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技术应用于腹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2015-10-31 02:56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4期
关键词:鸣音胃肠功能排气

王 欣

(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辽宁 沈阳 110021)

综合护理技术应用于腹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王 欣

(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辽宁 沈阳 110021)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技术应用于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腹部手术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技术,包括心理护理、功能锻炼、耳部按摩及大黄、元明粉等热敷腹部。评价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痛腹胀、便秘及肠梗阻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发生腹痛腹胀、便秘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肠梗阻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应用护理技术有利于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康复。

腹部手术术后;综合护理技术;胃肠功能

腹部外科手术由于麻醉、手术刺激、心理等诸多因素导致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受到抑制,影响患者营养状况改善,降低机体免疫力。因此腹部手术后尽快恢复胃肠功能可有效促进术后病情恢复,预防各种并发症。我科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技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外科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8例,男55例,女43例。年龄21~74岁,平均(34.5±4.23)岁。术前无长期便秘或在近期内未使用胃动力药物;无严重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无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障碍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除外;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其他意外情况者;术后病情稳定,意识清晰,能主动配合治疗者;本着知情同意的原则,自愿参加本研究。研究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21~74岁,平均(35.7±6.07)岁,其中胆囊切除术9例,肠道肿瘤切除术7例,胃癌根治术5例,胃穿孔修补术3例,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3例,阑尾炎切除术13例,胰腺手术4例,脾脏手术5例。对照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22~74岁,平均(34.1±5.89)岁,其中胆囊切除术11例,肠道肿瘤切除术6例, 胃癌根治术6例,胃穿孔修补术2例,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3例,阑尾炎切除术11例,胰腺手术5例,脾脏手术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h)

表1 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h)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肠鸣音恢复时间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首次肛门排便时间研究组 49 19.55.55±2.47* 29.13±5.28* 39.86±8.28*对照组 49 28.02±3.59 38.77±9.69 47.73±9.24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1.2护理措施

1.2.1常规护理: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禁食与持续的胃肠减压;有效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做好口腔及生活护理等。

1.2.2综合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功能锻炼、耳部穴位按摩及大黄、元明粉脐部热敷等综合护理措施。

1.2.2.1心理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变化及有关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的意义,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反应,使他们能积极的配合护理工组。

1.2.2.2功能锻炼:在术后开始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床上及床下锻炼项目。①术后在不影响患者病情的前提下指导患者多进行翻身,交叉的双手伸向翻身侧,头和躯干翻转,至侧卧位,然后返回仰卧位,再向另一侧翻身,必要时护理人员给予帮助,每日进行多次练习;②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腹部桥式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足踏床,慢慢地抬起臀部,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下,重复15~20次,每日上、下午各1次,待身体适应之后也可酌情增加;③病情允许时,协助患者及早下床进行适当活动。

1.2.2.3耳穴按摩:取大肠、脾、胃、交感等穴位,拇指、食指相对,一压一松,用力适中均匀,以患者感觉轻度疼痛,局部发热为宜,每部位揉按10~30次,每日2~4次,双耳交替进行,4~7 d为1个疗程。

1.2.2.4脐部热敷:取大黄10 g,元明粉10 g,当归10 g,枳实10 g,陈皮5 g。以上5味共研细末少许敷于脐部,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1.3观察指标:术后6 h之后每2 h听诊1次,记录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发生率、便秘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腹痛腹胀发生率、便秘发生率均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肠梗阻发生例数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腹部手术后,患者由于麻醉药物、手术器械等刺激,或者术后炎症以及患者卧床而减少躯体活动等情况,常导致患者胃肠功能出现紊乱。一般的常规护理予以病情监测、禁食与持续的胃肠减压、有效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做好口腔及生活护理等措施,但临床恢复缓慢。与常规的护理措施相比,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患者身心多个系统代谢的增强,加强胃肠功能恢复、增加食欲、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形成恢复期的良性循环[1-2]。

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术后患者营养状况不佳、手术的创伤以及疼痛和各种管道刺激会增加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其对护理工作的配合。腹部术后早期活动,能改善其支配内脏的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胃肠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患者胃肠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引起患者胃肠道运动增强和腺体分泌增多[3]。床上抬臀练习利用腹肌的收缩,使腹内压力增高,促进腹腔的血液循环,增强肠蠕动,从而促进排气排便。权小香等研究显示,腹部术后4~6 h开始有计划的功能锻炼,24~96 h下床适度活动能改善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止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恢复期,使患者及早恢复日常生活能力[4]。本研究中,通过对耳部大肠、脾、胃、交感等穴位的按压,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腹痛腹胀发生率、便秘发生率以及肠梗阻发生率均明显减少。主要机制是耳穴按摩通过改善气血运行障碍来促进肠蠕动,降低腹痛腹胀、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5-6]。中药热敷脐部可调节肠道气血运行,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改善腹腔内环境,加快胃肠功能恢复,促进机体尽早排气排便,缓解腹部胀痛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7-8]。

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功能锻炼、耳部按摩、药物热敷等综合性护理,可显著缓解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活动状态,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 刘军平.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367-368.

[2] 王新雅,樊全治.两种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J],2013,11(35):536-537.

[3] 臧玮娜.早期活动结合腹部热按摩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4):17-18.

[4] 权小香,杨爱梅.腹部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4):5-6.

[5] 金咏梅,赵滨,苏殝希,等.耳穴埋豆促进老年胃肠道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3):36-40.

[6] 苗秀芬,刘桂华,刘海棠.耳穴埋豆预防腹部术后腹胀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0):2261-2262.

[7] 陈泉城.中药热敷脐部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胃肠功能的影响[J].新中医,2015,47(6):58-60.

[8] 霍磊,崔乃强,赵二鹏.吴茱萸敷脐法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2,32(11):1473-1474.

R473.6

B

1671-8194(2015)34-0216-02

猜你喜欢
鸣音胃肠功能排气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