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真正的紫砂壶

2015-10-28 04:48耿其群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制壶制作者金石

耿其群

(江苏 宜兴 214221)

如何辨别真正的紫砂壶

耿其群

(江苏 宜兴 214221)

紫砂壶以及紫砂器具作为名扬中外的珍贵藏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的关注。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紫砂壶鉴别的方法,供大家参考。紫砂壶的感觉是养出来的,往往比较养眼的壶比较容易迷惑人。

紫砂;壶艺;辨别

嘉庆道观年间,紫砂壶的形制和装饰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由文人参与紫砂壶的设计而引起的。文人参与紫砂壶艺,虽然前代已有,但为此时期独盛,成为紫砂壶艺的主流,对紫砂壶的发展有极大的推进。首倡者为嘉庆时溧阳知县陈鸿寿,后记者又道光时的应绍、邓奎、宋坚、乔重禧等一批文人。文人参与是嘉庆道光年间的紫砂壶艺的突出的时代特征。乾隆时期紫砂壶注重妍巧的风气,而此时的式样转趋典雅古朴,以书法、绘画、镌刻成为主要内容的刻划装饰成为最主要的手段,为此,紫砂壶的器形也变成以几何形为主,壶体上装饰线条简练,尽可能扩大光洁面的面积,以便使用刻划装饰手段,来表现文人所喜欢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内容,使紫砂壶的书卷气、金石味更加浓烈,紫砂壶的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很多壶友认为紫砂壶手工与否其实不必非常在乎,全手工不见得就好到哪里,半手工的就不见得差到哪里,主要是泥料得纯、得正,不要掺有对身体有影响的添料在里面就行。因为价格上的高低悬殊,使得手工制作与否还是倍受关注的。就壶而言,手工与否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位壶友总结得非常有道理,他指出,手工制壶,经反复拍打泥片成形后,在外壁进行削、刮、整的工序,而且每个工序都相当费功夫。而模具制作工夫不在拍打上,基本成形后,为使泥与具吻合,工夫用在内壁上;手工制壶,坯体外表形成泥层,内层相对疏松,中间砂粒聚集形成泥砂坚骨,使紫砂特有的透气性能得到很好的保留。经过烧制后,质地收缩不一,泥砂层次不齐,外表粗粒凸现,使壶表面呈现出温润的质感和明快的光泽。壶内壁由于矿物结构疏松和砂粒堆积空隙,体现出内透外吸的本性功能,呈现出紫砂特有的性质。而模具制作的,泥质在均衡性、同一性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内、外壁缺乏立体性结构分层,烧成后表面失去质感效果,壶壁吸透率跌降至60%以上,紫砂特有的性能所剩无几。最突出的表现为:使用久了,往往出现灰暗死板等现象。在鉴别上,模具壶的鉴别有一个窍门,一般纯粹模具做的活,在壶的中间从壶嘴到壶把有一条细细的痕迹,仔细观察是可以发现的。

《宜兴县志》中提到有一把壶,“一壶千金,几不可得”。千金之壶,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称得上是壶中之王了。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把紫砂壶呢??《宜兴县志》中记载的这把千金之壶是一件被称为“掇只”的紫砂壶,“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宜兴县志》中记载的掇只壶之所以价值连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

紫砂壶以及紫砂器具作为名扬中外的珍贵藏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的关注。下面为大家介绍很多紫砂壶鉴别的方法,供大家参考。紫砂壶的感觉是养出来的,往往比较养眼的壶比较容易迷惑人。紫砂壶鉴别三步骤。

1.断代:紫砂壶的形状、款识、泥质和技艺等,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一些重要特征入手进行紫砂壶鉴别。如民国以前的壶,在泥料中一般不会添加氧化剂,因此壶色都是自然形成的。

2.识别制作者:主要通过制作者标示的署款来识别,紫砂壶鉴别时其署名特点至关重要。

3.辨伪:这方面的专业要求非常高,不仅要知道断代和分辨作者,还要掌握各个名家的制作特点、款识格式和擅长技艺,尤其对早期紫砂壶鉴别,其辨别难度更高,稍不留神或行道不深,就极容易看走眼。真伪之鉴,首当印款鉴。一件精湛的紫砂壶艺作品是创作者艺术价值和身价的象徵,同时也代表著作品的经济价值。历来知壶高手和名家于现代工艺美术师们对印钤款识都十分讲究,用款钤印也涉及到制作者的艺术素养,壶外功夫可见一斑。大部分工衣美术家们及先辈所用的印款篆刻均出自金石高手之作。一枚印款本身就是一件艺术精品。一般假冒者,伪作者在作款上很难入真,具有一定金石艺术修养的鉴赏收藏家不难判别真伪。同时刻篆二枚精美的金石印款,刻篆於同款式,也不能自制到金石刀痕,完全仿真一致的地步。但紫砂印款大部分阴刻效果,而又偏偏要再现於壶底,盖、攀之上,金石刀迹暴露无遗。鉴赏和收藏者只有细心琢磨,就可以发现钤印款式的真伪。有些伪拓印款就更容易从印款外形尺寸烧成收缩率中计算出拓印之真伪问题。

详细说明紫砂壶鉴别五个特点:(1)颜色特别鲜亮、鲜艳的壶不看。(2)拿在手里没有分量感的不看,真正紫砂壶体重。(3)鉴别紫砂壶时绿色的、颜色怪异的壶不看。(4)壶表面水色好的要小心,如果是未泡养过的壶,看上去水色就很好的,这种壶尽量不要。(5)紫砂壶鉴别时看壶的原矿颗粒要清晰。

[1]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3]周高起(明).阳羡茗壶系[M].

J527

A

1005-5312(2015)05-0033-01

猜你喜欢
制壶制作者金石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冷热
卷雪茄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纪录片伦理问题的几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