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三件宝:趣 实 活

2015-11-02 03:46许春玲
创新时代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整体教材文章

许春玲

要使学生学好语文,语文教学,一需“趣”,二需“实”,三需“活”。其中,“趣”是先导,“实”是根本,“活”是目标。

一、趣者,兴趣也

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诱之以趣”应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好语文,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强调“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古今教育家都强调教师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诱导启发,能激起兴趣;设疑问,能培养兴趣;鼓励肯定,能调动兴趣;多方关怀,能发展兴趣。

学习语文的媒体是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笔者常将一些和语文教材有关的知识,或课堂征答,或联系教材扩展,或举办知识竞赛,以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实”者,实在、扎实也

“实”是学习语文的生命所在,语文学习时刻不能离开一个“实”字。

语文课要从程式化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不能搞“千课一式”,一定要在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思十大语文要素上下功夫。要引导学生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摸爬滚打。语言教学的“实”,体现在教学目标、阅读过程、讲授内容及能力训练中。

教学目标的“实”,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要鲜明、具体,要强化“大纲”意识,要扣“大纲”确定阶段、学期、单元、课文、课时的目标要求。

阅读过程的“实”是指读懂文章的步骤要落实。一篇文章完整的阅读过程总是由“整体感知-局部解析-整体把握”三个步骤来完成的。这三个步骤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总-分-总”的认识规律。“整体感知”要做到知其大意,得其大概,为局部理解打下基础。“局部理解”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整体把握”是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表述目的的再认识,对文章的语言、内容、谋篇技巧、表现手法进行鉴赏评析的提交过程。整体感知是基础,局部理解是深化、咀嚼,整体把握是读懂、提高。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讲授内容的“实”是指语言要素要落实。阅读教学本质上就是语言教学,要充分把握文章的语言因素。字词、句段的理解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语义和语感是体现语言表情达意功能最基本的要素。词义有基本义和引申义两种。前者是静态的、固定的;后者是动态的、派生的。

能力训练的“实”指的是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落实。整个教学过程均要注意语言和思维训练,均要渗透读、写、听、说。要加强吟诵,要突出练,要提倡多读、多思、多写,动口、动手、动脑。要做到“读读、讲讲、议议、练练”。

三、“活”者,灵活,能应变也

“活”是语文教学的归宿,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教师上课要灵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迁移能力要灵活。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即在“授之以法”上下功夫。

培养学生具有灵活迁移的自学能力和教给他们读书方法是两大主体。教给读书方法,就是要将知识和如何运用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如在分析文章写作特点时,笔者要求学生遵循“四看法”:一看主题和材料的关系,或以小见大,或借物喻人,或情景交融等;二看材料的选择与安排,或以场面集中取胜,或情节安排曲折,或高潮迭起、悬念丛生等;三看表达方式的运用,或第一人称倍感亲切,或记叙结合说明、抒情、议论,深化主题,或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抓住外貌、语言等描写人物栩栩如生等;四看语言风格,或含蓄精当,或明快流畅,或亦庄亦谐等。培养阅读迁移能力是教学“活”的高层次的体现,要教会学生掌握“从语言到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的读书过程,学会“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的阅读方法,避免脱离语言去架空分析。这样才算掌握了如何阅读的方法,多次训练才能练出能力,才能“活”起来。

“趣”字能增强语言学习的动力;“实”字体现了学习语文的真谛;“活”字是加快培养如何读书、作文的关键。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这便是笔者对语文教学的初浅认识和实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整体教材文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