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骨折患者病变部位功能的影响

2015-10-27 07:13赵丽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0期
关键词:肌力关节骨折

赵丽娟

白城中医院,吉林白城137000



康复护理对骨折患者病变部位功能的影响

赵丽娟

白城中医院,吉林白城137000

目的分析骨折患者康复护理对病变部位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以是否包含康复护理措施(遵从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康复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康复效果显著3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中,康复效果显著11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8.89%,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总有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促进骨折患者病变部位功能恢复,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骨折护理;康复护理;功能恢复

骨科收治的患者以骨折最为多见,此类患者治疗后往往需要进行康复锻炼,达到恢复功能的作用。康复护理是针对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进行护理干预,属于康复医学的范畴。骨科与康复医学关系较为密切,应将康复护理作为骨科护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笔者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以是否包含康复护理措施(遵从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是否应用康复护理后对骨折病人患肢(处)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包含康复护理措施(患者知情同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

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岁;患者的病程平均值为(2.8±1.5)d;从骨折部位看,上肢骨折20例,下肢骨折16例,躯干部位骨折9例,患者均不给予康复护理。研究组45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7~71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为40岁;患者的病程平均值为(2.7±1.6)d;从骨折部位看,上肢骨折22例,下肢骨折15例,躯干部位骨折8例,患者均给予康复护理。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和病程、骨折部位构成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措施给予入院后骨折患者以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疾病护理、用药指导、生活指导、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但不给予康复护理措施。

1.2.2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在给予对照组骨折患者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同时还给予患者康复护理。

康复练习。患者术后24 h即可开始进行康复练习。肢体骨折患者先行骨折远端肢体的功能活动,躯干骨折患者可先进行简单的四肢活动。

患肢肌肉收缩练习。术后2周内以患肢肌肉收缩练习为主,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避免或降低骨折移位和二次骨折等意外的发生机会[1]。

运动指导。在康复练习和患肢肌肉收缩练习之后,护士根据患者骨折愈合程度以及骨折部位对患者进行不同的运动指导,在患者运动初期,护士要全程陪伴,及时纠正患者不良的运动方式和运动习惯,以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

1.3观察项目

调查对照组术后3个月后和研究组康复护理后3个月肢体功能活动情况,根据患者肢体功能活动情况评价患者康复效果。调查均由患者责任护士负责完成,事先责任护士已经经过严格的培训,具有较高的康复效果评估能力。

1.4康复效果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完成术后3个月治疗后,按照以下标准判定康复效果:①显著是指骨折患者术后患肢、患处具有良好的活动功能,功能障碍不明显;②有效是指骨折患者术后患肢、患处的活动功能尚可,活动功能轻度受限;③无效是指骨折患者术后患肢、患处活动功能受限较为明显。

1.5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以绝对数表示两组患者康复等级分布并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著例数+有效例数)/组内观察例数×100%,以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总有效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完成术后3个月治疗后,按照1.4项下标准判定康复效果为:研究组45例骨折患者中,康复效果显著3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45例骨折患者中,康复效果显著11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8.89%,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和总有效率的比较[n(%)]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总有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折患可能存在多种并发症,同时肢体的制动对功能活动有程度不同的影响。骨折愈合一般分为:①血肿机化演进期。骨折后,断端髓腔内、骨膜下和周围软组织内出血形成血肿,凝成血块引起无菌性炎症,形成肉芽组织并转化为纤维组织。同时骨折断端附近骨内、外膜深层的成骨细胞在伤后短期内即活跃增生,约l周后即开始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由远离骨折处逐渐向骨折处延伸增厚。骨内膜出现较晚。②原始骨痂形成期。骨内外膜形成内外骨痂,即膜内化骨。断端间的纤维组织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然后钙化骨化,形成环状骨痂和腔内骨痂,即软骨内化骨,骨痂不断加强,达到临床愈合阶段。③骨痂改造塑形期。在应力作用下,骨痂改建塑形,骨髓腔再通,恢复骨的原形。早期的康复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十分必要。

骨折愈合第一阶段应尽早鼓励患者对患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进行各个方向全范围的运动,一天数次,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渐从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到抗阻运动。①等长收缩练习。石膏固定部位的肌群在复位稳定1~2 d,局部疼痛减轻后开始进行等长收缩练习。开始时,先让患者在健侧肢体上体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时肌肉收缩强度由轻到重,无痛时可逐渐增加用力程度。要求每天至少进行5~10组,每组重复10次,每次收缩维持10 s。②支具保护功能练习。对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应尽早在支具保护下行下肢部分负重训练。患者取卧位,在其下肢和床边(足侧)放置坚固物体,双足支撑于坚固物体上,起到下肢部分负重的作用。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3 d在有效的止痛和固定保护措施下让患者扶拐部分负重步行。③加强健肢活动训练。包括主动运动及抗阻肌力训练、健侧肢体各关节活动和ADL训练、早期健侧下肢负重。④物理治疗。为防止肌肉萎缩,改善肌力,可应用直流电、中频、低频电刺激治疗;红外线或各种透热疗法有助于消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声波疗法、按摩等有助于减少粘连;脉冲超短波有利于固定局部消炎止痛,有金属内固定的患者也可以治疗;直流电钙离子导人或磁疗促进骨折断端愈合。

骨折愈合第二阶段可采用以下康复护理措施:①改善ROM。首先,在关节牵引前行20~30 min蜡疗或中药熏洗,放松受累部位组织,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肿胀,为牵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行机械性关节牵引,每次牵引至少保持10 min,牵引重量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可以重复进行5~6次,每次间隔10 min,也可以采用关节松动手法;牵引结束后,用石膏托或支具固定被牵引关节于所在位置的度数,保持和固定牵引的效果,能忍受者可以戴支具至第二天牵引时取下。应注意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避免突然发力、用力过猛、强度过大引起训练过量,避免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要控制关节活动度尤其是关节骨折,如果固定不好,骨关节表面不平整,在进行反复的关节主被动活动中,易磨损关节面,关节软骨会出现退变而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训练需反复多次进行,尤其关节牵引每次持续的时间最好超过10 min,以局部有紧张感、轻度牵拉痛为宜。治疗中要定期检查评估,注意骨折对位情况,内固定物是否对关节活动有影响。②肌力练习。迅速恢复肌力是改善恢复期骨折患者功能活动的关键因素。应根据肌肉肌力水平,分别采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或抗阻运动的方式,按照超量恢复原则,进行训练,使患者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训练目标,且至少要持续6周时间。肌力练习方式可采用通过外力进行肌肉的被动牵拉、叩击、多关节被动运动和挤压,通过皮肤感觉刺激、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等募集更多的神经元,促进肌肉收缩功能恢复,适用于肢体瘫痪,肌力0~1级而无法运动者;助力运动是电刺激向主动运动过渡的中间形式,适用于肌力1~2级的患者的功能训练或ADL的代偿性活动,强调患者最大限度用力,仅给予最低限度助力;主动运动适用于肌力3级的患者;抗阻运动适用于肌力4~5级的患者。

临床实践表明,康复护理能促进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研究表明,研究组45例骨折患者中,康复效果显著3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45例骨折患者中,康复效果显著11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8.89%,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总有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明了康复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

在指导患者康复练习时,护士不仅要指导和纠正患者的锻炼方式,同时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心理护理[2]。康复练习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患者需长时间练习,因此易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提升患者康复信心,提高康复效果。

由于康复护理在临床中的开展时间并不长,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环节。医院要按时培训护理人员,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护士在临床中也要随时向康复医师请教,与医师保持良好的沟通,根据患者康复效果随时调整康复方案,进一步提升患者康复效果[3]。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在骨科护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患者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康复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杜晶晶,赵万秋,林月秋,等.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与对策[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3):151-152.

[2]狄亚丹.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6(1):155-156.

[3]葛宇思,李丹.骨科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202-203.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Fracture Lesion Features

ZHAO Li-juan
Baicheng Hospital of TCM,Baicheng,Jilin Province 1370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rehabilitation care for patients with fracture lesion functionality.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4-June 2015 admitted to whether to include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informed consent)into each of 45 cases of fractur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for the study,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out rehabilitation care,rehabilitation care study group patients,lesions were compared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recovery.Results Study group of patients,rehabilitation remarkable 33 cases,effective 10 cases,ineffective in 2 cases,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56%;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rehabilitation remarkable 11 cases,effective 20 cases,ineffective in 14 cases,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8.89%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rehabilitation and total between the rat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promote good fracture lesion functional recovery,rehabilitation to help patients build confidenc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worthy of clinical use.

Fracture care;Rehabilitation care;Functional recovery

R47

A

1672-5654(2015)10(c)-0058-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5.30.058

2015-07-12)

赵丽娟(1970.8-),女,吉林白城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学工作。

猜你喜欢
肌力关节骨折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