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养老院H3N2流感病例暴发调查分析

2015-10-27 07:13徐瑾李军史鲁斌肖占沛于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0期
关键词:传染源护工流感病毒

徐瑾,李军,史鲁斌,肖占沛,于燕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郑州450016



一起养老院H3N2流感病例暴发调查分析

徐瑾,李军,史鲁斌,肖占沛,于燕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郑州450016

目的通过调查某养老院流感暴发疫情,了解H3N2流感暴发的疫情特点,为控制养老院流感暴发提供依据。方法对病例开展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运用RT-PCR法对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此次流感暴发疫情罹患率为27.14%,病例均恢复良好,无重症和死亡病例,采集咽拭子样品15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者8例,均为H3N2型。结论此次暴发疫情为一起甲型H3N2流感暴发。提高聚集性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尽早隔离传染源,接种疫苗等综合措施,是预防控制流感暴发流行的关键。

甲型流感;养老院;暴发;疫情分析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以下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1]。2014年8月19日,某县CDC监测到一养老院出现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并迅速向上级疾控机构报告,省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养老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疫情调查处置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流感确诊病例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现场资料来自问卷、现场调查。

1.2方法

采用《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版)》中流感样病例个案调查表[2],开展调查,采用EpiData3.0录入数据,用SPSS 17.0统计分析;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送河南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RT-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养老院距最近生活区约2 km,周围为农田,主体建筑为四层朝南小楼,老人居一、二层;院内共70人,其中老人51人,护工12人,医生1人,管理及其他服务人员6人。

2.2首发病例情况

女,91岁,身体状况一般,住2楼,8月19日22时出现发热(38.2℃)、咳嗽和呕吐等症状。

2.3时间分布

2014年8月19—22日共报告病例19例,历时4 d,其中8月19日1例,8月20日9例,8月21日5例,8月22日4例,无死亡病例,见图1。

图1 某养老院甲型H3N2流感病例发病时间分布

2.4人群分布

19例患者中,男6例,女13例;老人18人,护工1人;年龄最大92岁,最小48岁,平均年龄(76.06±11.10)岁。

2.5楼层分布

每层楼均16间房,护工值班室及医务室在一层。一层42人居住,搜索病例16例;二层12人,搜索病例3人,其他楼层无病例。

2.6临床特征

所有病例均有发热(100%),咳嗽13例(68.42%),咽痛9例(47.37%),流鼻涕8例(42.11%),打喷嚏2例(10.51%),呕吐1例(5.26%);病例恢复良好,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2.7实验室检测

19例患者中,采集咽拭子样品15份,经real time 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者8例,阳性率53.33%,均为H3N2型。

2.8控制措施

养老院所在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上报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启动应急预案;②就地隔离治疗;③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和处置,并对房间、环境消毒。

3 讨论

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这是一起甲型H3N2季节性流感暴发。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冬、春是每年的流感流行季节,进入2014年,河南大部分地区干旱、空气干燥,有利于流感病毒传播[3-5]。该次调查结果显示,发病前1周所有老人均无外出史,首发病例虽为92岁老人,但有基础性疾病且免疫力低下,对流感病毒易感,可能造成潜伏期短,所以此次首发病例未必是传染源。

护工负责老人起居,每位护工每天均能多次出入老人房间,有密切接触史。发病护工在首发病例8月19日发病前3 d有外出史,8月20日发病,体温38.2℃,有咽痛症状,符合流感样病例标准,虽不是该次疫情首发病例,但可能该次疫情传播的最可疑传染源[6-8]。

根据调查分析,本次疫情的主要原因如下[9-10]:①养老院所在地干旱、空气干燥利于流感病毒传播;②流感病毒传播力强,速度快;③养老院人员集中,一旦有传染源出现,易出现聚集性;④养老院人群年龄大,基础性疾病多,免疫力低下,为流感的高危人群;⑤养老院传染病防控意识较差。

4 结语

为了预防养老院等集体单位传染病疫情发生,需建立长效的传染病监测及报告机制,对老人晨检制度日常化,加强对外来人员和内部人员的管理,减少外部传染源输入的可能;对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建立免疫屏障,提高群体保护率。

[1]詹思延.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卫生部.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年版)[S].北京:卫生部,2012.

[3]吴晓军,施德源,章荣平,等.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6):740-741.

[4]陈冬华,钱杰,姜欣志,等.上海市嘉定区集体单位流感样病例监测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2(9):21.

[5]沈智勇,吕良勇,吴德仁,等.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6):562-565.

[6]范军星,路明霞,于燕,等.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原因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21(1):63-64.

[7]谢标,黄绍满.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调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152-153.

[8]林忠义,李慧珍,胡得意.一起学校乙型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56.

[9]吕锐利,王慧晶,张艳丽,等.一起中学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5):337-338.

[10]程东燕,刘光远,张惠文,等.营口市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0,26(8):908-909.

Epidemiologic Study of Influenza A/H3N2 Outbreak in a Nursing Home

XU Jin,LI Jun,SHI Lu-bin,XIAO Zhang-pei,YU Y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Henan,Zhengzhou,Henan Province,450016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s of an influenza A/H3N2 outbreak in a nursing home,and to provide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 measures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nursing home.Methods Every case was investigated every case,and collected epidemiological datas for analysising features.Collected the throat swab samples of the cases,and tested with RT-PCR.Results For this flu out break,the attack rate was 27.14%.No severe or death case was reported.Fifen cases of pharyngealswab were collected and detectioned,and 8 of whom were influenza virus(H3N2)positive.Conclusion This outbreak was a typeH3N2.It is key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reporting and diagnosing for clustering case and isolate the contagion source?of?diseases,and vaccination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m easure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outbreak.

Influenza A;Nursing home;Outbreak;Analysis

R181

A

1672-5654(2015)10(c)-0111-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5.30.111

2015-07-18)

徐瑾(1972-),女,上海人,硕士研究生,主管医师,研究方向:免疫规划与预防。

猜你喜欢
传染源护工流感病毒
丁型流感病毒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及研究进展
北京护工故事
滨蒿总黄酮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工管理中的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中美科学家发现猪流感病毒H1N1已传播给狗 重组成新病毒
模范护工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