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太阳神话蕴含的人文精神

2015-10-28 04:48王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太阳神夸父山海经

王菲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浅析中国太阳神话蕴含的人文精神

王菲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文章对中国太阳神话的起源进行简单阐述,并自羲和、黄帝等神话人物,羲和驭日、夷羿射日、夸父追日等神话故事着重分析中国太阳神话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如显著的人性化、伟大的反抗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夸父精神,也可从此分析中简要概述中国太阳神话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意义及影响。

太阳神话;特点;文学意义

神话是人类早期历史的活化石,它产生于没有出现文字的时代,基本上记录了古老人类的所有生活。而位于日出东方的中国自然不乏神话,太阳神话也不在少数。在此将简要分析和叙述中国太阳神话的概述、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中国太阳神话的概述

从古至今,神话世界对于世人来说都是一个从未停止探索但也从未完全掌握的神秘领域。袁珂先生在研究中国神话时曾引用高尔基的话来给“神话”下定义:“一般来说,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由此看出,神话不仅内容丰富且均源于距今久远的原始社会。“中国神话,是指古往今来生活于这片土地之上的各个民族创造的全部神话的集合”。著名学者缪勒曾说过:“日出是自然的启示,他在人类精神中唤起依赖、无助、希望和快乐的情感,唤起更高力量的信仰。这是一切智慧的源泉,也是所有宗教的发源地。”而在人们的印象中,提到中国神话常总会想起夸父追日、夷羿射日等有关太阳的神话。所以说与印度乘着七匹光耀马车巡视天宇的苏利耶(Surya)、北欧车驾二马由两狼前后引护巡空的素尔(Sol)、在希腊被称为宙斯眼睛的赫利俄斯(Helios)以及最负盛名的取代和兼融了赫利俄斯声誉的阿波罗(Apollo)一样,中国神话中同样也具备太阳这一主题,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即保存有羲和育日、夷弄射日、夸父追日和东君车巡的神话描述。汉班固《白虎通》还赋炎帝以太阳神的称号。在这些故事中,原始先民总是赋予太阳神奇的威力,这就构成了众所公认和有据可信的中国太阳神话。

二、中国太阳神话蕴含的人文精神

(一)太阳女神和太阳男神共同铸就的人性化

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可以看出,他们崇拜充满着力量且能够创造光明的太阳神,从而将自然万物想象成具有人性化的太阳神,并加之以阳光普照,惠及天下的特点。

在《山海经》和《淮南子》中对太阳女神“羲和生日”有以下描写:

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山海经·大荒东经》)

从上可见,帝俊曾和妻子羲和生下十个孩子,羲和即是女性太阳神,也是她决定了后代太阳神的出生和命运。闻一多认为“依照以东方殷民族为中心的汉族本位思想,日神羲和是女性。”,屈育德也认为“在人们心目中,太阳神是女性神,即羲和。”因此,原始先民在创造神话时不仅赋予羲和以女性温柔、宽容的特征,更将其作为一位掌管子孙命运的伟大母亲来信奉。他们对太阳神的创造即表明了他们对太阳神的要求,盼望世间充满公平也充满母性般温柔的爱。。

此后太阳男神取代了太阳女神的存在。如炎帝在远古社会中,不论是农业方面、文化方面、经济贸易方面亦或是医学研究等方面都为当时以及后世的人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班固的《白虎通》一书不仅赞扬了炎帝所出贡献,还赋予炎帝以太阳神的称号。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始先民对于太阳神的崇拜和定义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归根结底这些太阳神都源于人世,由自然万物幻化而成,人们还要求创造出的太阳神具有他们所希望得到的福佑,都体现了太阳神具有的人性化特征。

(二)由夷羿射日体现的对自然的反抗精神

自从我暴露了我跟白丽筠的往来,叶霭玲便当起了业余克格勃。她变本加厉地搜集有关白丽筠的所谓艳史。她从同学熟人朋友那里打听了解得来的信息很丰富——这就是在小城做一个著名美女的好处,你的绯闻一点一滴都有人替你兜售,无处藏匿。叶霭玲了解到的白丽筠的情况,比白丽筠自己说的复杂多了。叶霭玲每次与我约会,除了争吵和怄气,更主要的一件事便是向我叨咕白丽筠的事。我理解她这么做,主要是想让我更多地了解那个美女蛇,究竟是个什么货色。

夷羿射日已是耳熟能详之中国古代神话的代表,接上述观点,羲和生十日违反自然规律故造成民间疾苦,百姓生死不能由己。羿作为反抗自然之杰出代表赶往四处射日以保百姓之安康。《山海经》中对夷羿射日就有如下记载: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山海经·海外西经》)

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狶、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禽封狶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淮南子·本经训》)

主要讲述夷羿在看到世间因“十日”同在而出现的各种生死疾苦后,通过和太阳的种种对抗,先后斩杀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狶、脩蛇为民除害,但结局悲惨。“多数射日神话直言:射日的原因在于太阳、尤其是多个太阳带来的暴晒和旱灾。”总体来看,射日神话统一都表现了以后羿为代表的一类人的敢于挑战自然异常规律,试图反抗自然的精神。

(三)“百败而其志不折”的夸父追日之精神

夸父追日的神话是世界神话中比较罕见的母题。《山海经》中两次记录这个神话:巨人夸父和太阳赛跑,具体内容如下: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洱两鱿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山海经·大荒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次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人教版配套《教师教学用书》这样解释:“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追日的结局并不完满,甚至悲惨,但不论结局如何,通过以上叙述就不难得出,夸父这类人物都统一表现了原始人类在生活中面对大自然的渺小,也体现了原始先民的美好理想。

三、中国太阳神话在文学中的影响

“神话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结果,是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解释”因而先民所创作的神话就反映了人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精神文化。文化又具有传承性,无论是神话或具体至太阳神话,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世人类对文化及文学的创作。

如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就是有关神话的诗作。其中有关于太阳神话的诗名: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此句就通过描写夸父追日表现出一种坚持不懈的顽强精神。而在平日的生活中,夷羿射日也常被用作反抗精神斗争的例子等。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中国太阳神话作为中国神话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太阳神话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后世文学及我们自身都有着极强的积极意义。

[1]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德]麦克斯·缪勒.比较神话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4]闻一多.闻一多全集[M].上海:开明书局,1948.

[5]屈育德.神话·传说·民俗[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B932

A

1005-5312(2015)05-0175-02

猜你喜欢
太阳神夸父山海经
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发射
追日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六问太阳神珍珠店模式
太阳神 持守初心三十年
太阳神 坚守与创新
太阳神 闹哪样
千里之外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