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红色美食风暴

2015-10-31 13:05李锦华崔建玲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虾稻潜江市潜江

李锦华 崔建玲

时间进入5月,除了阳光更加炽烈,人们的味蕾也将迎来饕餮盛宴。北京、长沙、南京、武汉……华灯初上时分,全国各地都会出现因小龙虾的美味诱惑而挥汗如雨的食客,这些执着于小龙虾美味的斗士们望眼欲穿,终于等来又一年的红色旋风。事实上,每年的3月,在我国南方便陆续有新鲜的小龙虾出田,只是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这时的龙虾略显瘦弱,而草长莺飞的4月才能给予龙虾最舒适的水温与丰富的食饵。等到了5月,那便是虾肥肉美的最好时光。

如同每个城市都存在本地市民所钟爱的繁华一样,北京也有一条因为夜市美食而闻名的传奇街,那就是绝不能错过的东直门簋街。在京城闪烁着斑斓之光的夜色里,簋街上成片的红灯笼映衬着小龙虾火红的颜色,气氛分外热烈,视觉效果也蔚为壮观,而空气中弥漫的香气,更是让每个或赴约或路过的食客,流连忘返,不舍离去。

美味“麻小”,风靡京都

簋,在汉语字典中的解释为:古代青铜或陶制用于盛食物的容器,圆口,两耳或四耳。街上的150多家店面中,大约有130家左右是饭店。尽管这些饭店各有绝活,档次也是高低不一,不过“麻辣小龙虾”却是在各家菜单上均占据鳌头的一道王牌菜品。

如此美味要经历怎样的锤炼才能成就?“麻辣小龙虾”本是湖南特色小吃,以小龙虾为主料,口感麻辣鲜香,吃起来十分过瘾,食客们给麻辣小龙虾起了个更萌的名字——“麻小”。如今簋街的“麻小”已经渐渐成为人们在夏夜里最爱的美味。小龙虾在湖南的做法是把龙虾整个放进锅里,清水煮之,煮熟之后蘸作料吃,称之为“风味虾”,而风味就全在那作料上了。湖北的做法则大多是剥去小龙虾的头部,留其尾部,用热油爆炒,佐以料酒、姜、葱、蒜等传统作料。小龙虾的尾部在油锅中遇热收缩,最后蜷成球状,所以称之为“虾球”。而簋街的做法则不同于湖南或湖北,或者说是综合了湖南湖北的做法。大致是用调好味道的汤汁先把虾煮熟,然后捞出,之后在油中放入花椒、辣椒、大料等作料一起爆香,最后把这热油淋在煮好的小龙虾上面,美味即成。

按单只定价,是簋街麻辣小龙虾的独有特点。单只25-35克重的小龙虾根据大小不同,价格在7-10元之间不等,超过40克的优质龙虾甚至会卖到15元一只。如果想吃到尽兴,中等个头的龙虾每人也要吃十几只,算下来人均消费过百在这里属于正常现象。与此相比,在北京的普通夜市,每公斤麻小138元显得十分亲民、实惠。即使簋街的价格略高,但每天仍然能吸引无数人前往,想去人气较旺的几家饭店,几乎都要排队等上两三个小时才有位置。因此,每到傍晚我们就会看到簋街两旁的红灯笼下坐满了等位的食客,好不热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夏天的“簋街麻小节”里,仅食客吃出来的虾壳每天就达上千公斤。

南虾北运,市价有别

不仅是在簋街,也不仅是在北京,“红色风暴”已经刮过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席卷全国。惊叹这风暴强劲之余,记者好奇,消费数量如此之多的小龙虾,都来自哪里?

据了解,每天消费量在100斤左右的北京餐馆大多会选择在本地的水产批发市场采购。为了保持肉质新鲜,当天采购的活虾当天就要烹饪,而像簋街较为火爆的几家饭店,由于需求量巨大,他们也会考虑直接从山东、江苏、湖北等地的批发商那里购进大量龙虾。

记者在北京岳各庄农产品批发市场了解到,这里的小龙虾大多从江苏、湖北发来。一位生意忙碌的张姓批发商一边按照龙虾大小进行分拣,一边指着身后的白色泡沫箱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今天发来的,有江苏的、江西的、浙江的,”白色泡沫箱上加冰,用汽车运输,是目前运输小龙虾的主要方式,“我固定进货的商家有7-8家,谁家有货就进谁的。现在已经到了吃小龙虾的时候了,所以货源不用发愁,但是由于品质不同、天气变化,价格很不稳定,几乎每天都有浮动。”目前,单只重在20-35g左右的小龙虾在批发市场的售价分为每斤15元、20元、25元三档,而重达40克-50克的小龙虾,每斤单价则在35元。很多饭店及夜市员工前来采购时,都会选择每斤20元左右规格的小龙虾。张先生称,批发商的利润空间很小,因为每箱50斤重的小龙虾,经过长途运输后,死亡5斤左右属于正常损失。

小龙虾自从成为夜市明星美食后,便受到消费者对其食品安全的关注。批发市场内一位女性批发商对记者的提问十分警惕:“你是来暗访的?”前段时间电视台记者前来调查小龙虾质量安全,让他们对记者就变得格外敏感。“我们的小龙虾品质绝对过关,批发市场对每天进的货都索证索票,记录台账。”她说,供货商已经合作多年,龙虾的质量有保证。“安全是一定的,但品质越好的小龙虾货源就越少,价格也更高。尤其是湖北潜江的虾,肉质好,也更干净,但要等到6月份才有。”虽然小龙虾市场数量巨大,但品质优劣的差别也较大。

虾稻共作,龙虾之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环境、水域生长的小龙虾,肉质和食味自然也不尽相同。在市场上素以“品质优”而声名鹊起的湖北潜江小龙虾,品质究竟如何?记者来到原产地,一探究竟。

在潜江市熊口镇的华山现代农业基地,记者看到以40亩为一个单元,整齐划分的基地农田灌满了水。熊口镇经济发展办王震告诉记者,目前湖北最主流的养殖模式是本地农民自创的“虾稻共作”模式。稻田里养的小龙虾,以天然水生动植物为饵料,造就了其个大体肥、虾膏甘香、肉嫩鲜甜、虾腹白净等特质,熟后虾壳颜色特别鲜红夺目,不论从外形还是肉质都完全有别于在肮脏水沟里长大的小龙虾。

说起这潜江农民原创的稻田养虾模式,时间还要追溯到1999年。这一年,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党支部书刘主权,不愿看到土地撂荒,便主动承包了76亩村里无人要的“水泡田”。当年水稻收割后,冬闲田里一直保持比较深的水。而到了第二年4月,他惊喜地发现稻田里居然有很多小龙虾,捞上来一称竟有5000斤,这次意外收获的龙虾卖了3000余元。刘主权观察到稻田里的小龙虾比田边的沟渠中还多后,认定田里很适合小龙虾的生长繁殖。于是,他开始了虾稻连作的探索。

“虾稻连作”模式大幅提升了农业比较效益,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每到插秧时节,因排水整田,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不得不被贱卖。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告诉记者,为提升小龙虾的生产效益,潜江农民将“虾稻连作”提升至“虾稻共作”新模式。在稻田里沿田埂挖出环形虾沟,这使得收割时小龙虾能转到虾沟里继续生长,从而由过去的“一季稻一季虾”变为“一季稻两季虾”,实现了一季双收,提升了小龙虾的产出效益。他对“虾稻共作”的时间表进行了详细介绍,“每年的8月至9月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9月收获亲虾或商品虾,如此循环轮替。”

就是这样的“循环轮替”为潜江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收益。2014年,潜江从事小龙虾养殖、加工生产、餐饮、运输、中介等行业的人员达6万人以上,使全市农民人均增收600元以上。随着小龙虾市场逐渐壮大,陶忠虎说,传统一家一户的碎片化经营已经无法满足市场规模需求,建设一个稳定的“虾稻共作”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已成为迫切要求。

于是,潜江市华山公司以666元/亩的价格承包了赵脑村全村1.2万亩土地,按40亩左右为一个单元标准,将连片土地整治为220个单元。之后,企业将平整后的土地以租赁价再成片发包给种养能手,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截至目前,赵脑村规划建标准化虾池260个,已开挖虾池220个,138户农户共承包虾稻养殖单元189个,其中最多一户包了4个单元。

赵甫平是熊口镇赵脑村第五组的村民,从去年开始,他便在潜江市“虾稻共作”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承包了一个单元即40亩稻田。“去年我投了1600斤虾苗,加上饲料、修渠等费用,总共投入接近4万多元”,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收入6万余元,效益十分可观。“去年水稻产量是25700斤,收入31900元,卖掉的小龙虾毛收入达到69000元,目前地里还有一部分小龙虾,预计最少还能卖3万元钱。”对于“虾稻共作”模式,赵甫平说:“这个模式很好,不仅增加了小龙虾的产量,增加了水稻种植面积,而且增加了我们农民的收入!”

作为“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潜江的龙虾产业已经发展至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潜江市农办主任孙士茂告诉记者,虾稻共作模式还有很大延伸发展空间,接下来还可以探索“虾鳖稻”、“虾蟹稻”、“虾鳅稻”等各种模式。

循着小龙虾的“红色旋风”一路探寻,记者发现,它不仅在消费市场带来“红色风暴”,并且串联起一条强大的富民产业链条。而潜江,正是其带动发展的一个因龙虾而沸腾、而兴旺的城市。

猜你喜欢
虾稻潜江市潜江
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赵常洪:虾稻共作闯出新天地
潜江小龙虾:一筐拍出28万
基于Sentinel-2卫星的潜江市虾稻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虾稻共作养殖注意事项
Epilogue
潜江市:优质粮食工程助推虾稻产业发展
◆湖北潜江将打造虾稻千亿特色产业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致密油藏特征及成因
创新学习载体 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潜江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短信课堂”简述
潜江凹陷潜四下亚段油气运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