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党怀英的书法与文学研究

2015-10-28 04:48陈曦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竹溪金代篆书

陈曦

(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022)

金代党怀英的书法与文学研究

陈曦

(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022)

党怀英是金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生动质朴,与辛弃疾并称“辛党”;他的书法独步金代,与赵沨并称“党赵”。

党怀英;书法;文学

党怀英(1134—1211年),字世杰,号竹溪,谥号文献,祖籍冯翊(今陕西冯翊县)人,后定居奉符(今山东泰安)。金代大定十年(1170年)进士及第,历任莒州军事判官、汝南县尹、翰林侍制、国子祭酒,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世称“党承旨”。金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擅长诗文,工画篆籀,在金代文坛上居于重要地位,著有《竹溪》十卷,另有多处石刻、碑文。

一、独步金代的书法

党怀英的书法成就源于他自幼勤奋刻苦的练习。元代诗人郝经曾用“竹溪学书无片纸,写遍千山万叶”来赞扬家境贫寒却刻苦练习书法的青年党怀英。他的书法“工篆籀”,在金代称第一,学者多效仿。金章宗明昌年间,党怀英成为当时的文坛盟主,其书法与赵沨(今山东东平人)齐名,并称“党、赵”。

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八月,朝廷命党怀英写“泰和重宝”四个字,铸于钱币之上。他的字笔画圆润老到,线条流畅灵动,柔中带刚,洒脱透逸,后人以“金泰和”而美称之,是钱币遗产中的珍品。

据记载,党怀英的书法作品有三十四种之多,其中,篆额二十五处,隶书碑文六处,楷书碑刻两处,篆书碑刻一处。篆书作品如现存于山东济宁的《王安石诗刻》、山东曲阜的《孔庙石刻杏坛》等;八分作品如现存于山东泰安的《鲁两先生祠记》、山东曲阜的《曲阜重修至圣文宣王庙碑》等;正书作品如现存于河南登封的《重修中岳庙碑》、泰安岱庙里的《重修东岳庙碑》等;还有少量行书作品如现存于北京法源寺的《礼部史令题名记》。

纵观这些书法作品,尤以篆书的成就最大。其原因主要是党怀英虽处宋金对峙之时,他早年接受的是宋代教育,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学习篆书,并打下了良好的文字学基础;而金代书法主要承接辽代,在篆书方面成就并不突出,也很少有人精通,那时的篆书仅仅用于碑刻及墓志铭当中。所以熟习篆书的党怀英在金代书坛上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他继承了唐人李阳冰正统的小篆,却不拘泥于前人的成就,而是积极钻研篆书的创新之路,促进了“悬针篆”在金代的发展,也启发了元明代书法家的篆书创作。因为“悬针篆”在运笔上出现了粗细变化,这就为篆书笔意流畅灵动奠定了基础。

党怀英在书写碑刻时最常用的书体还是隶书和楷书。他的楷书取法唐人柳公权、颜真卿,气势雄健、骨力峻峭、庄严厚重。元好问在《跋国朝名公书》中写道:“党承旨正书、八分,闲闲(赵秉文)以为百年以来无与比者,篆书则李阳冰以后一人。①”这里记载了金代学者、书法家赵秉文对党怀英书法的高度评价,他以“百年以来无与比者”展现怀英隶书、楷书的成就之大,而篆书成就仅次于唐代篆书大家李阳冰。此外,党怀英的小楷作品也受到赵秉文的称颂,赵在《题南麓书后》中写道:“小楷如虞(虞世南)、褚(褚遂良),亦当为中朝第一。书法以鲁公为正,柳成悬以下不论也。古人名一艺,公独兼之,亦可谓全矣。”②

党怀英作为金代书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代宗师,他对金代乃至整个书法史的发展起到了毋庸置疑的推动作用。

二、质朴生动的诗文

党怀英年少时十分聪慧,领悟能力强,能“日诵千余言”。曾与大词人辛弃疾共同师事毫(今安徽事毫县)著名文士刘瞻(字岩老),跟他学习诗歌。当时刘瞻的门生很多,但是成绩最突出的就是辛弃疾和党怀英二人,他们从学不就便闻名毫州文界,以“辛党”并称,可谓才华出众。随后,在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至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年间,党怀英又跟随蔡松年(字伯坚)学词,与随蔡松年参请的辛弃疾又成为同窗。

党怀英一生著述虽有很多,但由于连年战乱的原因,流传至今的不多。他诗文创作较多的时期主要有隐居竹溪时,他结交了石震、徐茂宗、贾因叔、道彦等朋友,经常一起游历泰山、徂徕山、灵岩山等,饮酒赋诗、读书写文、谈论经典。即使历过科考落第、仕途坎坷,即使“诗人固多贫,深居隐茅蓬”,党怀英仍能够淡然面对,放浪形骸之外,“冲寒起沽酒,一洗芥蒂胸”。此外,他年轻时期官位较低的几年,在四处奔波行役的途中也创作了大量诗文,如《穆陵道中》、《日照道中》等,这些诗文大都记述了他在奔波途中的所见所闻。

党怀英的诗歌作品中,山水诗所占比重较大,受南朝谢灵运等诗人的影响,景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朴拙独特,不求华丽的雕饰,对金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描写淮南景色的“潮吞淮泽小,云抱楚天低”(《奉使行高邮道中二首》其一),记叙行舟见闻的“岸引枯蒲去,天将远树来”(《奉使行高邮道中二首》其二)等都表现出深刻而敏锐的观察力和娴熟而高超的表现技巧。

从党怀英的生平、仕宦经历及其思想主张来看,他的思想明显地具有儒家立德、立言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及强烈的学术研究和探索志愿。但其中的宗教色彩和意境,也非常显明,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其平和、达观的人生态度,更是被后人所推崇,并成为效法学习的榜样。

注释:

①姚奠中.元好问全集(卷40)[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②丛书集成初编(册0170)[M].北京:中华书局,1991.

J292.1

A

1005-5312(2015)05-0129-01

猜你喜欢
竹溪金代篆书
客行过竹溪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竹溪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云弄竹溪月,诗妆新泰天——2018年《中华诗词》新泰青春诗会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