应。任何一个微小变量差异都会导致十万八千里的谬误。若过于执迷于某些“关于这个时代创业的正确法则”,一定会南辕北辙。

举个例子,7月底,“中欧创享+”进行了第二模块“产品与用户思维”的学习。无论是导师分享还是学员互动,给我带来的一个深刻感受就是,在关于“成就一款好产品”这个问题上,充斥了太多似是而非的结论。如果你是为了找一个“正确答案”而来,听课之后,估计会为自己的头脑变得更加混乱而懊恼。

譬如说精益创业、快速验证迭代的法则被很多创业者奉为圭臬。最近傅盛也提到“被验证”的极端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重要到你都应该忘掉自己是谁。”他建议创业者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感觉,用数据说话。然而非如此不可吗?蜻蜓FM的联合创始人赵捷忻说:“虽然蜻蜓FM是实践精益比较早的公司,但也碰到了一些问题。”因为验证成本虽然已经大幅下降,但毕竟不是为零。所以需要去权衡在多大程度上作一些主观判断,在多大程度上则用精益方式去验证结果。事实上,更多的初创企业一开始可能是用同理心做出了一个不错的产品,之后才慢慢地导入数据管理的。再譬如“极致”,虽然很多人都强调“极致产品和用户体验”,但极致和精益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可能精益比极致更重要。因为大部分的创业公司出问题不是因为产品做得不够极致,而是因为连方向都找错了。如果是在一个错误的方向,越极致,会死得越快。在被验证方向正确之后再去极致,可能才是更靠谱的方式。

每个创业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复杂系统。当各种“真理”摆在面前的时候,更重要的功夫是看懂背后潜在的各种信息,并将其代入自己的公式,揣摩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法则。

猜你喜欢
真理精益蜻蜓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探究基于精益建造理念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蜻蜓
蜻蜓点水
换个角度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蜻蜓
潜伏在应试教育背后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