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傩的内涵、外延及傩的基本形态

2015-11-02 16:32唐治洲
艺海 2015年4期
关键词:价值

唐治洲

[摘要]本文从有关傩的内涵及外延讨论、傩坛神系结构剖析、傩在中华文化圈内的分布状况等方面,对《傩的解析》一书进行简略的评价。

[关键词]傩内涵及外延 展示形式 价值

《傩的解析》是贵州傩文化博物馆研究人员吴国瑜同志撰写的一本理论专著,全书24万字,并附有傩祭、傩戏、傩技等方面的精美照片,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中分析了近年来学术研究及文化产业发展活动中出现“泛傩”现象的主要原因,并围绕傩的内涵与外延、傩的流传与演变、傩的功能及价值定位开展了系统的描述和研究。该书于2013年12月获得贵州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是铜仁市此次选送40多件参评成果中唯一的获奖成果,也是本次社科评奖作品中唯一获奖的傩文化研究成果。

本文重点关注该书作者对傩的内涵及外延的论述,以此为基准,对该书的学术价值进行讨论和评定。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及《傩的解析》一书作者批评指正。

《傩的解析》的作者在开头部分引述了这样一则报道:2005年6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文化版(第7版)以《傩是什么?是不是就是“跳大神”》发表记者文章,文章以冷静的笔调描述了南昌“国际傩文化艺术节”举办期间当地市民的反映:“除了惊奇,没有多少人表示太多的热情。在踩街的队伍里,一些市民在问:傩是不是就是‘跳大神?发出疑惑的不仅仅是一些市民和观看踩街的观众,还包括对傩有过研究的文化学者。”

如果试图回答民众及部分学者质疑“傩是不是就是‘跳大神…的问题,会让我们处于一个二难的境地,若回答“是”,那么,就会被进一步追问: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跳大神”、“跳中神”、“跳小神”、“跳‘洋神”“跳‘土神”,乃至于各种各样的唱神、祭神、娱神等等活动,是不是都应该划入傩的范畴?如果回答“不是”,那么,必须解释跳什么样的“神”,怎样“跳神”,才算是傩。

客观地说,傩的本质是什么,哪些民俗事象属于傩,哪些不属于傩,它们之间的界限是什么,这在目前的傩学研究领域仍然是分歧较大的学术问题之一。

傩是什么?按照冯其庸先生的说法:“傩是远古时代人们为了驱逐疫鬼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举行傩祭时,扮演者要戴形象极为凶恶威猛恐怖的假面,手中挥舞着戈盾,发出强烈的‘傩、傩之声,以驱逐恶鬼。”

萧兵先生认为“傩是尊奉猿猴图腾的西部鬼戎集团调节雨旱阴晴的巫术性舞蹈仪式,包含着扮饰猿猴图腾精神,以驱逐妖怪的表演,后逐渐演化为丧葬性的仪式和行为。”

常任秋先生认为“傩就是戏,大傩与角抵是为最古老的两种戏剧形式”。

林河先生认为傩来源于侗台语族的语言,是崇拜神雀的农耕民族所举行的“神雀祭”,“由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民族最早种植的是糯稻,所以‘傩文化也就是‘糯文化。”

詹慕陶先生认为傩来源于氏族时代的东夷诸族,“傩是从人从草从鸟的一种舞蹈动作。”

邓同德先生认为“所有剧目有《目连救母》基本特征的戏,都可以称为傩戏。”

庹修明先生认为“傩是古代逐傩驱疫的宗教仪式。”顾朴光先生认为“傩或傩象,是一种古老的驱逐疫鬼的巫术活动。”

不仅是在傩的概念认定上差异较大,在其他方面亦如此。比如,关于傩的发源地便有“中原说”、“西域说”、“东夷说”、“百越说”、“侗台说”、“国外传人说”等等;关于傩出现的时间,就有“人类远古说”、“黄帝时代说”、“殷商说”、“春秋说”、“秦汉说”、“两晋说”、“隋唐说”、“宋、五代”,甚至说傩产生于元、明时期的;至于谈到傩的属性,有的认为傩是一种祭祀,有的说是一种巫术,有的说是一种原始舞蹈,有的说是一种戏剧,还有的说是一种综合性质的文化形式,等等。在傩研究领域的这种百家百个号,千人千个调的局面,不仅行外人弄不清楚什么是傩,就连一些从事傩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也说不清楚“傩”。

通过调查分析不难发现,白上世纪八十年代傩文化研究成为一门热学以来,傩文化的重要价值受到学界、商界、政界等领域的重视,但一些地方为了打造所谓的文化品牌,把别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事象统统冠之以“傩”的名目,似乎不划入“傩”就不能彰显地方文化的古老与博大,同时,傩学研究T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指手为界、拍额划圈的现象,于是各地纷纷出现“傍傩”甚至“造傩”的现象,致使一些内容不同、功能各异、形态千差万别的民俗文化现象,特别是一些在当地民众中并不称其为傩,且自身又没有相关文献资料佐证其本身就是傩的民俗事象,被有意或无意地划进了“傩”的圈子,于是,名目繁多的“傩”层出不穷、生生不息,姑且不说某个种类的文化现象会被人们直言不讳地称为“傩”,有时在野外调查中偶遇一幅崖画或陶片上的祭祀纹饰,发现者也会大喜过望地宣称“这就是傩”!甚至有人荒唐地提出“凡是弄不清楚的文化现象都可以归属于傩”。据统计,被各种学术论文或专著锁定为“傩”的民间文化艺术现象,总数已达180种左右,而且还在数目、种类认定上存在着不断增加的趋势!

这种“傍傩”、“造傩”活动形成的泛傩现象,在研究领域表现为一种各自为尊的不正风气,在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上体现为一种伪文化的炒作活动,这无疑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与保护造成困扰。

《傩的解析》的作者吴国瑜同志通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后发现,在历史上被称作“信鬼好祀”之域的黔、湘、渝、鄂交界地的武陵山区,傩只是民间存在的一种普通祭祀活动,这种祭祀活动包括有限的几个类型,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必须供奉一男一女的配偶型傩神之偶像,傩神被境内的苗、仡佬、土家等族民众当作祖先神加以尊崇,其中,土家族民众直接称呼其为“傩神娘娘、傩神爷爷”或者“东山圣公、南山圣母”,当地苗语方言直呼傩神为“Ned nuox、Bad nuox”(汉语音译“奶傩、巴傩”,直译为“婆婆祖神、公公祖神”,意译为“始祖母、始祖公”)。流行在武陵地区各民族中的祭祀歌谣《傩神歌》唱述道“傩公、傩母”(或称“奶傩、巴傩”)原是一对姐弟,他们在远古洪水滔天之后,依照神的意志,结为夫妻并繁衍人类;与之呼应的是在这一区域内大量存在着大量崇拜傩神的信仰,祭祀傩神的活动,比如沈从文作品《边城》里就有一个人物名叫“傩送”,这种在名字中带“傩”字的现象,在武陵山区各民族中不乏其例,如“傩保”、“傩寿”、“傩安”、“傩得”等,这与当地人名中的“岩保”、“树保”、“河保”、“井保”等情形一样,都是通过向祖先神灵或自然神灵叩许心愿而获得生命、延续生命,以虔诚的心回馈与感恩神灵并祈求神灵继续护佑的寓意。

苗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从当地苗语方言直呼傩神为傩神(“Nuox”)直呼为“始祖母、始祖公”的现象,就可以判定傩神属于古代南方蛮夷部族的祖先神之一,傩崇拜的本质就是一种祖先崇拜。

作者根据神灵崇拜决定宗教信仰形式的原理,结合傩活动中供奉傩神偶像的实际情况,认为傩活动只是针对傩神而开展的民俗活动,并把这一结论作为一个命题加以归纳和推导,从而得出“傩是祭祀傩神以求达到驱邪纳吉愿望的活动”这样一个结论。

对上述结论进行逆推,就会得出“凡祭祀傩神以求达到驱邪纳吉愿望的活动都是傩”的结论。

这两个结论不论观点是否全面,但就形式而言,基本上是符合逻辑判断法则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符的——二者互为等价判断,构成了定律与逆定律的关系。

对上述两个构成定律与逆定律关系的结论作进一步推导,可得出以下一系列结论:

——傩祭就是祭祀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的祭祀。

这个结论也可以进行逆推,从而得出这样的推理:凡是酬祭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的祭祀都是傩祭。

——傩仪就是酬祭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的祭祀仪式。

这个结论也可以进行逆推,从而得出这样的推理:凡是酬祭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的祭祀仪式都是傩仪。

——傩舞就是酬祭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而表演的祭祀舞蹈。

这个结论也可以进行逆推,从而得出这样的推理:凡是酬祭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而表演的舞蹈都是傩舞。

——傩戏就是酬祭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而演出的戏剧。

——傩礼就是酬祭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的礼仪。

这个结论也可以进行逆推,从而得出这样的推理:凡是酬祭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的礼仪都是傩礼。

——傩歌就是酬祭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而唱诵的歌谣。

这个结论也可以进行逆推,从而得出这样的推理:凡是酬祭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而唱诵的歌谣都是傩歌。

——傩艺就是酬祭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的活动所展示的技艺。

这个结论也可以进行逆推,从而得出这样的推理:凡是酬祭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所展示的技艺都是傩艺。

——傩班就是从事酬祭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活动的艺人班子。

这个结论也可以进行逆推,从而得出这样的推理:凡是从事酬祭傩神(部族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愿望活动的艺人班子都是傩班。

上面的推导结论,实际上已触及到傩的内涵与外延问题。《傩的解析》的这一结论,论据充分,论述合情合理,是本书难能可贵的地方。

由于历史上武陵山区属于“荆楚蛮”、“武陵蛮”生息繁衍的核心区域,素有“信鬼好祀”之俗,作为蛮夷部族后裔的苗、仡佬、土家等民族把傩神当作祖先神加以尊崇,这种“崇傩”之俗与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北方地区“驱傩”之俗性质上完全不同,说明了傩崇拜习俗最早产生于南方蛮夷部族之中。根据苗语对傩的称呼,以及这种称呼从内涵到形式完全贴近傩作为祖先神的本质特征,说明傩起源于远古蛮夷部族中的苗蛮部族,白远古三苗——荆楚蛮——武陵五溪苗蛮——“生苗”——近代苗族民众,苗族人民一脉相承保存着包括傩崇拜习俗在内的“信鬼好祀”文化传统。明万历年间更在苗族聚居区修筑“边墙”,强迫墙内之苗民缴纳赋税,接受汉俗,而将墙外“不服王化”的苗民当作“生苗”严加约束。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表里,只有“生苗”在边墙外围区域极度艰难地承传着远古的祀傩习俗。改土归流后,傩走向衰微,近、现代T业文明又使傩文化产生了局部异化的现象。

在《傩的解析》中,作者通过对傩文化文献资料的比对和对现实民俗的考察,发现中国北方地区更多的是强调“驱傩”,甚至有“驱傩之俗,始于轩辕”之说,而在中国南方各民族中盛行“崇傩”的习俗,这或者源于南方蛮夷部族的“信鬼好祀”之风与黄河流域文明的“不语怪力乱神”习俗之间的文化差异。但这种差异在地域布局上并不绝对,因为崇傩之俗曾一度遍布中华大地,《诗经·商颂·那》“奏鼓简简,衔我烈祖”说明《那(即傩)》记载的是祭祖活动,说明崇傩之俗也曾在北方地区存在过。

在中原地区,当国家体制形成后,傩还进入宫廷,与礼、乐结合,成为国礼之一,分天子傩、国傩、乡人傩等。当“不语怪力、乱神”观念受到皇权推崇后,北方贵族阶层中“崇傩”之俗渐微而“驱傩”之风日盛,统治者常以苗蛮“信鬼好祀”为由,屡次发兵征讨,之后,崇傩之俗随苗蛮的败退南迁而仅存于五溪武陵地区,再后来,崇傩之俗受道教的影响,而形成了以“坛”为组织形式的教派组织,受佛教文化的影响,面具进行了傩活动,并出现了以面具分辨神灵角色的仪轨程序;隋唐时,武陵五溪傩艺传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五代时传人中南半岛;宋代,傩吸收茅山教的符咒法术而兼具“奇诡”特征,元代受杂剧曲艺影响出现了成熟的戏剧并渐趋行当化;明清改土归流后傩逐渐衰落,时至今日,傩作为一种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仅孑存于偏僻乡野,成为民众求子嗣、添寿元、祈丰稔、平诉讼、除祸祟、度关煞的常见祭祀活动。

《傩的解析》一书把武陵五溪地区与傩相关的多种民俗事项作为观察对象,重点对黔东北地区的冲傩、还傩愿、傩掌坛师迁阶、傩法师特殊葬礼进行详述和剖析,通过对傩坛神系、傩仪程序、傩特技、傩戏(正戏、插戏)、傩偶像及面具、傩祭品、傩音乐、傩法器、傩的话语形态、祭师角色转换法则等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傩现存形态分为两个大类:一是冲傩(包括冲急救傩、太平傩、耍傩等);二是还傩愿(包括过关愿、长寿愿、五谷愿、平头愿、平安愿等)。这一研究结果,实际上已经对傩的外延作了界定,指明了傩作为一种酬祭傩神(始祖神)以求达到消灾祈福目的祭祀活动,类型较为有限,并非如目前学术界及文化开发活动中所提及的近200种,这一结论,就把傩与非傩的界线划出来了。

《傩的解析》对武陵五溪地区傩坛神系进行了剖析,发现傩祭神灵分为主神(傩神)、证明神、传导神、戏神等不同类别。

傩神:傩神处在傩坛的中心位置,即主坛之上,是该祭祀活动的主祭对象。傩神在傩坛上的表现特征是将神灵具象化为木雕神偶,神头是傩神公公、傩神婆婆两尊木雕神偶像的合称,通高一尺二寸,最大处直径约五寸,仅为头部和颈部,颈部下端中空。男性神头脸呈紫红色,头戴盘龙冠或朝帽,上唇与下巴处有黑胡须,神情刚毅威严,眼珠微凸,鼻梁常有三道深纹;女性神头面容清秀白净,头戴凤冠或别发髻,神情安然祥和,主要功能是为信众消灾免难、迎祥接福。

2、证明神。证明类神灵在傩坛上只有一尊,位于傩坛主坛的傩神婆婆和傩神爷爷之间,全称为“证盟上司三十三天昊天主尊金阙玉皇大帝”,祭司通常将其简称“证明上司”,特征是没有木雕偶像,只是祭司在扎坛过程中用黄色纸制成宽约2寸,长约7寸的牌位,在牌位上白上而上写上“证盟上司三十三天吴天主尊金阙玉皇大帝神位”的字样。主要作用是证明对发生在人神间的活动进行“公证”,体现“人神两不相欠”的效果。

3、传导神。傩坛上的传导神主要是功曹神和当方土地神。功曹神又称功曹,分成年值、月值、日值、时值功曹,合称四值功曹,功曹原本是道教中神灵,其司职也是传导,勾通。功曹在傩坛上既有面案也有牌位,功曹画案(又简称“功曹案”)上的神像为四位,均道士装束,手棒牒符,神态平和。功曹神在还傩愿、还半傩半宵愿、迁阶、冲傩等活动中出现比较频繁,主要职责是替傩祭师向天神、地神通报傩祭活动情况,传递文书通牒。

4、护坛神。护坛类神灵主要是保护傩坛,使傩活动能够顺利完成。这一类神灵在傩坛中的位置处于主坛的外围,其特征是将神灵具象化为面案,又称“案子”,也就是把所祭神灵用笔及颜料面在以宣纸或土纸制成的条幅上。

5、先导神:先导之神在傩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冲锋陷阵,为参加傩祭活动的人和神开辟道路。居于主坛下方的地坛上,所以又称为“地傩”,在傩活动中其重要性仅次于傩婆傩公。它们在傩活动中的主要职能是保证祭司发生的指令能够得到执行,同时保护祭司的人身安全和祭司自身的法力,是祭司的得力助手,有时能替祭司冲锋陷阵,斩邪伏魔。

6、戏神。这一类神灵的主要职能是协助祭司为主家祈福消灾,在这一过程中,娱人是表象,是一种间接效果,而娱神是主轴,是宗旨。为了更好地完成祈福消灾这一任务,这些戏神以歌、舞、戏、对白、独白等形式取娱傩神,其目的是为主家扫除邪精,接福纳财,所以每位戏神出场时总要声明白己是奉了某神之命前来傩堂为主家驱邪纳吉,退场时要表明白己已为主家勾消了愿。戏神又分为正戏神、插戏神、花招戏神等类。

《傩的解析》作者以中华文化圈为观照区域,通过大量的走访凋查,并参阅相关历史文献,发现民众对被学术界称之为“傩”的一些民俗事项,在称谓和归类上法则等方面有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一是边墙外围原“生苗”区的苗族民众供奉“傩”(祖先神),而且直接将傩祭中的傩神婆婆、傩神公公呼为“傩”;二是原“生苗”区外围的武陵五溪地区各民族群众供奉“傩神”(祖先神),但具体的称呼“东山圣公、南山圣母”、“菩萨”等等,似乎已经与“傩”没有了关联;三是武陵五溪地区外围地区各民族群众供奉“傩神”,但“傩神”已经不是祖先神,而是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等等;四是在曾经流行“驱傩”活动的地区,已经不存在被当地民众称之为“傩”的民俗活动了。他根据上述现象,就傩的分布状况,将傩的分布区域划为一个傩核心区域和三个傩文化圈层:

一、核心区域:原“生苗”地界,也就是边墙(南方长城)外围的黔东北苗区、边墙内侧的苗族聚居地(包括湘西之凤凰县西部、花垣县西部及西南部、保靖县一部分),其特点是傩活动中供奉傩神,傩神被认为是始祖神,在傩坛上是呈现两种形态,一种是单一型女始祖神,一种是配偶型男女始祖神,苗语直接将它们称为“Nuox(傩)”。

二、次生圈层:处在原“生苗”地界的外围,大致范围是黔、湘、渝、鄂交界的武陵山区及五溪流域。傩祭的特点是供奉傩神。在这一圈层内,傩神的造型基本相同,有关傩神来源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文学艺术形式的基本情节、人物性格、艺术手法等方面大致相同。次生圈层和核心区一样,在历史上也是傩祭巫风的原始承传地区,只不过它处在核心区的外围,一直首当其冲地承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其傩活动比核心区傩活动融进了更多的外来文化因素。

三、变异国层:大致范围包括黔、蜀、渝、鄂、湘、赣、皖、桂连成的不规则环状带。这一圈层傩活动的特点是傩祭中供奉傩神,但这些傩神不是始祖神,大多是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或帝王将相,或英雄豪杰,或土司头人,或传说人物,甚至是多种类型的人物分化与组合而成的一个特型人物。这种已经不崇拜也不供奉始祖神,但仍将所供奉的历史人物称为傩神的情况,其实是一种祖先神崇拜产生了重大变异的结果,这种供历史人物但仍称为傩祭的情形,是一种发生了变异的傩活动。

四、失落圈层:范围是次生圈层外围的其它地区,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及越南、日本、朝鲜半岛。历史上这些地区曾经受傩文化影响,但这种影响后来随时间的推移,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傩活动完全消失,但有关的历史文献记载,曾经有过傩活动的地区。

《傩的解析》重点介绍和描述了傩分布核心区域傩神形态的独特性:

首先,傩神在这一地区被认为是始祖神,少数民族语言直接将始祖神称为“Nuox(傩)”,意为“始祖神”。这种对傩的称呼情况,从语言学的角度明白无误地解释了“傩”的真实含义。体现了这一区域的傩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文化源的价值特征。

其次,傩神在祭坛上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是单一型女始祖神,二是由一男一女构成的配偶型傩神,木雕神偶通高一尺二寸,最大处直径约五寸,仅为头部和颈部,颈部下端中空。男性神头脸呈紫红色,头戴盘龙冠或朝帽,上唇与下巴处有黑胡须,神情刚毅威严,眼珠微凸,鼻梁常有三道深纹;女性神头面容清秀白净,头戴凤冠或别发髻,神情安然祥和。这一区域内傩神有两种存在的情况,在某个阶段和特定区域内展示了宗教发展和神灵(包括傩神)衍化的一般规律,同样体现了这一区域的傩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文化源的价值特征。

第三,这一区域的傩活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冲傩和还傩愿。其中,冲傩还愿中的“颇果”仪式采取用木棒将肥猪直接打死以获得供品祭祀祖先神灵的方式,这一方式明显来源于人类曾经历的茹毛饮血的狩猎生活;而用木棒将肥猪直接打死以获得供品来祭祀女始祖,清晰地再现了在人类历史曾尊崇女权的社会历程和信仰印迹。因而,在傩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内,傩神的存在形态及祭祀傩神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具有“编年史”和“百纳衣”的价值。

第四,就傩的戏剧性而言,在傩分布的核心区域内,至今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戏”,虽然在冗长的傩仪中夹杂着一些简短故事的演出以及插科打诨的言辞,但都是为“祭”服务的,是特殊形态的“祭仪”,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供品”,就如傩仪本身的搬演和用供品祭神一样,为的都是酬谢祖先神。可以说,在本区域内基本上不存在属于文学艺术范畴的“戏”。如果把我们今天看到的以娱神为唯一目的的附着在傩仪上的简短故事演出和插科打诨表演,看成是傩戏的话,则“傩戏”一词中“戏”的定义,应与我们通常说的“戏剧”之“戏”无关,而应是一种特殊的傩仪。

《傩的解析》在完成对傩的内涵进行解析、对傩的外延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还以独特的视角对傩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审美评判,这对于重新认识傩,有效地保护傩文献,合理地开发、利用傩文化资源有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分钟能创造多少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七月》价值新解读
“给”的价值
俆卫:用梦创造价值
价值
“活着就要体现自身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