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纪事

2015-10-28 05:12撰文王嘉栋
中国新时代 2015年7期
关键词:摩梭刘大爷泸沽湖

撰文>>>王嘉栋

泸沽纪事

撰文>>>王嘉栋

摩梭族是中国唯一一个保存至今的母系氏族部落,摩梭家庭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女尊男不卑”,“舅掌礼仪母掌财”。

今年1月,我在云南和一个朋友闲聊,无意间看到他相机里拍摄的泸沽湖夜景,照片里淡紫色的夜空群星密布,熠熠生辉,左边格姆女神山巍峨伫立,远处群山影影绰绰,脚下湖水散发出复杂神秘的气息。

泸沽湖位于川滇交界处,为四川云南所共有,在众多旅游攻略中泸沽湖总是被划分到云南丽江,但实际上它属于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

那几天大雪封山,交管部门封闭山路,严禁一切车辆通行,我为了一睹泸沽湖神秘的湖水,在丽江古城苦等交通管制结束。

有一天,客栈老板找到我,说最近几天有些车可以去泸沽湖。次日早上5点,我裹着和夜空融为一色的羽绒服,穿过尚在熟睡的城市,在约定地点和司机师傅碰面。

泸沽湖距离丽江直线200公里,全是蜿蜒崎岖的山路。路面凹凸不平,一面是山壁,另一面是悬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司机一旦走神,粉身碎骨是肯定的。

我们沿丽宁公路缓缓前行,在漆黑曲折的山路上穿过一个又一个彝族村庄。透过暗黄的车灯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旁彝族风格的土掌房。

远处群山的上空浮现鱼肚白,太阳慢慢升起,周围的一切都安静得和夜晚没有区别。

我们在路旁一处地势较为平坦的小村庄休息。我走到山路另一侧的悬崖边上伸个懒腰,脚下是千米悬崖。司机师傅指给我远处几座大山围成的一大片开阔地,说:“云南这地方,山太多,哪里平坦哪里就有钱,下面那个镇子是附近最富的。”

我仔细看了看,镇子不大,多数是二三层的白色小楼,每座小楼周围都是大片的绿色田地,错综复杂的小路贯穿整个镇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我们站得太高,路上的小卡车在我看来比蚂蚁还要小。

一边呼吸着群山深处赐予的干净空气,一边吞吐着劣质烟草的烟雾,司机师傅和我讲起泸沽湖畔的摩梭族人。

泸沽湖历来便有“高原明珠”、“东方女儿国”之称,高原明珠很好理解,它是云南仅有的两个水质达到Ⅰ类标准的高原深水湖泊之一,最清澈的水域清晰度大概能有八九米。

东方女儿国名字的由来与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族息息相关。摩梭族是中国唯一一个保存至今的母系氏族部落,摩梭家庭以母系血缘为纽带,“女尊男不卑”,“舅掌礼仪母掌财”。老祖母是一家之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关于摩梭男女地位上的差异,司机师傅说,如果摩梭男人的价值是一头牦牛,女人的价值就是一百头牦牛。

摩梭文化中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便是走婚这一习俗,走婚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走婚来维持双方性关系而实现种族延续的一种特殊形式。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只在夜间相聚,白天则像平常一样。

转入宁泸公路后,路上的积雪开始增多,时不时需要下车清理路上的大雪块。两旁的绿色植物遮挡着远处高山上积雪反射的银色的光,把茂密的树丛照得闪闪发亮,车子在群山中绕来绕去,翻过无数座大山,一路风光无限。

历经12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泸沽湖。

我和司机师傅在大洛水村告别。我租了辆自行车,从大洛水出发,沿泸沽湖西岸骑行,穿过大小鱼坝,拐过红崖子,进入里格半岛。

沉静的湖水和天空蓝得发亮,湖心的里务比岛、布瓦岛和洛克岛在夕阳的照耀下像极了嵌进蓝色绸缎的三颗明珠。

离开里格村向北骑,到达尼赛村和摩梭族文化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小洛水村,背后便是摩梭族人世代守护的神山——格姆女神山。

当时太阳已完全落山,路上漆黑一片,格姆女神山在我头顶像一尊黑暗的远古巨兽,只有里格半岛的小客栈隔着湖水传递来些许微弱的光亮,我决定返回里格村寻找住处,填饱肚子。

摩梭族是个智慧而又悲情的民族。摩梭族曾经拥有本族的语言和文字,随着近千年来川滇交界彝族、纳西族、摩梭人和藏族之间对地盘的争夺,摩梭族人丁凋零,文字逐渐遗失殆尽,只剩本族语言口口相传。

当时是冬季,整个里格村空荡荡的,小酒吧里的驻唱歌手靠在窗边玩着手机,我走过昏暗的小路,到湖水边停下。

抬头仰望天空,我被漫天密密麻麻的群星所震撼,泸沽湖夜晚的星星,正应了那句歌谣,“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我在岸边坐下,身后传来悠闲的脚步声,我回头一看,是一个老大爷。他穿一件绿色冲锋衣,黑色冲锋裤,登山鞋,头戴一顶红色的帽子,帽檐转到脑后,挺着个大大的啤酒肚,从装备看上去既专业又带着几分滑稽。

在这黑暗空旷的湖水边见到一个小游客,他也有些好奇和兴奋,坐下来和我聊天。

大爷姓刘,60多岁。刘大爷说他和老伴儿一块来云南旅游,晚上吃多了睡不着,一个人出来走走。

他点起一根烟开始和我海聊,从南北风貌差异聊到江南园林风格,从他们那个年代的艰难经历聊到现在年轻人安逸的生活,其中还穿插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他以知青的身份被分配到新疆。还没下乡时,他有一个感情非常好的女朋友,临行前两人约定经常互通书信。刚到达指定大队,他就给远方的爱人写信,告诉爱人他所在的地址。信刚寄出不到3天,他就再次被分配到另一个大队,两地之间路程隔了3天,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哪儿。

回到城市之后他多方打听,原来在那6年中她多次到新疆去寻找,均无功而返。就在他回到城市的前一年,她被学校派往青海省支教,刘大爷决定等她,一等就是5年。

在那个车、马、邮件都很慢的年代,整整11年没有彼此的消息,但两人就像约定好似的,互相等待着对方。她支教回来,两人久别重逢,终于修成正果。

刘大爷说:“我们那会儿的人活得累,活得难,我跟我老伴儿说,等咱俩都退休了,就全国各地旅游,把祖国山水好好走一遍。”

说着,他站起身,脚踩在湖水边缘,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片,无比庄重的举过头顶,让纸片环视四周,仰望绚丽夜空。

我走近一看,那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一张慈祥安然的脸。

我说:“这是……”

刘大爷说:“这是我老伴儿,当了一辈子老师,刚退休就查出来得了尘肺,这病没救,没多久人就没了。”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只好说您节哀。

刘大爷叹了口气,说:“生老病死这些东西你都没法控制,我也想开了,当时答应老伴儿一退休就一块出来走遍全中国,现在就剩我一人了,那我就带着老伴儿照片一块旅游。”

这些年他从北向南出发,等待极北漠河的绚丽极光,穿越江南情怀的小桥流水,翻越皑皑白雪的雪域高原,漫步三亚长廊的椰风海韵,每到一地,他都无一例外地会举起照片,让照片里的人也能看到这中华大地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夜色愈发深沉,天地间的过分宁静和随之而来的寒冷让人更加清醒,远处的小船在湖水难以察觉的涟漪中缓缓摇向湖心的布瓦岛。刘大爷和我告别之后转身离开,他一步步走,把天上的星星串成项链,把足迹连成线。

有些人像是一本书,有些人像是一首歌,无论如何,愿他在余下的慢时光里,把人生末尾的句号改写为惊叹号。

从那之后,他寄出的书信全部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他也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她的消息。他所在的地方实在太过偏僻,没有电话,附近大队之间走访只能靠骑马,距离最近的一个大队骑马也要大半天。

无比艰难的条件下,他足足生活了6年,给城市里的爱人寄去几十封信,始终没有回应。在每天绝望又带着点希望的心境下,知青们终于全部回到城市,他也返回了故乡。

猜你喜欢
摩梭刘大爷泸沽湖
Mosuo on the move
MOSUO ON THE MOVE
静美泸沽湖
我不接待
(三)欢聚在泸沽湖
摩梭姑娘
摩梭阿妈
泸沽湖就是你的家
一只叫大花的狗
不吃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