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5-10-27 07:13杜琳琳薛海峰娄峰阁李省三董艳梅程宇吴嘉慧王明霞李继媛梁玉清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0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框架应用型

杜琳琳,薛海峰,娄峰阁,李省三,董艳梅,程宇,吴嘉慧,王明霞,李继媛,梁玉清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杜琳琳,薛海峰,娄峰阁,李省三,董艳梅,程宇,吴嘉慧,王明霞,李继媛,梁玉清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在特色应用型本科生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培养满足现代公共卫生发展需要的全面人才为目标,构建量化指标完善的、实践方案可操作强的、适合高等医学本科院校学生发展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深入探讨综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及措施,为我国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及参考。

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块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新发公共卫生问题不断增多,国际和国内公共卫生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1],人类社会对预防医学的认知和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2]。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持续增大,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不断拓宽,需要更多的综合应用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来满足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3]。这对我国公共卫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的高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对预防医学专业实践课程进行了一些探索性改革,采用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其中有些改革在一定范围内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部分改革仅仅停留在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尚未能形成一套可广泛推广的、教学目标明确、实践方案可行、量化指标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4-5]。为加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首都医科大学郭秀花等人的研究基础上[6-7],将“模块”概念与我院教学实际相结合,深入挖掘并有机整合现有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优化实践内容,构建与公共卫生发展相适应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体系。

1 体系内涵

应用型预防医学“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打破了各学科实践教学独立分散的现况,有机整合了涉及多学科的课程实践,以独特全面的框架与模块体系对实践内容进行表达与呈现。实践内容与时俱进,符合新时代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要求;实施方案丰富多样,全方位、深层次、多途径;评价指标科学、直观、可量化。

1.1体系框架

应用型预防医学“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项目框架构建是体系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框架的主要作用是将“拟定研究项目”以最佳方式清楚、完整的呈现,它是项目实施的具体表现形式,框架构建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实施效果,见表1。

表1 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项目框架

1.2五大模块

“模块”既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体,也是项目实施的基础。在打破各学科分散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的前提下,通过“模块”的概念将知识融会贯通,呈现预防医学专业各学科间的整体性。设置包括生物技术、信息管理、环境健康、疾病控制、应急处理在内的五大模块,多个模块涵盖预防医学专业知识领域的重要方面,涉及到各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模块内容可根据学科发展及培养目标的变化灵活更新,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优势。

1.3框架与模块的联系

项目框架与模块体系之间紧密相连。框架在类别、层次、类型、方式上的划分使模块实施具有不同的特点,使项目内容完整、高效呈现,同时最大限度的达到教学目标。模块是实践项目的承载体,模块在内容方面的呈现与表达与框架息息相关。同一个内容若能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进行实践,不但可以突出模块所强调的内容,还能够对内容进行精确定位,更能帮助师生达到最佳的实践效果。而模块不同内容的设定也能显示框架的优劣、适合与否。框架与模块之间相互依存,只有通过相互匹配的项目框架与模块组合,才能发挥该体系的最佳效果。

2 实践内容

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着重视基础知识,加强综合应用,开拓创新能力,以培养现代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为目标,在广泛征求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每一模块分别拟定10个“子模块”。“子模块”涵盖生物技术、信息管理、环境健康、疾病控制、应急处理五个方面,50项关键技术点。其中涉及到流行病学6项,卫生统计学6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5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5项,环境卫生学5项,毒理学基础4项,儿童少年卫生学3项,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学2项,健康教育学2项,社会医学2项,卫生事业管理学2项,卫生信息管理学2项,其他生物实践技术6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拟定综合实践项目名称(单个项目可涉及多项关键技术)。实践项目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综合、创新),其比例为4:3:3,实施类型(选修/必修)及方式(教学演示/实战演练/兴趣小组/创新团队/课题设计等)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实施途径

打破传统的实验课授课模式,建立开放性的模块式授课模式(即地点不限、时间不限、方法不限)。全面引入本科生导师制,组建科研兴趣小组、创新团队,通过实验室开放、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社区现场实习、毕业课题设计等环节来实现模块式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工作需求,设计不同的实践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动手实践,在打下坚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切实参与到教师科研创新项目中,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发展。

4 量化指标

根据应用型预防医学“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的,以是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评价标准,并分项进行量化。在细化各项能力指标的基础上,设计每位同学专用的评价量表,使其满足我国现代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要求,并与应用型预防医学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相匹配。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及各部分分值比例见表2。

表2 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

5 结语

“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是在广泛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院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构建的。该教学体系打破了现有实践教学各科独立分散的现况,建立以生物技术、信息管理、环境健康、疾病控制、应急处理为主的“五模块”实践教学模式,模块间相互衔接并互为补充,以综合立体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预防医学专业知识体系,有助于加强专业实践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体系建设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思想,注重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意识,贴近社会需求。体系涵盖预防医学专业50项关键技术点,并且具有完善的评价指标以量化其教学效果,可行性高。

相对于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后的模块式实践教学方式表现出更多的优势,尤其是在应用和创新方面。该教学体系打破了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清晰界限,学科之间交叉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横向、纵向知识联系得更为紧密;教学内容统一安排重点突出,重复内容大大减少;课程内容设置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综合型、创新型实践项目比例大大提高,注重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场所更接近工作实际,有助于学生提早进入工作情境、提升社会竞争力。在师生教学关系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的被动教学方式改革为以学生为主导的主动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教师授课方式灵活、类型多样、学习氛围宽松,学生间互相讨论及时沟通,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逻辑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预防医学本科生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推进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向浩,毛宗福,秦欢,等.我国全球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382-384.

[2]韦小敏,张志勇.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37-38.

[3]毛宗福,毕勇毅,陈华,等.国际化—复合型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6):542-544.

[4]黄陈平,叶晓蕾,刘佳明,等.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58-60.

[5]吴芳,樊立华,靖雪研,等.预防医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56-57.

[6]郭秀花,李变兰,王嵬,等.公共卫生人才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12:171-173.

[7]曾怀才,贺性鹏,贺庆芝,等.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27(7):144-14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Five-Module”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Applied Preventive Medicine Specialty

DU Lin-lin,XUE Hai-feng,LOU Feng-ge,LI Xing-san,DONG Yan-mei,CHENG Yu,WU Jia-hui,WANG Ming-xia,LI Ji-yuan,LIANG Yu-qing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Qiqihar,Heilongjiang Province,161006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featured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this paper is aimed at constructing a“Five-Module”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applied preventive medicine specialty with complete quantitative indexes and strongly operable practice plans in fav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t higher undergraduate medical colleges.The system is constructed for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ng all-round talents tha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public health development.Moreover,methods and measures are explored deeply to enhance the students'learning skill,innovating ability,practicing capability,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social adaptability,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in China.

Predictive medicine specialty;Applied talents;Practice teaching;Module

R-4

A

1672-5654(2015)10(c)-0165-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5.30.165

2015-07-24)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规划课题:应用型预防医学专业“五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14G159);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专项课题:基于“互动-模拟-创业”的应用型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GBD1213060)。

杜琳琳(198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医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框架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我国在WYO框架下面对的贸易保护现状及应对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