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花鸟画技法浅析
——从梅花看吴昌硕绘画

2015-10-28 04:48朱越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吴昌硕海派花鸟画

朱越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吴昌硕花鸟画技法浅析
——从梅花看吴昌硕绘画

朱越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吴昌硕,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别号仓硕、老仓、老缶、苦铁、大聋等。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吴昌硕在绘画上精擅大写意花卉,以石鼓文入画,是吴昌硕的一大特点,并且在绘画中对画面构图及用色两个方面有着极大的革新。文章从他的众多艺术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梅花题材作品为典型案例,浅谈吴昌硕花鸟画技法。

吴昌硕;花鸟画;技法

吴昌硕,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别号仓硕、老仓、老缶、苦铁、大聋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吴昌硕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浙江孝丰鄣吴一个读书人家。幼年家境贫寒,刻苦自学成才。一生经历诸多磨难,尤其十七岁时遭遇战乱,一家流离失所,在外漂泊五年之后才得以重返家乡。后吴昌硕游学各地,直至五十多岁做了一月安东令才辞官久居上海,潜心书画创作。吴昌硕在绘画篆刻上继承了前海派文化精神,他作为后海派领袖,是横跨了清末、民国的艺术大师。他的绘画题材主要以花卉为主,例如梅兰竹菊、藤萝、水仙、荷花、松树等等。

吴昌硕在绘画上精擅大写意花卉,以石鼓文入画,是吴昌硕的一大特点。他用羊毫笔绘画,以篆籀之法运狂草笔势,画面充满金石味道,线条立体交错,劲挺稳健,含蓄浑厚。在布局上能营造跌宕之势,别具一格。他把制印的布局用到绘画上,使得画面的开阖虚实更加直接,打破了传统中文人画抒情化、优美化的表达方式。加大画面对比,使画面更有张力,险峻的造势加之不规则的圆形外轮廓的内敛回抱,使画面气势充盈。画面经常出现大的对角倾欹,或大的三角形块面布局。拉大上下或对角对比,强化流动、参差、变化的因素,使整个布局聚气凝神,气韵流动,生机勃勃。吴昌硕用墨用色及其讲究。他把对金石古厚质朴的审美意趣用在绘画上。用墨苍润,用色沉着,加之稳健的用笔,使得其作品极具张力与表现力,却又不失含蓄内敛的文人气质。特别是对西洋红的运用,既艳而不俗,又一改传统画面的清淡平薄,画面古厚朴貌,极具艺术感染力。这种豪迈的气势,正是吴昌硕艺术特色的具体表现——如其所主张“奔放处要不离法度,精微处要照顾气势”。

吴昌硕的众多艺术作品中以梅花题材的作品最具代表性。“雪天香海冷烟云,也有疏枝伤夕曛。我在紫梅溪上住,梅花性情识三分。”这是吴昌硕早期梅花作品上的题款。诗中的紫梅溪即使安吉梅溪,地近吴昌硕故里。吴昌硕在这里浸孕了对梅花的一世情怀。他二十二岁随父迁家,辟屋外荒地为芜园。芜园墙边有一只老梅,树身遒劲苍健。吴昌硕用了数年在外选得三十六株野梅移植园中。他与梅朝夕相伴,对梅纵观细查,对梅写照,以抒己情。他所作红梅也是劲枝繁花,艳如赤城霞。“花明晚霞烘,干老生铁铸”。他崇尚的梅花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是“霞高势逐蛟虬舞,本大力驱山石徙”;“…古怪奇崛,不受剪缚,别具一种天然自得之趣”;“寒香风吹下东碧,山虚水深绝人迹,石壁矗天迥千尺,梅花一枝和雪白。和羹调鼎非救饥,置身高处犹待时,冰心铁骨绝世姿,世间桃李安得知。”直至最终了他也选择安葬在杭州超山梅园之上。对梅题材的绘画表达贯穿了吴昌硕绘画的始终。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梅花绘画越加苍老有力,浑厚豪迈。

他的梅花画面构图开阖险中有稳,大刀阔斧,却又收拾的精致耐看。梅花枝条篆籀入笔,老辣冼练,虚实有度,开阖险峻,气势恢宏;梅花花头勾点错落,浓淡相映,与梅枝相互映衬,娇艳脱俗。吴昌硕吸取了篆书里的解字结构以及用笔,用在了绘画上。无论是整张画梅枝的取势,大势中小枝穿插,还是枝与枝相互的生发掩映,无一不贯穿始终。当然,这些的最终,还是他对梅枝的结构的理解和气质的把握。正如他自己说的“梅花性情识三分”,运用篆书用笔,在二维纸面上构建三维空间,最终回归二维画面,使画面达到平而不平的视觉效果。吴昌硕的梅花色彩以沉着取胜。色彩,即色与彩。色,色泽;彩,光彩。一般的画面只是红是红,绿是绿,吴昌硕的用色不仅有色,还有阳光穿透的光彩。他用色不是完全调和,而是在红色中含着其它颜色,不用调和均匀,使得纸面上的红色中又包含着黄,青,等等,透而不脏,意味无穷。他的绘画稳重中透着灵动,空灵的色彩上深浅苔点跃动,苍润至极,直抵人心。

吴昌硕的梅花极具个人风格,他尊重传统,但不是模仿前辈。前人的梅花娇弱玲珑,他却把梅花画到碗口大小。他不拘泥于门前梅花一朵,却把门前的一朵梅花写成他对梅的性情的认识,对生命的解读,对自然的真挚热爱。他继承着中国画真正富有生命力的一面,运用他的智慧、专心、真挚,对艺术表现中最最基本的问题不断地尝试和研究,对事物的结构与金石用笔找到最精准的结合的语言,写下他心中的那片梅园。

[1]傅京生.中国花鸟画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

[2]吴昌硕.吴昌硕画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吴昌硕.吴昌硕诗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J205

A

1005-5312(2015)05-0166-01

猜你喜欢
吴昌硕海派花鸟画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海派剪纸
一代绘画大师吴昌硕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海派赏石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