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上如何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2015-11-02 03:49苏春瑜
创新时代 2015年10期
关键词:心理环境音乐课堂营造

苏春瑜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已越发显见。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心理环境,也逐渐得到一些实践者的认同。

关键词:音乐课堂;心理环境;营造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已越发显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广大的音乐教师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在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各种尝试,音乐课堂教学已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棘手问题,如学生课堂心理的调试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科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智力教育相互促进,在接受学科知识、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个人情操,完善个人人格。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巨大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也对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产生影响,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成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开端和最佳切入点。那么,如何来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心理环境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

教学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交往过程。师生应该民主平等、积极合作,努力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平等、愉快,学生则思维活跃,态度积极,主动活泼,学习效率高;反之,气氛沉闷、压抑、紧张,学生则心情郁闷,教学效果差。课堂气氛主要受教师情绪的感染。

因此,教师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有“我心中只有学生,一切烦恼抛脑后”的境界。如果教师走进教室面带微笑、精神饱满、态度温和,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可敬可亲,就会活跃起来,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轻松和谐、充满欢乐。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要学会巧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语言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着独特的功效,它可以让人放松紧张的心理,解除被压抑的情绪,还可以缓解人际关系,冰释误会,让人摆脱尴尬难堪的困境,减轻焦虑。

在教学中,课堂上时常会出现因为教师不当的言语,使得学生的情绪骤然紧张和焦虑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条件反射,进而对教师产生厌恶感。但是课堂上,教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那么效果就截然相反,那些幽默的语音犹如心灵的催化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求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例如,在一次唱歌教学中,学生学唱歌曲《走进西藏》,“走进西藏,也许能发现理想……”在唱后面的高音时,本来全班学生唱得兴致正浓,突然间教室里发出一阵怪叫声,引得全班歌声骤停,都在互相猜测是谁发出的?这时的我马上笑着对同学说:“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个水井,你们谁来说说井水是怎么压上来的?”“用力往下压。”学生答。我因势利导说:“对呀,往下压,水才能上来。那么我们在唱高音时,要想使高音上去,我们的气息该怎样呢?”学生说:气息压下来。还有的说:应“气沉丹田”。就这样我的一句话语迅急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一个重要的音乐知识。

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具有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幽默风趣、令人动情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才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三、创设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当中。在讲解具体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理论联系实际,设置师生互动环节,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讨论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例如,在学唱歌曲《林中那间小木屋》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并请大家边欣赏歌曲边思考:歌曲赞颂了什么?是那位老人还是……学生对此问题很感兴趣,讨论气氛热烈,大家踊跃发言,在学生充分讨论之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和补充。通过讨论,大家对此问题认识深刻,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把话题转移到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上,向大家明确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要求大家自觉地摆正个人在这些关系中的位置。

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可以通过互相启发和学习迁移创造知识、提高能力、排解困惑、发展个性,有效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心理动机和需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

四、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评价,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评价,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能给学生一种促进和鼓舞,能激发其向更高目标迈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可以用“太棒了!”“你的回答真精彩!”“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你真行!”等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或不理想时,教师也不要急于批评,而应耐心地帮助学生,如用“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好吗?”“再好好想想,相信你一定行!”等富有情感的语言维护学生的自尊,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给学生以信心和勇气。

总之,课堂教学中,潜藏着巨大的心理教育因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有效扩大心理教育影响的重要渠道,是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极好机会,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基础。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努力,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21世纪的中国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邹尚智.素质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J].中学教育,2000(1).

[2]马健生.健康教育[J].教育科学,1998(3).

[3]李蔚,祖晶.课堂教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心理环境音乐课堂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开放式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高校军事课教学心理环境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学生教育环境研究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