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展览宣教作用

2015-10-28 04:48周燕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陈列展品文物

周燕文

(珠海市斗门区博物馆,广东 珠海 519100)

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展览宣教作用

周燕文

(珠海市斗门区博物馆,广东 珠海 519100)

博物馆具有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功能。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博物馆开始积极尝试宣教创新,文章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分析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宣教功能,探讨了充分发挥博物馆展览宣教作用的措施。

博物馆;展览;宣教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场所,已然成为广大人民文化生活提高的重要课堂,对于丰富人们的历史知识具有着重要作用。博物馆通过宣教工作和公众沟通联系,此项工作虚中见实,需要适合的载体和形式来表现。需要与时代共同进步,在创新中求得发展,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一、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宣教功能

博物馆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群众教育,这也是所有博物馆的共同任务。这种教育形式与其他的教育机构的教育形式不同,我国把博物馆教育当作学校教育的延伸,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则将博物馆作为终身教育的场所。由于博物馆馆藏丰厚,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当今社会,博物馆的收藏都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使博物馆被称为“立体的百科全书”,从而也成为了比较理想的教育地点。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具有多层次性,通过各类藏品向人们展示和传播自然、历史以及科学知识。通过艺术摆放的形式,提高参观人群的文化素养。

博物馆是以实物作为基础,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进行形象化陈列,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我国国家文物局的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指出,更多更好的举办陈列展览有助于实现博物馆与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需求方面的有效对接。随着博物馆的藏品和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群众已逐渐把到博物馆观看展览作为一种主要的休闲方式。在当今社会,博物馆的意义早已不再局限于对古物的收藏、保护和研究,而转向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并成为了一个具有公共文化教育职能的场所。当今社会的博物馆围绕着“服务社会、促进发展、惠及民生”来发展,通过对古物的陈列展览,来传承人类文明和传播科学知识。对于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模式和趋势大力探索,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博物馆和文物保护这两种工作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从它们的最高诉求来说,博物馆工作是利用文物,文物保护工作是保护文物。因此未来博物馆的工作将会完成从“宝”至人的转变,由具体的陈列展览转向人文精神的层面。

二、充分发挥博物馆展览宣教作用的措施

(一)办好陈列展览

办好陈列展览工作,充分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需要打破旧有的博物馆事业的概念范围,陈列展览作为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是实现社会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具体的展示方面,可按照类别资料的不同进行各种知识层次的展示,以便适应不同观众的观赏需求。在展示内容方面,要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出精品展览,对馆藏文物进行研究,找出自己的优势所在,挖掘出馆藏文物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生动性。寻找陈列新角度,新成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变中取胜。博物馆其实就是一所社会大学,我们需要其在未来重新构建更加新型的创新模式。推动与不同群体观众的社会交流,逐渐将博物馆文化推向精神文明建设中教育环节中的重要地位。

(二)开展临时展览

由于个体博物馆在教育职能的实施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只依靠单个的博物馆来完场教育职能是不太可能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临时展览这种形式来补充。笔者认为,经常举办一些临时展览,可以帮助博物馆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等优势。要想在临时展览上取得相应的效应,首先要挖掘出临时展览的内在活力,主要是通过多与群众交流,了解实际生活,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的观众调查形式,来了解广大观众的实际需求,并据此推动新展览的发展。其次是要抓好经济效益,也要重视良好的社会效益。做到效益综合,教育优先。展览作为文化服务的窗口,不能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的发展。第三,结合热点问题和传统节庆内容举办临时展览,体现出博物馆与时俱进的活力。

(三)科学设计,强化功能

在展品的陈列展出方面,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以文物、标本原件作为主要展品,以复制品作为辅助展品,并结合图片、文字、声音和影像等形式,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传递出文物的内在魅力,挖掘出文物的丰富内涵,并使展览的突出主题,导向正确。在旅游服务功能方面,展馆方面还需要设置一些供游客使用的会议室、休息室以及盥洗室和洗手间等场所。对于青少年素质教育方面,可根据青少年的特点,特设一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革命者精神的展览,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同时通过对于展馆的陈列,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

(四)编辑各种图书和音像制品

大多数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基于文物保护和其它原因,并未全部对观众开放,因此,观众若想看到馆藏文物的全部展品,可以通过图书或音像资料来了解,编辑出版这类图书音像制品,还可以弥补由于文化素养高低造成的观众之间鉴赏水平的差异,这些图书和音像制品,可以引导观众对博物馆所陈列的展品进行了解,从而理解文物展品的真正内涵。即使是专业工作者,因为他们从事着不同门类的工作,往往也很难详细了解全部展品的价值和意义,仍需要这些出版物来帮助自己理解展览的内涵和主题。因此,观众们将一些设计方面图文并茂、内容方面通俗易懂的出版物带回家或带回自己的国家,那么这些出版物既作为一种参观博物馆的纪念品,成为了解博物馆,学习历史文化的资料。从另一个方面,这也是对博物馆的一种宣传,使更多人了解博物馆,从而扩大了博物馆的观众群体。

(五)配合陈列展览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

目前,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中有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即宣教文艺创新模式,这种新型的文艺模式一经出现,就以其轻松活泼的形式以及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可。这种文艺模式将原来枯燥的说教模式改变成为观众参与,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声像,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来馆进行参观和学习。很多博物馆也在这个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开设专题片演播厅、儿童互动体验空间、文物鉴赏沙龙以及古乐舞表演等。虽然博物馆已经做出了这些努力,但从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利用博物馆自身优势方面来看,还是略显薄弱的,因此,如何使博物馆更加开放的融入社会、更多方面的服务于社会,以及如何把博物馆建造成为公众喜爱参与的精神家园与文化中心,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六)提高博物馆工作者的素质

博物馆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博物馆教育者的自身发展,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都要求有更大的提高。馆内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藏品的知识,还要研习有关当代博物馆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等,同时进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传播信息的相关理论知识。博物馆教育工作要发展,馆内工作部门的重要性同样要增强。在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也要根据新形势的工作局面而相应改变。要全面考量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博物馆的教育资源。指定出适合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方针、规划等指导性工作,通过实践调查撰写可行性报告,协助博物馆领导作出工作决策。对于博物馆讲解员来说,撰写解说词和安排讲解内容的工作尤为重要,讲解过程中的情绪、语气以及与展品有关的标牌、布局以及参观顺序,都要求与展品的实物、文字和音像浑然一体,给观众留下自然明晰和美好难忘的记忆,达到自然美与群体美的完美统一,获得高效的施教效果。

(七)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博物馆在宣教方面的服务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电化教育也逐渐兴起,并成为目前博物馆宣教工作中比较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博物馆电化教育在网络时代具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触摸屏的互动方式、数字博物馆的出现,都给博物馆电化教育增添了新的亮点。“声、光、电”技术的充分应用,使博物馆电化教育大放异彩。

三、结语

博物馆的宣教工作与社会公众有着紧密的联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积极作用。为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是我们每一位博物馆社教工作者的责任。

[1]姚文孙.提升展陈水平发挥宣教功能—现代博物馆社会功能浅析[J].西江月,2012(22).

[2]苏业花.浅谈基层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形象的提升[J].丝绸之路, 2011(02).

[3]龚艳丽.浅谈文艺创新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的运用[J].华章,2012 (21).

[4]何晓东.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以西藏博物馆陈列宣教工作为例[J].教育论坛,2012(21).

G266

A

1005-5312(2015)05-0254-02

猜你喜欢
陈列展品文物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文物的栖息之地
展品被盗了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