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

2015-10-28 04:48王雯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文学大学生

王雯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

王雯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

作为一种文学形态,中国现当代文学不仅充满了人性关怀,同时还充满了历史意蕴,而人文精神正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在灵魂,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当中必须要关注如何渗透和弘扬人文精神。因此,如何将人文精神教育工作做好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本文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学生;人文精神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着人文精神教育艰难以及学生阅读热情不高的问题,要想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只能在教学当中入手,针对其症结和焦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才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超出本学科教学范围的博识性浅见或者无意义的空谈。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在灵魂就是人文精神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不断的讨论人文精神的背景下,学术界已经基本上清晰的认识到了人类精神的内涵。所谓的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的思想文化精神,其中包括崇高感敬畏之心,好的行为、想法以及情感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作为一种文学形态,现当代文学不仅具备了很强的人文性关怀,同时还充满了历史意蕴,而且其非常重要的精神脉络就是对人的解放、觉醒以及发现的有效推动作用,其思想主潮是人的现代意识的发展和深入,因此我们可以说人文精神正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在灵魂。

我国自从近现代以来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不断的动荡当中。“新民”的方向正是近代知识界救国救民以及救亡图存的重要方法,所谓的“新民”就是要对国民的旧的思想意识进行革新,使“人”的思想观念能够彻底的被国民所接受,同时还要将传统的君权、家族以及封建宗法观念的束缚摆脱掉。进步的思想文艺界在五四时期对个性解放、自由、民主以及科学等进行了积极的倡导,而胡适等人也将诸多改良中国文学的主张提出来,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鲁迅对“吃人”的封建文化礼教本质的批判以及郭沫若对“女神式”狂飙精神的提倡。与此同时,当时的知识界还高度的肯定和赞扬了个体的精神自由。中国文学在1937—1949年由于抗日战争以及三年内战而出现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三个话语空间体系: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以及沦陷区文学,尽管这三个空间话语体系具有十分鲜明的界限,然而作为文学主潮,人的文学的观念仍然具有非常明晰的脉络:文学阵营在国家的危难当中迅速的形成了抗日统一展现,对民族英雄进行歌颂,对抗战争的积弊进行讽刺,将国民性的缺失揭露出来。在建国初期,阶级话语以及革命观念成为了主流的话语,并且开始彻底批判或者否定30年代人文主义思潮以及“五四”个性主义,而人性更是在“文革文学”中变得荡然无存,只剩下了政治意识形态性、阶级性以及革命性。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的文学进入了新时期文学阶段,不管是改革文学、寻根文学,还是反思文学以及伤痕文学都在对人文精神进行积极的寻找和恢复。直到后来出现的女性写作以及私人化写作等都开始消解以往的神圣观念和崇高精神[1]。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实际上就是人的观念的发展史,也就是说,人文精神一直充斥在人类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史当中,使这些人文精神能够被大学生所了解和接受正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所以,除了在课堂教学当中必须要具备内在的活力及灵魂之外,同时还要对学生高尚的自我人格以及社会人格、道德情操的理想寄予、勇于承担的公民意识、民族国家关怀精神等进行积极的培养。

二、如何将人文精神渗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当中

中国现当代文学属于一门具有人文精神内蕴丰富的课程,因此其具有非常大的活力和生机。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使得现在很多大学生很容易轻视中国现当代文学。除此之外,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弊病就是对文学阶级斗争史比较看重,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中国现当代文学主体性,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缺少心灵体验的讲述当中丧失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兴趣,更不会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存在价值予以更多的认可。如何将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工作渗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当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同情意识和文学修养,激发学生对多样化的文学审美体验进行追求的动力

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历史仅仅有百年之久,因此具有非常有限的审美资源和知识资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多少文史知识教给了学生,而是取决于能不能将学生对这门蕴含现代精神和历史秘密的课程进行探究的兴趣激发出来。只有学生将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形成,其才会具备针对相关的文学审美活动进行探究的动力。否则如果学生只是为了拿学分进行学习,那么这个教学活动无疑就是失败的。要想使教学做到引人入胜,教师必须要将相关的文学思潮、文学现象、作品以及作家等掌握住,并且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组织。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文学形态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二)让学生对半政治化文学的美进行鉴赏,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要想将学生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出来,教师必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对半政治化文学的美进行鉴赏。现在很多人由于缺乏中文专业训练,常常由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中具有强烈的革命意味和政治色彩,从而将其审美内涵以及艺术性否认掉。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读者没有深切的感知到中国作家在20世纪初的生存境遇,或者对自身对纯艺术性以及文学娱乐性的追求和爱好进行了过分的强化,因此不愿意去认可或者体会不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中所凝结的艺术形式、革命现代性或者人性关怀等,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历史语境当中去欣赏这些文学作品,设身处地的对这些作者的艺术追求和生命体验亲身感受。如果学生能够对这些作者的文学追求和自我选择产生一种尊重的意思,那么其作为一个公民的承担意识就会得到显著的增强。

(三)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充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中,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这些作者的生命选择进行充分的利用,将其作为榜样,让学生将正确的思维方法、价值观爱情观道德观以及审美观等树立起来。我们都知道,中国现当代文学并非取得了非常高的创作成就,然而其历史光环特别强烈,所以教师采用历史化的方法针对这段文学进行教学,就能够使学生对这种文学的存在产生认可、体认以及理解。比如笔者在对左翼文学进行讲解的时候,一开始学生常常会非常轻视这种文学形态,这时候作者就会将一些左翼作家在极为险恶的政治环境下以及艰苦的生活条件当中的献身行为以及创造出来的革命传奇穿插在课堂教学当中,这样就让很多学生感动了,他们开始对这些左翼作家的生命体验进行积极主动的探寻,并且对左翼文学的独特性产生了非常深厚的理解。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仍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和艺术魅力,因此在针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时候选择这些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作为范例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三、结语

如何将人文精神教育工作渗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当中,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每一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能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以及独到的见解,然而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利用教学实践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能够保证多元化、多样化、立体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科研和教学体系的形成,最终能够将一批能力强、素质高、口径宽以及基础厚的优秀中文专业性人才培养出来。

[1]龚秋萍,罗全.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2]李喜仁.浅谈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

[3]郭丽杰.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4]宗元.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济宁师专学报,2001 (04).

I206.7-4

A

1005-5312(2015)05-0219-01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文学大学生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大学生之歌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我与文学三十年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