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白颗粒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分析

2015-10-31 02:56艳郑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4期
关键词:放化疗白细胞粒细胞

郑 艳郑 怡*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血液科,浙江 杭州 322000;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化疗科,浙江 杭州 310003)

补白颗粒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分析

郑 艳1郑 怡2*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血液科,浙江 杭州 322000;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化疗科,浙江 杭州 310003)

目的 探讨对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补白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补白颗粒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补白颗粒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放化疗;白细胞减少症;补白颗粒

放化疗是临床治疗肿瘤的常见方法,虽然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比较严重,使部分患者难以耐受而放弃治疗,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近年来,补白颗粒开始在白细胞减少症临床中得到应用,为了分析该药物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我院对100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收集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10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0~75岁,平均为(46.7 ±4.2)岁。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8~77岁,平均为(47.2± 4.3)岁。纳入标准:①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②Karnofsky评分>60分;(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性心、肝、肾疾病者;②放化疗期间应用其他升白细胞药物者;③非放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者。两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防感染、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利血生治疗15毫克/次,3次/天;鲨肝醇50毫克/次,3次/天;维生素B4,15毫克/次,3次/天;疗程为7 d。治疗组给予补白颗粒治疗,15克/次,3次/天;疗程为7 d。

1.3疗效评定: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进行判定。①显效:治疗后>2次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水平(≥5.0×109/L),且持续2周以上;②有效:连续多次检查,白细胞计数上升至3.0×109/L以上,且持续2周以上;③无效:疗程结束后,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升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22.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用百分值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用()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n(%)]

2.2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的对比(,×109/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的对比(,×109/L)

组别(n) 血小板计数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50) 2.18±0.78 4.42±1.25 1.25±0.57 3.12±1.10对照组(50) 2.23±0.80 3.52±1.02 1.28±0.59 2.05±0.76

3 讨 论

白细胞减少症是肿瘤放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伴有头晕、乏力、四肢酸软等症状,当白细胞减少较为明显时,使会机体抵抗力降低,使细菌可通迅速扩散到血液中而引起败血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中对放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症多采用利血生、鲨肝醇等药物治疗,但升白细胞效果较差,且容易引起回降,限制了这类西药的应用。

补白颗粒是一种中成药,具有健脾温肾的功效[4]。本研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为(4.42±1.25)×109/L、(3.12±1.10)×109/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2±1.02)×109/L、(2.05±0.76)×109/L。提示补白颗粒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白细胞水平及改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补白颗粒方中具有温肾壮阳、温脾止泻等功效;白扁豆化湿,和中健脾;淫羊藿补肾强骨;黑豆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等功效;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等功效;丹参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祛瘀止痛等功效;柴胡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等功效;苦参清热燥湿,且具有抗肿瘤及升白细胞作用;全药方合用,共奏补血养血、健脾温肾之功。

综上所述,对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补白颗粒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1] 李宏民,周延峰.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中医药导报,2011,22(1):106-107.

[2] 向婷婷,曾柏荣.中医药防治放化疗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1,25(8):112-114.

[3] 何秀丽,黎光强,陈林.中药防治肿瘤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4,25(13):33-37.

[4] 张迎春.脾胃汤治疗恶性肿瘤化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35(23):98-99.

R557.1

B

1671-8194(2015)34-0188-01

E-mail:oncologist@126.com

猜你喜欢
放化疗白细胞粒细胞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白细胞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达托霉素相关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