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兰迪蚀刻风景版画的研究及启发

2015-10-28 08:31高权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莫兰迪版画线条

高权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

莫兰迪蚀刻风景版画的研究及启发

高权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

乔治·莫兰迪(1890—1964年)是意大利一位优秀的艺术家,1890年出生于意大利的泊洛尼亚,曾于1908年到1913年在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他精通版画、油画,并于1930年以后一直在这里授课,直至退休。他的蚀刻版画如同他的油画一样在画坛上文明与世,他画中的题材都是目光所及的日常物品和住所周边的景色,莫兰迪一生坚守着自己无意义、无追求的小小领域,但他通过独特的绘画形式语言使观众参与到一种积极的、非形象的秩序中,并且使观众感受到独特的、真实的力量。文章主要探讨笔者对莫兰迪蚀刻风景画中形式语言方面的学习与借鉴,分别介绍笔者对莫兰迪绘画风格的理解和研究运用。首先,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莫兰迪生活的个人经历和蚀刻风景版画的理解,以及笔者对自己毕业创作的介绍。其次,第二部分通过三个部分,详细论述笔者对莫兰迪蚀刻版画艺术的理解以及形式语言对自身艺术实践的影响。第三部分是莫兰迪作品中的艺术形式语言及表现对笔者艺术创作的启发。

乔治·莫兰迪;蚀刻风景;形式语言;艺术创作

一、莫兰迪的蚀刻版画

(一)莫兰迪的艺术经历

乔治·莫兰迪(GiorgioMorandi)于1890年7月20日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洛尼亚,从小就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1907年就读于波洛尼亚的美术学院预科班,1914年在他居住附近的四个小区的小学内教授素描和版画课程,直至1930年。在此期间,他还多次参加未来主义画家的聚会和相关的展览,但由于艺术追求的差异便很快离开了这个圈子。

1918年,莫兰迪加入了形而上画派并参加了该画派的相关展览,在此期间他与卡拉和基里科等艺术家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索。1930年莫兰迪被波洛尼亚美术学院聘用为铜版画的教授,于是整个30年代他的声誉等到了很大的提高,不断的受邀参加各类大展,在1948年他荣获了“威尼斯双年展”绘画一等奖,从此他的作品被很多画廊和收藏家所追捧,这些画廊和收藏家开始排队订购他的作品。1956年,莫兰迪从波洛尼亚美术学院退休。1964年2月,莫兰迪完成了他的最后一幅作品,于6月18日病逝于封达扎街公寓。

(二)莫兰迪的蚀刻版画

1911年,莫兰迪在其21岁时开始研究制作蚀刻版画,并且是通过手中的书籍自学版画的制作方法。莫兰迪的蚀刻版画作品题材有风景也有静物,通过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运用自我的形式语言营造画面,把物体表面的明暗关系和色彩在画面上运用单纯、简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把现实所见的空间通过不断的位置互换而保存下来。

莫兰迪在1927年佛罗伦萨的“国际现代版画”和1928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获奖,在1953年,莫兰迪又荣获“巴西圣保罗双年展”的版画最高奖,这成为他在蚀刻版画艺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对其蚀刻版画成果的充分肯定。在后期不断的创作中,莫兰迪的蚀刻版画走向了版画历史的舞台,并且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莫兰迪在其蚀刻风景画中,运用传统透视空间与平面空间相结合的空间形式和不同线条交织出的高度和谐一致的色调,使画面具有古朴、永恒、浑然天成的诗意般的空间。在这样纯净而动人的画面语言中充满生活的真实感,产生了莫兰迪淡泊、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效果。

二、莫兰迪蚀刻风景作品中形式语言的研究与运用

(一)空间形式的研究

“莫兰迪绘画中的空间,既不同于传统的空间概念,也不同于现代绘画中所表现的纯粹平面、抽象的空间构成。它不是一个用透视关系来表达并可以存放物的空间,它不是既定的,受限制的被生空间,它是一个由物体的聚合而生成的空间,是不断在流变,开发的能生空间。”①

在文艺复兴的深刻影响下,焦点透视法相继出现,它是艺术与科学的产物。与这种科学、严谨的观察方法相对应的便是来自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观察方法——散点透视法。莫兰迪的空间形式是与中国传统的画面空间似乎有相似之处。在一次谈话中他曾回顾道:“如果我这一代的意大利年轻画家中有谁会热烈地去了解法国艺术的新发展的话,那就是我。在本世纪的前一二十年,几乎没有那个意大利人会像我那样,对塞尚、莫奈和修拉等人的作品那么的感兴趣。”②塞尚在绘画中对空间的理解不仅仅具备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对现代艺术绘画空间具有较大的启发性。如果说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德加刻意将自然界的事物外轮廓变模糊的话,那么“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则是重新使物体的外轮廓清晰明朗起来。他将物体全部归纳为几何形体如柱形、球形、方形等,从而忽略了物体的本身造型的准确性,再通过颜色的叠加色块的组合将物体的体量感表现出来,在色彩的组合中他忽略了物体的本身质感使物体看上去结实而凝固。在受到塞尚画面空间的影响后,莫兰迪对空间的处理继承了文艺复兴前期的绘画特点,并受到塞尚立体主义的启发,将物体进行组合、排布、并列从而使三度空间与平面性空间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极具表现力的抽象空间。这个空间内既有他刻意摆放而形成的极具形式意味的表现形态,其中与中国传统山水画散点透视的观察方法相似之处,也有他主观强调的和谐统一的色彩世界,还有他对光线的主观处理与运用。

莫兰迪绘画的空间形式给人带来一种静谧的感受,这也是他独特的审美态度的体现,在其蚀刻风景作品中画面的空间与物体的视角几乎都为平视,这使得画面的空间非常的稳定与安宁。作品《乡村之路》是莫兰迪1927年所作的蚀刻风景画,画面对树木轮廓的处理非常的模糊,通过线条的深浅来区分画面的明暗色块,画面中恰当的留白使整幅画面具有空间感。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绘制时视点很低几乎和地面等高,这种平视的观察视角使画面显得广阔而稳定。同时对远山、树木、草地的处理上十分的概括,只找出了他们的外形特征,通过线刻的互相叠加产生了浅灰的远山、深灰的草地和重灰的树木,通过天空和地面的留白使画面产生了前后的空间感。平行视角的观察与画面空间的处理,物体几何形状的概括和不同灰调的融合都使莫兰迪的画面传达出了一种稳定和安宁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反映出莫兰迪对事物笃定的虔诚。

可以说莫兰迪对空间的处理是建立在传统绘画透视因素的基础上的,是三度空间与平面性空间的结合,从而形成了极具表现力的抽象空间,这也是他独特的审美态度的体现。莫兰迪的静物画中形式以平视居多,焦点透视与多点透视综合运用,空间的物象进一步追求简约,并且运用错位、重叠和主观空间的色彩运用营造出自由和谐的空间意境。

(二)色调形式的研究

在西方现代绘画艺术中,色彩无疑是一个极具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绘画形式元素,也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而莫兰迪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是极为克制的,这样的灰色调的选择和处理与画家淡泊的性情有关,同时也或多或少受到了文艺复兴早期壁画色彩的启示,还有他故乡环境色彩的暗示。在油画中,莫兰迪强调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色调,同时也参考和运用印象派对颜色的处理手段,从而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柔和,色调更加和谐。在色彩的选择上,他几乎不使用纯色去绘制,只用有限的土黄、土绿、土红、赭石、熟褐、群青,再融合一定量的白色和黑色,背景色彩都是浅灰色调,甚至是很亮的白灰色。在这样统一物象色彩的前提下赋予画面城墙一般的丰富质感,以及朴素的视觉效果。这样的色彩选择显得更加质朴,给人一种纯净和接近单色的感觉。

在莫兰迪在蚀刻风景版画作品的画面中,对灰色调的营造处理色彩的选择和组合上,线条的排列和腐蚀的深浅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时的线条不仅仅是为了塑造物体的形态特征和前后空间,而更多的是成为了处理画面灰色调的手段和方法。莫兰迪在蚀刻版画语言中,通过线条的叠加产生的灰调诠释自己真实的内心,体现出了一种在朴实无华中又具有装饰性美感的艺术高度。灰色在色谱中是列于白色与黑色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颜色,它的色彩特征是中性的、独立的、和谐的。但是在与其他色彩关系中,灰色的性格表现最为中庸,这和莫兰迪的人生态度不谋而合。灰色在画面中的存在起到了融合和调节各个颜色色相之间关系的作用,它在画面中既不会显的突出强调,也不会显的制约与压抑,总之会与你保持于一个恰当的距离,正如“朋友之交清如菊”的适度。这样的色调选择源于莫兰迪的真实内心,表现出的则是其自身的内省与超脱。

(三)造型形式的研究

莫兰迪的蚀刻版画中的造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简约,简约而不简单的物象造型,成为莫兰迪形式语言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从莫兰迪的油画中也能深深的体会到简约的特征。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真实的描述莫兰迪的作品,称莫兰迪对他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了根本上的简化,这种简化是无与伦比的,甚至比塞尚观察到的事物的形象还要简单。进入20世纪“简约”这一绘画特征是便成为其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个现代性标志。在观察莫兰迪的绘画发现他从一开始所追求的目标便是简约化,题材上的静物选择与风景选择的单一,再到画面中黑、白、灰关系的模糊,最后到细节刻画的简单、概括。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到莫兰迪的追求目标就一个,力图使作品简洁、明快。莫兰迪从很早就已经开始对物象进行简化了,随着他对绘画语言的不断探索再到他自身艺术风格的逐渐确立最后更趋于成熟,莫兰已经将这种简化深入到了他的画面当中,使每一个物体简化到了不能再简化的境地。

莫兰迪蚀刻版画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依靠线条的不同形式来营造简约的造型效果。莫兰迪在选取景物时,将真实的自然景物通过自我的审美意识得到简化,所以,我们似乎很难从他的作品中找寻找到一模一样的风景地点,但又感觉如此的真实,感觉这个地方就在你的身边。莫兰迪在造型中非常注重线条的经营,划线条的速度也是非常的慢,一根根并列或者交错的线条看起来是那么井然有序。这缓缓的线条交织成一个干净、利索的几何形体的大千世界。

三、莫兰迪作品的艺术启示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看到莫兰迪的作品内心不自觉的会被他的画面所吸引。在当下多元化的画坛中,莫兰迪一成不变的创作题材,受到了一些人的鄙视与不屑,尤其是在众人眼中毫无技巧可言的线条排列,觉其简单极致。也许在这样毫无新鲜感的形式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画面是千篇一律的,其实不然,莫兰迪守着一颗宁静并且能够耐得住寂寞的心,展示的自己自得其乐的画面天地。

莫兰迪画面的形式不单单只是作品表面的表现,实则反映出其淡泊、宁静的内心。莫兰迪运用他独特的、个性化的形式语言,通过身边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描摹,探索着身边这个真实的世界,体现的他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思考。每一个人的生命是极其有限的,而真的艺术却是超越时间的。如何探寻自己的艺术语言,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形成自己的表现语言,是一件永无休止的事情。

四、结语

淡泊、宁静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的境界,更是一种禅意。要是能体悟到这种无欲无求、虚静恬淡的真谛,就会笑看世俗、恬淡而虔诚。正如《庄子》所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于地之道,圣人之德也”,这便是笔者最高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

①②许江,焦小健.具象表现绘画文选[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

J237

A

1005-5312(2015)17-0076-02

猜你喜欢
莫兰迪版画线条
版画作品选登
莫兰迪 静物
线条之美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莫兰迪的夏天
安静地欣赏几支花瓶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