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麋鹿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

2015-11-01 03:41张成林王铜铜郑常明吴秀山杨明海佘锐萍张金国
关键词:疱疹病毒麋鹿测序

张成林 ,王铜铜 ,郑常明 ,罗 毅 ,吴秀山 ,刘 燕 ,贾 婷 ,李 莹 ,杨明海 ,佘锐萍 ,张金国

(1.北京动物园,北京100044;2.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又称四不像,隶属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麋鹿属(Elaphurus),是中国特有物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名录中,为野外绝灭物种[1].目前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约200个公园或保护区中有麋鹿饲养,总数量约3 000只[2].我国先后建立北京南海子、江苏省大丰和湖北省石首3个国家级麋鹿保护区,在许多动物园中也有麋鹿饲养[3].关于麋鹿疾病的相关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有关麋鹿疾病研究的报道有恶性卡他热[4]、黏膜病[5-6]、血吸虫病[7]、长角血蜱病[8]、魏氏梭菌病[9]、巴氏杆菌病[9]、产气荚膜梭菌病[10]、炭疽病[11]、放线菌病[12]等.2012年北京动物园3只麋鹿死亡,怀疑为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国外对疱疹病毒感染的研究报道较多,尤其是不同种动物间的传播,如在动物园饲养环境中的角马可以将疱疹病毒传播给鹿及多种羚羊[13],绵羊携带的绵羊疱疹病毒Ⅱ型能传播给与其接触的牛[14],山羊也是该病毒的传播者[15].

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麋鹿感染疱疹病毒的资料.本课题组从死亡麋鹿的病理变化和病原检测方面进行研究,查找引起此次麋鹿发病死亡的病因,为圈养麋鹿的疾病防控积累资料.

1 动物临床资料

1.1 临床表现

北京动物园曾在同一圈舍内饲养5只麋鹿,1只雄性,4只雌性,均成年.在2012年12月份,先后有3只雌性麋鹿发病,其中2只患病麋鹿出现相同症状,口腔分泌物增多,眼结膜红,食欲废绝,活动减少,不愿活动,呼吸粗、频率快,2~3 d后死亡.第3只雌性个体发生流产,胎儿发育正常,胎儿脏器有出血,母兽没有其他症状,但日渐消瘦,半年后死亡.

1.2 病理变化

2只急性期死亡麋鹿的临床症状和病变相似.

外观:死亡麋鹿营养状况一般,腹部隆起,口腔周围有泡沫样液体,口腔黏膜呈深红色,阴道黏膜潮红,舌肌表面有大量出血点.

主要病理变化:体表淋巴结肿大出血,呈暗红色,切面外翻、湿润、呈深红色,尤其是颌下淋巴结和咽淋巴结较为明显.喉头处黏膜出血,可见少量红色污浊液体.食管黏膜面粗糙,出血,呈暗红色.瘤胃膨大,左侧浆膜面粗糙,黏膜面可见散在出血点,瓣胃和皱胃黏膜面出血,呈暗红色,在网胃和瓣胃交界处也可见鲜红色出血点.小肠段出血,肠壁菲薄,食糜呈黑色.肝脏肿大,边缘钝圆,被膜面颜色不均匀,土黄色和灰绿色相间,肝脏切面呈土黄色,有鲜红色斑块.脾脏质地柔软,切面结构模糊,呈黑色.肾脏肿大,被膜面有散在出血点,切面呈暗红色,皮髓质分界明显,髓放线明显.膀胱黏膜弥散性分布大量米粒大小出血块.子宫膨大,内有一胎儿,胎儿脑膜血管怒张、充血,颈部散在多个出血点,胎盘充血、出血,子宫淋巴结切面肿胀、出血、湿润.肺脏显著肿大,呈红色,肺小叶轮廓清楚,切面湿润,有多处局灶样红色斑块,取1块肺脏放入水中呈漂浮状.气管及支气管腔内充满白色泡沫样液体,黏膜呈暗红色,血管明显.心包内有红色心包积液,心肌扩张明显,质地柔软粗糙,心外膜可见红色出血点,弥散性分布有白色条纹,左心室有凝血块.

2 材料和方法

2.1 组织材料及保存

在病理剖检过程中,留存需要进一步检查用的材料.

2.1.1 细菌检查用材料

进行病变组织的平板划线,用于细菌培养.

胸腹水的采集:打开胸腹腔后立即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吸取,置于无菌玻璃瓶中冷藏,标注动物的名称、编号、取样时间等.

2.1.2 病理学检查用组织

根据组织的病理变化,选取病变明显部位,取体积大小约1 cm×2 cm×2 cm的组织,放入装有多聚甲醛-戊二醛(体积分数分别为2.5%和2.0%)的混合固定液中保存.标注动物的名称、编号、取样时间等.

不同位置的淋巴结等极易混淆的组织,分别存放并做好标记.

2.1.3 分子病原学检查用材料

将分子病原学检查用的脑、肝、脾、肾各取1块新鲜组织,置于无菌密封采样袋中,标注动物的名称、编号、取样时间,及时放到-80℃冰箱内冷冻保存.

2.2 细菌检验

2.2.1 主要试剂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平板、血平板,北京朋利驰科技有限公司;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PCRmix、DNAMaker DL2000等,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2.2 主要仪器设备

全自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ChampGel5000,北京赛智创业科技有限公司;PCR仪,朗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2.3 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分离和培养:在剖检过程中无菌采集病死麋鹿的肝脏、脾脏、肾脏、口腔病变样品,分别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血平板培养基,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48h,仅口腔病变样品长出菌落.挑取优势菌的单个菌落,接种新培养基,再纯化培养24~48h.

细菌16s RNA的提取及扩增:挑取纯培养的单个菌落,用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的基因组DNA,以16s RNA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正向引物为 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反向引物为 1492R(5′-TACGGCTACCTTGTTACGACTT-3′)[16].PCR 反应体系为:PCRmix 10μL,正向引物 1μL,反向引物 1μL,DNA 模板 1μL,双蒸水 37μL,整个体系50μL.扩增产物测序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完成.

2.3 病毒检验

2.3.1 PCR检测

主要试剂:组织/细胞基因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Goldview核酸染料,北京艾德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CR mix、DNA Maker DL2000,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引物设计与合成:选用Li等[17]设计的疱疹病毒聚合酶基因引物,所有引物均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具体包括:DFA(5′-GAYTTYGCNAGYYTNTAYCC-3′),ILK(5′-TCCTGGACAAGCAGCARNYSGCNMTNAA-3′),TGV(5′-TGTAACTCGGTGTAYGGNTTYACNGGNGT-3′),IYG(5′-CACAGAGTCCGTRTCNCCRTADAT-3′),KG1(5′-GTCTTGCTCACCAGNTCNACNCCYTT-3′).

提取DNA:根据试剂盒标注的操作步骤要求,提取疱疹病毒的DNA.

PCR扩增:经过2轮PCR完成.第1轮PCR使用上游引物DFA、ILK和下游引物KG1,反应体系为:PCRmix10μL,上游引物DFA 1μL,上游引物ILK 1μL,下游引物KG1 1μL,DNA模板4μL,双蒸水8μL,整个体系25μL;第2轮PCR使用上游引物TGV和下游引物IYG,反应体系为:PCRmix 10μL,上游引物TGV 0.5μL,下游引物 IYG 0.5μL,DNA 模板 4μL,双蒸水10μL,整个体系25μL.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 5 min;94℃变性 30 s,46℃退火 1 min,72℃延伸1 min,45个循环.72℃最终延伸7 min.

最后目的产物大小约为238 bp.扩增产物测序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完成.

2.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主要试剂:通用型SP(Streptavidin-Peroxidase)检测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进口羊血清工作液ZLI9022,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疱疹病毒UL16蛋白:由美国马里兰大学朱小平教授提供.

疱疹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取28日龄的SPF昆明小鼠数只,以疱疹病毒UL16蛋白腹腔注射,免疫3次后,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即为疱疹病毒抗血清,为一抗用多克隆抗体.

免疫反应:将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切片制片,采用制备的疱疹病毒抗血清,利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对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然后进行镜检.

使用Olympus BX51-TRF生物摄影显微镜镜检.

2.3.3 电镜观察

使用JEM-123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肝脏、脾脏、肾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电镜观察.

3 结果

3.1 细菌检测

3.1.1 分离培养

口腔病变组织培养后长出圆形光滑的大菌落,呈短杆状,革兰氏阴性,其他病变组织中没有分离到细菌.

3.1.2 细菌的16s RNA鉴定

对扩增的细菌16s RNA片段进行凝胶电泳,在750 bp处出现目的条带,把电泳析出的目的条带样品送到测序公司进行测序,与GenBank(NCBI)上已有序列进行比对,鉴定为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

3.2 病毒检测

3.2.1 目的片段

根据针对疱疹病毒聚合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通用引物[17],扩增出了疱疹病毒聚合酶的目的基因片段.

3.2.2 凝胶电泳、测序及序列比对

扩增出的疱疹病毒聚合酶基因片段进行PCR检测,凝胶电泳后在所有检测样品中出现目的片段,大小约为238 bp,测序结果如表1所示.将其与GenBank(NCBI)上已知病毒的序列进行比对,该序列与玛卡病毒属(Macavius)聚合酶基因 13831(NCBINo.HM2164-57.1)相似度为86%.

表1 PCR产物测序结果Tab.1 Sequence of PCR products

3.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在显微镜下观察免疫反应后的组织病理切片,发现麋鹿的肝脏组织内有呈现棕色或棕黄色的颗粒或团块(抗原阳性信号),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疱疹病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40倍)Fig.1 Immunohistochem ical staining result of herpesvirus

3.2.4 电镜观察结果

在肝脏、脾脏、肾脏3种组织细胞中均见有直径约150~200 nm的圆形带囊膜的病毒样粒子,如图2所示.

图2 肝脏可见病毒样颗粒Fig.2 Virus-like particles in liver

4 讨论与结论

本次麋鹿发病急,病程短,有明显的出血病变,在口腔组织中分离到绿脓杆菌,其他病变组织中未分离到,疑为继发感染所致.在病变组织中观察到直径约150~200 nm的圆形带囊膜的病毒样粒子,疱疹病毒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呈阳性,经PCR方法鉴定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综合分析认为本次麋鹿为感染疱疹病毒引起发病死亡.

疱疹病毒科包括100多种病毒,至少有16种疱疹病毒可以自然感染反刍动物,其中,6种为甲亚科疱疹病毒,9种为丙亚科疱疹病毒,另外1种未完成分类[18].不同种疱疹病毒的致病性不尽相同,存在较大差异.如甲型亚科的牛疱疹病毒[13]、山羊疱疹病毒[19]、鹿疱疹病毒[20]等均可感染反刍动物,经呼吸道传播造成病毒血症后,通常在生殖道表面出现病变.丙亚科疱疹病毒感染致单核细胞增多、脾肿大或恶性卡他热,可造成多种草食动物死亡,尤其圈养反刍动物极为易感[13].本次麋鹿发病,口腔黏膜、鼻黏膜、眼结膜、阴门黏膜及全身的淋巴结、脏器都出现病变并在病变组织中找到疱疹病毒,可以确诊为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NCBI)上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对时,所得序列与丙亚科玛卡病毒属聚合酶基因13831(NCBI:No.HM216457.1)较接近,但相似度仅为86%,不能确定该病毒隶属于玛卡病毒属,也不排除可能是疱疹病毒的一个新属,目前的检验条件尚不能满足继续鉴定的要求.

[1]曹克清.野生麋鹿灭绝时间初探[J].动物学报,1978,24(3):289-291.

[2]张树冰,张树苗,李凌,等.珍稀动物麋鹿的保护研究概述[J].林业调查规划,2010,35(5):25-27.

[3]刘睿,段金廒,钱大玮,等.我国麋鹿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2):213-220.

[4]ORRM,MACKINTOSH C.An outbreak of malignant catarrhal fever in Père David′sdeer (Elaphurusdavidianus)[J].New Zealand Veterinary Journal,1988,36(1):19-21.

[5]丁利,方振华,梁宏德,等.一例疑似黏膜病死亡麋鹿消化及主要免疫器官病理组织学观察[J].动物学杂志,2008,43(2):130-134.

[6]刘娣琴,刘亚刚,孙小玲.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持续性感染[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增刊):39-41.

[7]马秀平,赵红梅,陈远翠.湖北省石首市麋鹿血吸虫病流行现况的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7,15(5):28-30.

[8]沈华,丁玉华,徐安宏.麋鹿长角血蜱病的诊治[J].草与畜杂志,1996,3(36):44-46.

[9]杨明凡,崔保安,魏战勇,等.麇鹿魏氏梭菌病和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J].中国兽医杂志,2004,40(3):51-52.

[10]刘燕,李伟杰,普天春,等.C型产气荚膜梭菌致麋鹿死亡病例[J].中国兽医杂志,2012,48(4):81-82.

[11]孙治安.麋鹿炭疽诊断报告[J].现代畜牧兽医,1979(5):25-26.

[12]刘永张,王荣琼,杨玉钊,等.麋鹿感染放线菌病例[J].经济动物学报,2011,15(2):80-81.

[13]FROLICH K.Seroepizootiogic investigations of Herpesviruses in freeranging and captive dee(Cervidae)in Germany[J].Joumal of Zoo and Wildlife Medicine,1996,27(2):241-247.

[14]O′TOOLE D,TAUSN,MONTGOMERY D,et al.Intra-nasal inoculationof Americanbison(Bisonbison)withovineherpesvirus-2(OvHV-2)reliably reproducesmalignantcatarrhal fever[J].Veterinary Pathology Online,2007,44(5):655-662.

[15]WIYONO A,BAXTER S,SAEPULLOH M,et al.PCR detection of ovine herpesvirus-2 DNA in Indonesian ruminants:normal sheep and clinical cases of malignant catarrhal fever[J].Veterinary Microbiology,1994,42(1):45-52.

[16]WEIBURGW G,BAMSSM,PELLETIERDA,et al.16SRibosomal DNA amplification for phylogenetic study[J].Joural of Bacteriology,1991,173(2):697-703.

[17]LIH,DYERN,KELLER J,etal.Newly recognized herpesvirus causing malignant catarrhal fever in white-tailed deer(Odocoileus virginianus)[J].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00,38(4):1313-1318.

[18]ENGELSM,ACKERMANN M.Pathogenesis of ruminant herpesvirus infections[J].Veterinary Microbiology,1996,53(1):3-15.

[19]MOHANTY S,LILLIE M,CORSELIUS N,et al.Natural infection with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n goa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1972,160(6):879-880.

[20]NETTLETON P,SINCLAIR J,HERRING J,et al.Prevalenceof herpesvirus infection in British red deer and investigationsof further disease outbreaks[J].Veterinary Record,1986,118(10):267-270.

猜你喜欢
疱疹病毒麋鹿测序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机验收会在京召开
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荔枝草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研究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治疗措施的临床证据评价
野鸡冠花子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0例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五十七):有症状及无症状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