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缘何青睐《民报》

2015-10-28 07:56陈潇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10期
关键词:同盟会论战章太炎

陈潇

作为同盟会第一份机关报,《民报》共出版26期。诚如孙中山所言:“同盟会成立未久发刊《民报》,鼓吹三民主义,遂使革命思潮弥漫全国,自有杂志以来,可谓成功最著者。”

“三民主义”首现发刊词

1905年11月26日,《民报》创刊于日本东京,署名的编辑兼发行人有张继、章太炎、陶成章、汪精卫等四人,实际上由胡汉民、章太炎等人先后负责,但真正令《民报》声名享誉海内外的则是另外一个人,那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孙中山。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他革命生涯中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在入会誓词中提出了早期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思想。兴中会成立后的最初几年,并没有自己的舆论阵地,宣传主要是靠演讲游说、向中外报刊投寄稿件以及编印散发宣传革命思想的小册子等方式进行。

1905年6月,以宋教仁等为首的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该刊提倡“反清革命”,宣传“爱国主义”。孙中山筹备同盟会前期,曾前往该刊与宋教仁等人长谈,争取更多的革命支持。

同年8月,以兴中会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联合组成中国革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二十世纪之支那》半数以上的社员都加入了同盟会。

8月20日,同盟会在东京赤坂区召开成立大会,黄兴提出将该刊改组为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机关报,众人皆表示赞同。8月27日,就在同盟会再次集会商讨接办事宜的关键时刻,该刊由于登载了蔡汇东所作的《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而遭日本官方查禁,使得接办计划暂时搁浅。

9月,《二十世纪之支那》正式归同盟会所有。11月26日,在孙中山的亲自主持下,改组后的刊物以同盟会机关报的崭新姿态在东京亮相,《民报》正式诞生了。

《民报》的创刊号刊登了孙中山亲自撰写的《发刊词》,这也是他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三民主义思想及三者的关系。他认为,民族、民权、民生的兴起加速了欧美社会的进化;中国要摆脱被列强欺凌瓜分的命运,必须使三民主义思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其去实行也近”。

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不可以须臾缓”,三大主义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这一篇发刊词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创刊号先后印刷6次,发行达6000份,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言论激战终胜改良派

孙中山对《民报》寄予了很大希望。那时他化名“中山樵”,居住在距离报社不远的地方,经常和《民报》的主编人员在家中商讨编辑、出版中的问题。《民报》的不少重要文章,也是由他确定题目并组织专人执笔的。

《民报》在他的指导下,公开宣布了六大主张:“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建设共和政体;维持世界真正之和平;土地国有;主张中国日本两国之国民联合;要求世界列国赞成中国之革新事业。”

为逃避清朝海关扣检,《民报》采取伪装封面或打成行李包,委托进出海关的传教士或满族士绅捎带等方式递送。多数省会乃至北京都有它的秘密发行机关,北京的秘密发行所就设在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内。

被运到国内的《民报》首先在各地知识分子和青年教师学生中秘密传阅,随后逐步扩散到社会大众。即使是在清政府为镇压革命而设的新式军事学校和军队中,《民报》广泛传播之势也有增无减。最高发行数曾达17000余份。倾向革命的官兵能“从头至尾读得滚瓜烂熟,见人就一段一段地背诵”。

从1906年4月至1907年10月,《民报》进入了与《新民丛报》大规模论战阶段。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之间的思想论战。双方围绕“民族革命”“民主革命”“社会民生和土地国有”“革命是否会引起内乱和帝国主义干涉”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而持久的言论交锋。

论战期间,孙中山大多数时间都在东京亲自指挥“战斗”。他或出题目组织专人撰写;或提供论点、论据请他人执笔,写成专文参加论战。1907年5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了《论中国现在之党派及将来之党派》一文,“革命党者,公然为事实上之进行;立宪党者,不过为名义上之鼓吹”,无奈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民报》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此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正如孙中山在总结这一阶段革命历史时所言:“《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从低谷到被迫停刊

1907年3月至1908年10月,由于孙中山离开日本赴南洋准备武装起义前期工作,其他编辑撰稿人相继回国进行秘密组织活动,《民报》这一阶段的编辑工作由章太炎主持。

章太炎是革命派内部的右翼领导人,与孙中山在《民报》的宣传内容和办报思想上都存在分歧,他主张“持论稍平”,不赞同革命派宣传家尖锐峭利、一针见血的批判文章,因此这一时期的《民报》宣传带有明显的“种族复仇主义”及“主观唯心主义”倾向。这与《民报》的革命精神很不相称,严重削弱了其战斗力,大大降低了在群众中的声誉。

1908年10月,清政府以“出卖间岛领土和出让抚顺、烟台煤矿开采权及南满铁路筑路权”为条件,鼓动日本当局查禁《民报》。10月19日,东京警察总监指控《民报简章》及24期所刊《革命的心理》一文破坏治安,违反新闻条例,于是没收报纸,勒令停刊。此后的几天,章太炎等人多次申诉无果,《民报》被迫停刊。

1910年1月1日,《民报》在孙中山的支持下秘密复刊。复刊后的《民报》仅出版两期便因总编辑汪精卫的出走而停刊。一年后,同盟会曾一度筹备将《民报》迁至南洋恢复出版,最终因武昌起义的爆发,复刊之事被永久搁置。

自1905年创刊至1910年2月,《民报》共出版26期。短短几年间,它所产生的舆论影响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国内外倾向革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广大革命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它抵制了改良派的政治影响,指导了广大革命群众斗争方向,为辛亥革命进行了思想及舆论准备,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同盟会论战章太炎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曹刿论战
章太炎与臭咸蛋
章太炎:帮人不能犯糊涂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章太炎与臭咸蛋
章太炎与臭咸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