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2015-10-28 04:48宋小静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河南河南省民间

宋小静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河南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宋小静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大河之南,地处中原,在遥远而又长期的农耕时代,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留下了大量原真的艺术形式。而如今,真正传承下来的文化资源形式的数量甚微。在这些为数不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美术又是其中之瑰宝。“从艺术形式上,中原民间工艺美术不仅是‘流’,而且是‘源’。所有民间文化艺术最初的艺术雏形,或最初的文化艺术心理发端,均来自于它那单纯而稚气的创造。”

河南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河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大河之南,地处中原,在遥远而又长期的农耕时代,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留下了大量原真的艺术形式。而如今,真正传承下来的文化资源形式也已经数量甚微。在这些为数不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美术又是其中之瑰宝。

河南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为全国各省市输送大量的务工人员。现如今的河南农村,大部分的中青壮年都在外打工,那些掌握着民间技艺的老艺人却已经身老体衰,他们要把这些技艺传给中青壮年的想法却无法实现。笔者在走访方城石猴的传承人王忠义老人(已经去世)时,也碰到过他的孙子辈们,年轻人都很直爽地表达了自己不愿意学习石猴技艺的想法。对于这些逐渐消失的文化艺术资源,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的保护方法和措施,比如:政府扶植,民间旅游推动,媒体的介入和宣传等。

二、河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1.地域性。“千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这句话就道出了地域性差异的真谛。纵观河南民间美术,我们可以看到:从艺术表现来看,这里面涵盖了木板年画、石刻石雕、泥塑泥雕、玉雕、吹糖人、剪纸、农民画烙画、石砚泥砚、宫灯彩灯、面塑等多种美术形式。从这些民间美术所处的地域来看,基本涵盖了豫东(以开封为中心)、豫北(以安阳、新乡为中心)、豫西(以洛阳为中心)、豫南(以南阳为中心)等各个区域。它们在各自区域呈现不一样的风貌,但同时又反映出地域与地域之间相互影响的群体特征。

2.传承性。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手工店铺和作坊,大都是以家庭姓氏所命名的。现代社会的民间美术制作仍然没有摆脱封建社会的这种“家族式作坊”。“这些土生土长的生活里的艺术品,祖祖辈辈言传身教,邻里亲友相授,在相传相授的过程中,既继承又创新。在以纵线为主的传授带上,实现群众性集体创作。其艺术气质和美术形式有明显的传承性”。

3.民俗性。民俗是民间美术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民间美术是一种直观的实用性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借物抒情。从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说,民间艺术表现得更为直接,更为浑然天成。民间美术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离开民俗,就难以解释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比如民间剪纸中有许多“鱼戏莲”、“莲生子”、“五福捧寿”的内容,它充分说明了旧时民间十分崇尚生诞婚嫁、福瑞吉祥这样的题材。又如大门上那威风凛凛的门神,昭示的是主人祈保平安的意愿;那小小的石猴体现的却是人们期盼好时候的美好心情。虽然时代不同了,当祈望福瑞安康的美好愿望是相通的。

三、河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体系的构建

1.政府重视和政策支持为民间美术提供保护前提。2013年9月26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本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本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享受人民政府规定的传承人补助费,按照师承形式或者其他方式选择、培养传承人。

2.通过旅游开发,回到民间,保留原真。每一个区域都有着自己独特地域特征的民间美术形式,因此,各个区域的民间美术形式可以和当地的旅游文化相结合,在开发的基础上重视民间美术的原真性保护。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向往的是具有亲身经历的旅游体验。

3.将民间美术引入课堂。在新修订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加强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突出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悠久的地域传统、灿烂的地域文化,增强学生热爱和保护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

四、河南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研究体系构建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知识智慧的母体,是体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基本依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增强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乃至中华民族的振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河南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现状进行统计调查、发掘保护和利用开发,不仅有利于中原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促进中原特色乡村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发展,还可以发掘乡村艺人以及地域文化;不仅有利于我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还有利于促进民俗艺术学科发展和我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程的顺利开展。

★本论文为河南省科技厅项目 《河南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2400410289。

[1]党春直.中原民间工艺美术[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2]张道一,廉晓春.美在民间[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G122

A

1005-5312(2015)05-0167-01

猜你喜欢
河南河南省民间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