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时代

2015-10-28 04:48韦泳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扁平化报纸力量

韦泳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细“微”时代

韦泳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媒体是什么?它是载体,是传播者,是制造者。媒体可以引导潮流,可以用于政治,也可以制造舆论……在互联网中,被“互联”在一起的有信息、知识,有资源、价值,有终端、通路,但其中价值最大、最具生命力的资源还是无数在线的网民和机构。这种积聚的力量与规模已经达到了不容小视的地步,促使移动终端愈发普及并便捷化,微媒体应运而生。现在,它还在继续生长。

微媒体;技术革命;扁平化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生活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微”时代。微时代的开端,它是如何崛起的?我想这与手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密不可分,在完成了手机的外观设计、界面美观设计和功能完善后,众多企业和个人又相继研发出各样的App,用户可以通过下载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比如:大众点评、墨迹天气、微博、微信等等,从饮食到住行,从聊天工具到日常生活应有尽有。我们享受到移动应用程序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与手机紧紧“黏”在了一起。

一、回顾传统纸质媒体与数字多媒体

在美国的一次媒体消费行为调查中:有60.9%的受访者表示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比去年多,而减少时间看电视的人有35.5%、看杂志的有34.1%、听收音机的有27.1%、看报纸的有30.3%。在1964年,80%的美国人看报纸,今天只有50%,年轻人不到20%。《消失的报纸》一书的作者Philip Meyer先生用一种有些夸张的方式告诉我们:假如报纸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下沉,地球上最后一个读者阅读最后一份报纸将发生在2040年4月。今天全世界已经有10亿人用电脑了。20年以后,全球可能有60亿人用电脑。数字多媒体的出现大大的冲击了传统纸质媒体。

正如默多克先生所说:权力正在发生转移,从我们这些拥有和管理媒体的人转移到正在变得日益挑剔的读者和观众那里。这些读者和观众年轻而富有朝气,对新技术极其敏感,不愿意被领导,并且知道在这个媒体充满竞争的世界里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用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获得任何他们想要得到的资讯。

也许传统媒体最终会被完全取代,或与数字新媒体和谐共处。不管结果如何,我们能够看到媒体技术也需要创新与变革。不要以为广播没有摧毁报纸,电视没有摧毁广播,现在,互联网也不会摧毁电视、广播和报纸,我们要对此保有高度的警觉性。

二、进入微媒体时代

把微博和革命联系起来的,是伊朗在2009年6月围绕选举而发生的抗议。德黑兰在大选之后的骚乱消息像野火一样在Twitter上传播,并被BBC和NPR这样的新闻网拾取并在全世界予以扩散,Twitter成为伊朗人满足信息渴望和对外发声的替代网络。

通过点与点间的不断分享,就可以实现群体决定。这跟水滴聚集成云的过程相似——著名博客毛向辉把个体比作水滴,而当个体因为认同某个观点而不断分享时,他们就聚集起来,形成一股甚至可以改变国家政策、社会秩序的力量。“微”媒体将整个网络收的更紧了,两个陌生人只要通过5个间接好友就能认识到彼此,这就是微力量。微时代带来了信息传输的高效率,传播活动也随之具有瞬时性的特点,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

如今,我们小人物的微形态和微行动能通过这样的媒体形式低调地呈现出自我,发出声音,最终凝结成不可小觑的力量。

三、微媒体与正能量

不论是公众人物或者慈善团体纷纷通过微博或者微信这样的“微”渠道来筹集善款,传递关注和力量。例如“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中的微博力量,已经成了诠释爱心的强大行动,为这个时代写下了温暖的注脚。

在“微”时代,政治变得越发的透明化,轰动一时的表哥事件突显了微力量的巨大能量。陕西延安境内发生重大车祸致36人死,2人重伤。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视察事故现场微笑的照片引发网友对他进行了人肉搜索,网友从这位官员身上“搜”出了各种名表,被网友们称为“表哥”,这引起了陕西省纪委高度关注,及时进行了认真调查。微媒体反应快速,透明高的特点能够很好的推动中国的政治往良性的方向发展。

四、微媒体扁平化传播的趋势

在微时代,传播的扁平化趋势更加明显:每一个手持移动终端的个体都是一个传播节点,相比之前,人们进行传播活动更加便捷、高效、平民化。微时代使得人人在对话中实现决策参与,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使得传播的长尾效果更加明显。通过便捷高效扁平化的传播,人们可以收集或提供信息、发表意见或建议。但是,当信息在较高程度上实现聚合的时候,微时代的传播活动也面临着现实的弊端。

人类的传播活动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革命”。微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颠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数字化技术的对象将是一个个身份清晰、个性鲜明的个人,而不再是匀质的、无差别的传统概念中的大众;社会成员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了信息产品的多样化,同时也促使信息产品形态以及服务方式的改变;传统媒体的机制和功能将发生变革,原来的宣传平台将演变为公共话语平台,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媒体将成为信息内容的制作商和提供商。

传播技术的进步,为今后的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处理好传播平台的拓展与信息泛滥之间的矛盾,如何避免传播“微化”造成的“信息茧房”弊端,这些问题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解决。

G206

A

1005-5312(2015)05-0279-01

猜你喜欢
扁平化报纸力量
报纸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扁平化的球星Ⅱ
怀疑一切的力量
扁平化的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