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15-10-31 02:56江一帆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4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病程

江一帆

(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骨科,福建 南平 353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江一帆

(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骨科,福建 南平 35300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甲氨蝶呤(MTX)和扶他林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类风汤治疗。结果 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3.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疾病。以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和破坏性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1],最终出现关节畸形,甚至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RA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22例;年龄20~69岁,平均(43.6±5.2)岁;病程1.1~28年,中位数12.5年。观察组男l5例,女19例;年龄19~70岁,平均(44.7± 6.1)岁;病程0.5~31年,中位数11.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诊断标准;②年龄18~70岁[1]。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如下:①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的骨关节炎(病程必须>6周);②晨僵 :晨起后感觉关节僵硬至少1 h(病程必须>6周);③受累关节的对称性关节炎(病程必须>6周);④手部小关节的关节炎(病程必须>6周);⑤拍片可见受累关节的骨质破坏,及骨质疏松性表现;⑥查体可见类风湿结节;⑦血液检查类风湿性因子阳性。临床患者符合上述7条诊断标准中的4条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1.3治疗方法。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主要是扶他林片,每天2次,每一次25 g;甲氨喋呤片每周1次,每次10 mg。均饭后半小时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34例患者在给予上述西药治疗的同时给予类风汤。类风汤组成:生石膏30 g,防风30 g,生栀子30 g,黄芪30 g,藿香15 g,陈皮30 g,升麻15 g,炒白术25 g,柴胡15 g,党参25 g,甘草10 g,当归20 g。加减:神疲乏力黄芪加至50 g,寸冬25 g,辽五味(研细)50 g,枸杞50 g;偏血虚者加熟地;上肢痛甚者加姜黄,桑枝;下肢痛甚者加牛膝,安痛藤;肩背疼痛者加独活;全身关节均痛者加威灵仙,虎仗;关节畸形加全蝎,蜈蚣,鸟梢蛇。每日1次,分2次服。3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全部消失,关节肿胀有所减轻,血沉恢复正常,实验室检类风湿因子呈现阴性;有效:类风湿关节炎基本症状、关节肿胀、血沉以及类风湿因子均有所改善;无效:类风湿关节炎基本症状、关节肿胀、血沉以及类风湿因子均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测定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idi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例,总有效率73.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2.2不良反应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ahfitis,H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同时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其病理表现为关节的滑膜炎,临床常见症状为晨僵、关节肿痛和畸形,最终出现功能障碍,是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2]。中医认为患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或机体防御能力低下,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痹阻肌肉,关节,经络,使血气运行不畅,导致痹症。该疾病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3]。西医学治疗该疾病原则以调节免疫为主,早期使用能防治病情发展的免疫调节剂,可减轻骨质破坏,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中医在治疗中强调活血化瘀,通络止痛[4-5]。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RA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机体免疫能力,改善关节周围血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明显降低关节疼痛,肿胀及压痛。同时调节了机体免疫能力。在该研究中,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例,总有效率73.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张进玉.类风湿关节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45.

[2] 窦春霞.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1例[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9):44.

[3] 陈德超.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3,8(8):71.

[4] 葛红霞.龙藤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24.

[5] 李春萍.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0):1362.

R593.22

B

1671-8194(2015)34-0192-01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体会
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基因分型检测在预测乙肝进展、病程及转归中的作用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
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