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路径探析

2015-10-29 17:21田霏
西部金融 2015年7期
关键词:政府行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田霏

摘   要:政府行为是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实证分析政府行为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绩效,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政府行为

一、前言

政府作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其行为不仅是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它还影响到地方法制环境、经济发展、地方金融发展、信用体系建设等金融生态环境的其他构成要素,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定西市政府认识到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时将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列入工作日程,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央行推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切实促进了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定西市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水平仍然相对落后。本课题以定西市辖内6个县为研究对象,根据调查问卷和年鉴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政府行为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及效果,分析各主要政府行为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绩效。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从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市场化导向、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行为体现

(一)发挥组织领导优势,建设高效的管理环境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社会性,无论是制定全面系统的金融生态建设规划,构建运转高效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还是全面提高社会诚信意识,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都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为此,定西市政府作为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主体,在全市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切实加强了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主管金融的副市长任组长,市上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要求和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有关部门的协调作用,积极帮助金融部门解决实际问题,着力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多管齐下、层层落实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良好格局。

(二)发挥宣传教育优势,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

定西市政府以信用舆论环境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着力打造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信用文化,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守信力量。一是强化了诚信宣传。以新闻媒体、文化出版单位、机关、学校和农村等为主阵地,深入开展“优化金融环境、打造信用定西”专题宣传活动,营造强势宣传效应,先后制作播出电视系列报道120多期、刊载专题文章60多篇。甘肃电视台《今日聚焦》栏目制作并播出《失信之痛》、《诚信有价》、《争取双赢》三集电视专题片,大力弘扬诚信观念、深刻提示失信之害,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也进行了宣传报道。在全市、全省以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强烈反响,极大提升了定西的信用形象。二是强化了诚信教育。在机关单位和学校、企业开展了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个人信用程度;从本职工作做起,提高机关单位信用形象;从学校基础教育做起,提高中小学生的信用意识;从职业道德教育做起,提高行业诚信服务水平的“四做四提高”的诚信教育。三是强化了舆论监督。对不讲诚信、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反面典型坚决予以曝光。通过全面、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金融生态”概念在定西百姓心中已不再陌生,“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已深入人心。

(三)发挥司法治理优势,建设有效的法制环境

科学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以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为保障。为了改善金融自我维权的被动处境,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定西市采取了金融与司法联手共建金融法制环境的新举措,由市检察院、法院、公安、工商、税务、经贸、国资、银监局、各金融机构联合签订了《定西市联合维护金融债权公约》,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交流制度,明确了职责,确定了目标任务。2005年开始,各签约单位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全面开展了金融维权行动。同时,出台了《定西市清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实施办法》,坚决采取停薪、停职、停岗,不晋级、不评优、不提拔、不加薪、不调动的“三停五不”措施,保障清收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拖欠贷款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法院公正、及时、有效地审理金融案件,进一步提高了金融案件的胜诉率和执结率,并通过减、免、缓等办法,减轻金融机构诉讼费用负担。截至2014年,全市农村地区金融案件执结率达到79.33%。

(四)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

近年来,定西市以创建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企业、信用社区为重点,整合各金融机构信用评价办法,制定了《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级标准》、关于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信用惠农工程的意见》和《定西市农村信用组织评定管理办法》,形成了全市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了“信用定西”的基石。紧抓甘肃省政府将定西确定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改革试点市政策机遇,自主开发了“农村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先期在陇西县试点、逐步向全市推开的建设步骤,扎实有序地做好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陇西县财政拨付近15万元信息采集补助资金,先后有900多人次累计投入3.2万多工作日,采集到8.82万户农户的448.91万条信息,占农户总户数的90.23%。2013年,系统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

(五)发挥政策激励优势,建设健全的政策环境

为了建设良好的社会政策环境,定西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有利于金融业发展的各项政策,2008年,减免全市信用社营业税、所得税427万元,落实保值储蓄贴补利息514万元,充实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抵押贷款评估平均收费标准由原来的0.25%下降到0.18%,一般住宅平均登记收费由原来的80元下降到50元;工商部门取消了抵押物登记收费规定;2012年以来,在地方财政十分紧张的局面下,每年市财政出资80万元奖励涉农贷款增量大的金融机构,各县区政府也制定“县长金融奖”等奖励金融机构。

三、政府行为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影响实证分析

(一)基于因子分析的政府行为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影响分析

1、样本选择及指标确定

以定西市辖内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和岷县6个县作为研究样本,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pi)、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loan)、保险深度(ins)、每万人金融机构网点数(wds)、每万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cyry)、不良贷款增速(zs)、不良贷款率(bldk)、地方征信体系建设的情况(zxtx)、金融案件执结率(jraj)、经济案件执结率(jjaj)、财政贴息到位率(cztx)、企业创办难易度(qycb)、企业税负负担(qysf)等14项指标作为定西市农村金融生态的评估指标。其中,地方征信体系建设的情况、企业创办难易度、企业税负负担指标数据为问卷数据转化而来。为使数据更有代表性,进行因子分析的数据为2011年、2012年、2013年数据的三年平均值。

2、数据标准化处理及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首先需要把原始数据转化为标准Z分布,变换公式为:X■■=■ (i=1,2,…,m. j=1,2,…,n),其中:X■■表示标准化数据,X■■=■■X■表示变量j的均值,表示变量j的标准差即:S■=■。

经过标准化变换后的数据矩阵式的每列数据的平均值为0,方差为1。使用标准化变换处理后,消除了数据计量单位不同的影响,而且主成份处理结果不受影响。

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作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检验用于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系数是否过小,一般情况下,当KMO小于0.5时不适宜做因子分析,KMO大于0.7时可以做因子分析,本例中KMO检验结果为0.875,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用于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是否是单位阵,如果结论是不拒绝该假设,表示各个变量都是各自独立的,本例中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取值0.000,表示拒绝该假设。

3、因子提取

本文按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提取主因子,结果见表2。有4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这4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5.25%,说明用这5个公共因子来代表原来的14个农村金融生态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有充分的把握。

4、因子旋转并解释公共因子

运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方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新的因子载荷矩阵,经过正交旋转的公共因子的经济含义更加清晰。从结果可以看出,因子一在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每万人金融机构网点数、每万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企业创办难易度上的相关系数较大,可将因子一命名为经济金融因子;因子二在保险深度、不良贷款率、金融案件执结率、经济案件执结率、企业税费负担的相关系数较大,可将因子二命名为法制环境因子;因子三在地方征信体系建设的情况、财政贴息资金到位率上的相关系数较大,可以将因子三命名为信用环境因子;因子四在贷款余额占比、不良贷款增速上的相关系数较大,可以将因子四命名为金融服务因子。

5、综合评分

以四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的得分。

M=0.4529*FAC1+0.2231*FAC2+0.1979*FAC1+0.126*FAC1

其中,FAC1、FAC2、FAC3、FAC4分别为四个公共因子的得分。M为农村金融生态的质量状况综合得分。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各指标系数及其权重分别计算四个公共因子的得分,用6个县的金融生态各因子得分以及上述综合评分公式计算各县的农村金融生态的质量状况综合得分(表4)。

(二)研究结论及分析

1、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因子分析看以得出,第一,经济、金融的发展对于农村金融生态的改善有重要影响,经济金融因子的方差贡献率高达45.29%。表明虽然农村金融生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环节应在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对辖内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县域地区还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相应的支持,优先大力发展经济。第二,信用环境因子是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8.85%。而政府行为对信用环境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相对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金融服务,在政府部分的主导下,信用环境的改善和提高是短期内相对容易取得成效的环节。

2、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绩效分析。从表12的层次总排序值看,C3即政府对金融部门独立性的干预权重较大,说明在政府行为绩效的各项指标中,政府对金融部门独立性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反映在现实中就是政府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投放干预过多,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过高,不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另外,C8、C9即信用环境因素对政府行为的影响权重还不够明显。农村的信用环境仍需要大力培育,反映目前定西市农村地区整体的信用环境仍需优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亟需由先行先试的陇西县向全市农村地区全面推开。

3、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发展情况评价。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结果从侧面反映出县域总体经济实力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状况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陇西县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最好,总体综合得分1.78,评分最高。经济相对落后的岷县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较差,总体综合得分0.53,评分最低。但从结果看,经济条件一般的通渭县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综合得分1.24,评价值处于靠前的位置。这说明,区域总体经济实力的强弱并不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好坏的唯一决定因素。

四、政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和谐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切实把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提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规划和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协调管理职能。发挥政府的信用示范作用,建立以政府信用为基础,各行业、各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诚信防范综合体系,全面提高政府、司法和行政部门的公信力,为社会树立信用榜样,引导和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法制建设,推动法治环境优化发展

一是适时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中不利于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的条款,建立健全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的各项法律法规;二是要完善执法环节,提高执法效率,完善金融司法保障机制。增强执法机构的独立性,杜绝地方政府的干预,严厉打击欺诈和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加大对已审结金融债务案件的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率,加强执行透明度,以合法保护金融债权,形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序性、稳定性、平衡性。

(三)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政府部门要通过行政、法律、道德等手段,大力整顿农村信用秩序。一是加强宣传,建立农村信用宣传示范教育的长效机制,扩大农村信用宣传范围,构建奖励守信、惩戒失信机制,对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在守信、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实施联合制裁,以震慑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充分落实金融债权,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二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引导和督促涉农金融机构统一农户信用评级标准,统一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实现农户信用信息共享,通过评级授信,宣传金融知识,增强信用意识,从而不断优化农村的信用环境。

(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政府要减少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干预

信贷资金的投放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并由银行自主决定。目前来看,一方面要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管理,继续清理、规范投融资平台贷款,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监测评价系统,同时适当控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规模和节奏。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干涉。同时,在地方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应保持中立态度,不偏袒金融机构或者地方企业、农户,创造公平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段福印,李方.城市金融生态比较与上海金融生态改善[J].上海金融,2011,(5):16-21。

[2]高材林.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J].中国金融,2013,(13):22-23。

[3]高新才.营造金融生态环境推动西部经济发展[J].甘肃金融,2004,(1):4-9。

[4]贺朝晖.区域金融生态评估方法比较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81-85。

[5]李东.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西部金融,2012,(2):59-62。

[6]李扬,王国刚,刘煜辉.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李嘉晓、秦宏.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理论阐析、优化价值与优化对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5):115-118。

[8]刘煜辉,陈骁升.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9-2010)[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罗应婷,杨钰娟.SPS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0]唐赛,惠晓峰.中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绩效实证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7-43。

[11]熊学萍,何劲,陶建平.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2):100-103。

[12]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2008-2009年度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J].中国金融,2009,(16):15-18。

The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Government Behaviors

TIAN Fei

(Dingxi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Dingxi Gansu 743000)

Abstract:The government behavior is the key factor to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constructing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etting Dingxi city in Gansu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government behavi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Keywords: rural financ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ment behavior

责任编辑、校对:张宏亮

猜你喜欢
政府行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发展方式转型期的政府行为的转变
空间计量视角下的金融集聚与政府行为研究
浅谈政府公信力的不足与对策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