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中接受主体的“审美距离”初探

2015-10-28 04:48刘加鑫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时空

刘加鑫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音乐欣赏中接受主体的“审美距离”初探

刘加鑫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在美学中经常听到“距离产生美”这个论断,但是在不同的“距离”下,美给人的体验是不同的,要分而论之。本文从音乐审美关系中接受主体,也就是音乐审美的最后一环——欣赏者入手,从“审美距离”切入,试着论述在不同时空距离下的音乐审美给人带来的音乐理解,以及由此生发的音乐体验等问题。

音乐欣赏;接受主体;审美;距离

艺术有多个门类,比如音乐、戏剧、文学等,每种艺术的都可划分为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两类。其中每门艺术的各个发展时期具象性与抽象性也会有所变化,但总的来说音乐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具抽象性的。因为其他艺术所具有的物质属性最弱,要想体验音乐这门艺术只能诉诸于听觉,但是音乐的语义与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直接的对应性,所以它与听者的“距离”也会相对来说更远一点。

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和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又因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同,所以有“高雅艺术”“曲高和寡”之说。本文从对古典音乐和当前流行音乐的比较来呈现不同的时空审美距离和维度下对欣赏者造成的音乐理解、体验的不同状态和影响。

一、对于古典音乐听赏的审美距离

古典一词指的是:“古代流传下来被认为正宗或典范的事物”①这里说的古典音乐是广义上的古典音乐,主要指从中世纪开始至二十世纪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在当前世界古典音乐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在我国也比较堪忧,除了比如世界级的乐团来演出时状况较好以外,即使像在一线的大城市平时的上座率也不是很高。

具体到音乐的接受主体上来说,对于古典音乐的理解体验对其影响的因素可分为外在的时空距离和内在的心理距离。外在的时空距离对于古典音乐的听赏是无法回避的,古典音乐毕竟属于过去,所以大多数人对其所产生的历史背景、相关文化并不是很了解,而且对其音乐的特征及其演奏技法也不是很明晰,所以时空距离在这里的会比人们听当前音乐的距离大得多。平时赖以交流的方式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得以交流是因为处在“同一语境”中,处在同一时空下,他们之间语境的共同性就会大大增加,这也是他们之间相互表达和思想交流的基础。音乐在意义上也是语言的一种,所以对于音乐的解释经常会听到“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但是我认为这只是浅层面的对音乐的理解,只能听到最基本的几个音乐的构成要素如音高、音值、音强、音色等,至多还能听到一些音乐情绪而已。

若再深入下去如对于音乐所表达的深层感情是无法感知到的,所以若要领会其中更深的东西必须要回到当时的“语境”中去感知。虽然例如对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的理解,听众无需要学会什么技术术语或者曲式规则,但正如Stephen Daveies所说:“人们想要理解任何音乐作品,都应包括对它的历史和风格语境的思考”②,因此诸如音乐史和风格语境的对于音乐的接受主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欣赏时无需理会的因素。宋瑾认为:“在表现性的音乐中,从传统到现代主义都在感性结构有序上呈现美,但是,由于这时的感性有序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因此它的根本目的不是审美的而是对所表达的内容的把握”③并且在文中说表现性的音乐在音乐中是占大多数的,“欣赏表现性的音乐也如此,可以从音乐所表现的音乐之外的事物来来理解音乐”,所以我认为必须通过这样才能弥补由于时空距离带来的审美距离,更完整的欣赏音乐。心理距离如同时空距离一样,每个时期的音乐都带有那个时期人们特定的心理特点,如中世纪的圣咏所表达的是人们信仰中的对宗教的感情,之后延续下来的音乐都受宗教的其很大影响,所以欣赏音乐时要想完整的体验,对其人们当时的心理了解是有必要的。

二、对于当前流行音乐听赏的审美距离

关于流行音乐概念的在当前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情况下指的是比较通俗易懂,便于流传,在人数上拥有很的受众比例,而且在年轻人中占的比例非常大,是大众的文化现象。关于流行音乐的有很多复杂的问题,在此还是主要讨论下流行音乐的审美距离,可以和之前的古典音乐的情况对照来看。

首先还是外在的时空距离,流行音乐的发端目前在国内无同一界定,但大约时间是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起源于美国,曲种也是非常之多。对于流行音乐的欣赏者来说较之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在时间上更为接近自己,在空间上也是如此,例如他们对当前的演唱会形式的音乐表演他们并不会感到陌生。很多音乐的创作者,特别是表演者,欣赏者与他们同处于一个时空,正如前面所说与创作者,表演者处于“同一语境”,这也使得大众对于流行音乐的互动性比古典音乐好得多。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其审美主体的心理距离也大大拉近,对于音乐的理解,体验也更加深入。

总而言之,这两种音乐虽然在实际的创作以及表演上会有互相借鉴之处,但由于产生的背景等的不同,造成的审美体验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古典音乐的听赏来说,若想审美距离不至于过大而导致只能接受其音乐的表层,就需要接受主体构建其共同的语境来更好的理解和体验。

注释:

①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46.

②StephenDaveies.音乐的意义与表现[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315.

③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70.

J605

A

1005-5312(2015)05-0087-01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集大成的交响乐《英雄》:兼谈怎样听古典音乐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