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的意识与形态结构关系之美学研究

2015-10-31 08:28张青ZhangQi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家具美学要素

■张青 Zhang Qing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022)

明式家具的意识与形态结构关系之美学研究

■张青Zhang Qing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022)

前人的明式家具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线性形态与传统人文精神相契合的审美研究思路上。笔者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结构”的视角和方法,主要探讨明式家具外在形态与结构背后家具匠人们创作过程中所蕴含的结构意识、结构形态及审美特征。本文以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十六品”为切入点,在明式家具的设计及美学主要研究思路上,再结合认知心理学、行为结构学以及现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通过由外在形态结构向内在意识结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归纳出了“明式家具的审美核心是以简化、反向为核心要素组织出的灵动、有序且平衡的结构关系”的理论,并最终抵达审美层面。

明式家具;形态结构;意识结构;美学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艺术成就集大成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家具艺术,特别是明式家具,尤其达到了艺术的顶峰,蜚声中外(图1)。很多艺术家和设计师都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明式家具的美学价值与意义及设计、学科进行了深入地探究与剖析[1]。对于服务大众领域,在引领爱好者更加细致入微地欣赏、了解明式家具的道路上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与开悟的作用;于专业研究领域,也为同行们的继续前行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科学、多元且系统的研究体系。在继承、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将以线性要素为特征要素,由外及内,挖掘明式家具线性形态背后所蕴藏的美学体系与思维观念。在以感知审美心理方法分析外在“线性”美为主要思路的当下,向更深一层挖掘,追本溯源,揭示“线”的运用背后所蕴含的意识结构方式、设计思维与造型手法,希望对当代的设计有一定的设计方法论意义。

在明式家具研究领域,以感知审美方法进行明式家具分析的大家当属王世襄先生(1914-2009),他极其深入且精准地剖析、概括出了为业界赞为标准的“十六品”美学评价。这“十六品”,精准点出了明式家具以线性造型为主要特征的形态美。仔细研读王老提出的这“十六品”,再结合实物进行观摩,我们可以发现,王老在用词上,选择的都是非常具有心理感知色彩的形容词[2]。而再进一步探究,我们又可以发现这些形容词中存在着大致相互对立的两类,即:

第一类: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秾华、劲挺

第二类:简练、文绮、妍秀、柔婉、空灵、典雅、清新、玲珑

尤其,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的明式家具已经算是线性形态简约到极致的样本了。要能从这样精炼、极简的设计中达成如此丰富且微妙对立统一的美学认识,或者经过世代传承在家具匠人们的手中能在寥寥几条线中达到意味深厚的平衡,都是非常考验审美功底的。

那么,感官形态与精神理想这美学的两个层面在明式家具中又是如何统一、体现,并达到美学高峰的呢?通过交叉研究,我认为,明式家具的审美核心,在于以简化、反向为核心要素组织出的灵动、有序且平衡的结构关系,它就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美学追求。

1 外在形态结构

人们对明式家具的欣赏首先还是从它独特的外部形态美着眼的,即视觉形态的审美感知活动。

1.1结构的整体与局部

在这一审美体验中,不同视角(如曲直、虚实…)的整体与局部的分类系统是构成其复杂且有序的审美形态的核心要素:各个局部都是具备形态特征的个体,各个局部个体按照不同的结合体系都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与大的个体,而这一系统又是极其灵活的[3]。我们这里所说的形态结构,除了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局部与整体形状之外,还包括轴线的形态结构,它是构成形态极其重要的结构骨架,它直接指导并形成了部分与部分之间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轴线与形状相结合的个体灵活性研究(图2),我们可以找出部分与部分之间独特的对应关系,为当代的设计寻求结构方法与明了设计条件,例如我们需要使形态要素具备结构形态的关联性时,我们就需要使它们的结构骨架达到足够多的相似性即可。

■图1 明黄花梨透雕靠背圈椅

■图2 明紫檀直棂架格整体与局部的形态结构分析图

■图3 明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

■图4 明紫檀三屏风独板围子罗汉床

■图5 明黄花梨透雕靠背圈椅

1.2结构与透视

谈到结构,就绕不开透视问题。结构和透视是形态中互为表里的两个重要要素。不同的视角,就带来不同的透视变化,结构形态也就随之改变。因此,透视是事物的属性之一,它起到了传递的作用,从各个不同层面建构着形象。透视就犹如一束光,它在事物所在之处揭示事物,显示事物的在场性[4]。人们大都对形态从“正”面研究与表达,如平面、正立面、侧立面、剖立面等。透视研究方法由于“求透视”操作相对复杂,很多人会绕着它走,在设计过程中缺失透视研究意识与阶段,只在最终设计表达时选取一个最佳角度的透视图。除了透视难求的障碍,一个形态可以呈现的透视角度千变万化、有些透视甚至变形、有死角(形态不美)等都是使很多人视透视在空间形态中为弊大于利的存在,一种不完美。然而,明式家具却是个相反的例子,我们从各个不同的视点都可以建构出它完美的视觉形态。以这款南官帽椅为例(图3),它的结构系统视觉形态有如可以移调的音乐旋律,它的内在结构是统一有序的,其物理结构形态通过循环的对立统一性抵制了外界空间变化所导致的变形与无序,它始终在空间位移的过程中以自身完美的结构形态展示出重新分布自身的力量,而这种新的力量与秩序也只是它内在结构法则多向度的表达而已。每一视角的形态,也都构成了不同的平衡的形态特征,都具备了各个“点”上的平衡特征,我们需要对很多个具有个体性的“点”进行组合,从而生成具有“整体”性的新的另一个大的个体系统。再者,明式家具又是以线性构造要素为主要特征的形态,比如明式家具中的桌、椅、案类等,线性所具备的极强、多变透视性形态使明式家具具有一种隐藏起来的、难以穷尽的丰富性。它组织结构形态与多变透视的“自在”完备,使它具有一种极强的内在探索性。我们在进行每一个视点的选取与观察时,都知道这只是明式家具可能的完美形态的外表之一,家具本身还远远超越于这一外表,它呈现出来的是向我的认知开放的超越。这就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所在,他们知道如何“给心灵以手段”,于朴素的视觉认知中挖掘事物深邃的意义。同时,从不同视角进行的透视形态观察也是非常具有灵动性的,站在一件明式家具前,人会受意识的支配从而移动身体,以进行多角度的仔细观察,于“动”中探索丰富(图3)。

2 内在的创造性意识结构

任何事物的生成,都是人这一主体的创造性活动。创造本身就是结构性的,它更多的呈现在意识结构层面。而在创造性的意识结构层面中,我认为对帮助我们揭示自身、研究事物形态及创新方面具有更加本质作用的要素在于简化与反向,它们既是我们认知的方式、是我们挖掘事物存在意义的手段,也是我们在创新设计中可以直接运用的思维方法[5]。

2.1简化的结构

大家都公认,明式家具是及其简化的形态。它极简的形态背后是木材线性构造及丰富的意义的综合,一个统一的结构。在简化的结构中,要素数量精简、各有分工适得其所,是在洞察了本质基础上所掌握运用的最聪明的组织手法。正如大自然的进化法则是绝不做一件徒劳的事情一样,明式家具的简化性也是与永不停止的生命过程及自然规律高度吻合的[6]。我们以明紫檀独板围子罗汉床为例进行具体的简化分析:罗汉床是一种榻,因为宽度只容一人,故有“独睡”之意,又称罗汉床。从形状种类上看,床整体结构形状为平整稳定的对称矩形。这一规整的矩形轮廓,能够很好的赋予罗汉床以特征简化突出的结构形态,而从周围的虚空间中脱颖而出,还具有很好的围合感。从整体到局部来观察,各个小部分形状也都是矩形,因此形状在种类上是简化的;从矩形的组织方向来看,矩形都是横向水平方向上的组织结构;从间隔上来看,床的上下两端简素,只在中间床屉下面的枨子使用了空灵秀气的线性分隔,于整体的光素沉穆之中赋予玲珑感;从形状的虚实关系上来看,则以中间横向的床屉为分隔线,上部的围子为实,下部的腿子为虚。整体来看,罗汉床是用少数几个特征鲜明的结构特征组织出的有序整体形态(图4)。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当一个物体的形态在数量、方向、间隔、虚实等要素上只包含少数几个结构特征时,便是简化的。明式家具正是用极少的结构特征把复杂的意识组织成有秩序整体的典范。

2.2反向的结构

反向是人的内部把握,它呈现出具有方向性的特征,它是针对吸引我们的刺激点而做出的适时的调整,而且这种调整经常是反向的反应,因为刺激具有紧张性,同时人又是有阈限的,所以兴奋会自动扩散到相反的反射器官中。人的眼睛在观察一个形态的时候,正是因为有很多不同层次的反向刺激与平衡情景,才构成了一个大的运动系统的平衡;相对于形态而言,则体现为以具体组织结构方式来创造多刺激场的组织从而达到反向效果,以致平衡;里面充满了暂时对立抵消,却传递着能量的储存的力量感,时刻处于饱满的能量运作与平衡状态。这一感知机能既是神经性的反射调节功能,同时又具有行为上与思想性上的意义,王世襄先生对明式家具所做的“十六品”美学评价就运用了反向的结构意识。

明式家具结构形态的反向意识主要体现在简化结构基础之上复杂对立要素之间不断在变化中寻找平衡的新的排序系统[7]。从设计要素的角度分析,反向排序系统中所包含的要素大致有点、线、面、体的形态要素系统;实与虚的系统;平面与深度的系统;抽象与具象符号系统;图底关系系统…不间断的动态结构联结。

这里,我们以明黄花梨透雕靠背圈椅为例(图5),研究其平面与深度之间的反向相互作用。前面我们说过,三维透视使形态获得了极大的丰富性。一个形态不止在各个平、立面具有平面投影的立面形状,还具有三维透视形态。一个形态结构体,也正是需要这两种结构的结合,才可以完成整体性形态构成。但是,仔细观察明式家具中的椅凳、桌案、床榻类中的大部分家具,我们会觉得它们虽然是立方体,但三维形态感并不是很强,甚至还觉得二维平面感的特征也很强烈,三维和二维的反向对立特征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要素在于透叠性:明式家具以通透的线性结构为重要形态特征,这样就降低了形态的实体性,使人产生不明确感。由此,在人的意识里就会形成完整无缺和残缺不全的两极对抗,由此以调动人的主观意识,增加形态的变换感与精神性。但是,这把南官帽椅在平衡这两极时并没有造成混乱的效果,还是通过坐面、赶脚枨的立体交圈围合的形态强调了三维立体形态为主的特征。

3 抽象、灵动、有序且平衡的美学状态

3.1平衡

人体反向的反射调节结构最终是要达到平衡才和人的审美精神相符合的。而平衡的背后,是有力场存在的。在形态审美领域,力场包含我们易于把握的几何结构力场和感觉力场:结构力场的平衡源于解剖结构,它是力的方向与“量”的抵消与平衡;而感觉力场的要素则在于平衡规律,它是基于人体的优先及“势”的平衡感知到的,它们代表了机体的平衡体系。在审美层面,平衡规律的感觉场要素则更为重要。人在美感的召唤下,围绕着审美对象进行运动,平衡系统也随之调节,再引起新的运动,形成新的平衡。在欣赏一件明式家具时,它极强的透视形态特征吸引着人们不断变换视角去仔细观察它;随着视角的变化,结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在每一个可能的角度都能形成完美的平衡。它立方体形态的包容与沉稳、线性形态结构的洗练与精妙、符号性装饰图案的隐喻力量,正是明式家具具有深厚审美价值之所在,它虽文绮的静置在那里,却具有吸引人们移动视角进行多方位观照的力场,并时刻都能达到平衡之美,这是很多产品所不具备的。

3.2有序转换的组织结构

力分两级,它为我们提供了基于人机体验的基本分类系统。当明式家具中的物质、生命与精神以能量和力的方式非均衡地参与到形态建构中来,通过平衡的组织结构来传达意义;同时,随着观察视角的变换,形态中的每一个局部都能够动态地认识到与其他局部存在着联系的这种结构关系,这就可以称作是有序的组织结构。因此,秩序是结构性的,而非实体性的。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对有序结构意识典范明式家具的认知在思维观念上进行了梳理,确立了更加源初的结构意识思维。

4 结语

明式家具之美是自在灵活的:它代表着丰富的可能性,而丰富的可能性所依托的主要是抽象的结构关系。越是能认知、把握住抽象的结构关系这一方法,就越容易进行灵活、有效的多样联结、越凸显自在与创意,这也正是我们继承传统、励志创新之精髓所在。而抽象的结构关系,也是勾连着相互对立的两极的,这两极越是遥远且平衡,也就越发凸显自在与灵活,即新鲜创意的可能,为明式家具在思维、审美体系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不只是停留在外在形态与图案的临摹层面。

(责任编辑:贺辉)

[1]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2]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

[3]皮亚杰(瑞士)《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莫里斯·梅洛庞帝(法)《行为的结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周毅,申黎明,方菲.明式座椅的比例尺度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J].家具,2015,(1):42-46.

[7]莫里斯·梅洛庞帝(法)《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Ming Style Furniture

Results of Ming style furniture previous studies focused on linear shape and fit on the aesthetic ideas of traditional humanistic spirit.I inherited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the use of "structure" of the perspectives and approaches, focuses on Ming furniture patterns and cabinetmaker who the creative process behind the structure contained in the structure,morphology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Paper to Wang Shi-xiang of "Ming type furniture 16 products" for point,in Ming type furniture of design and the aesthetics main research thought Shang,again combined cognitive psychology,and behavior structure learn and phenomenology of cross subject research,through by external form structure to within in consciousness structure gradually in-depth inquiry of method,summary out has "Ming type furniture of aesthetic core is to simplified,and reverse for core elements organization out of smart,and ordered and balance of structure relationship" of theory, and eventually arrived in aesthetic level.

Ming-style furniture; Structure; Consciousness structure; Aesthetics

TS664.01

A

1006-8260(2015)11-001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0322);北京拔尖人才培育计划(CIT&TCD201404061)

张青(1973-),女,讲师,研究方向:家具与室内工程,邮箱:cherryzhang2008@sina.com

张青.明式家具的意识与形态结构关系之美学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11):11-13.

猜你喜欢
家具美学要素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