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关注点,走出技术框架

2015-11-03 03:51胡熙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关注点汇总排序

胡熙妍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复习课堂普遍面临的难题是“关注操作本身”的作业导致学生不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也没法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关于转移作业设计关注点的几个方面,以期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将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高中信息技术复习课堂面临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复习课一般以作业任务为载体展开教学,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笔者发现,复习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逐步完成作业任务,但是当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有些地方还是照样出错,而且都是常犯的错误。例如,在Excel中进行数据处理时,学生在分类汇总时经常不排序直接分类汇总,经常将多字段排序进行多次排序,等等。这些常见的错误教师在上课时都多次强调并广播演示,为什么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时要么犯错,要么不知道如何下手呢?

笔者认为,学生“照样出错”的原因不在学生,而在现有的作业任务本身。这些“作业”,其目标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与掌握操作技能上,作业形式仍然是为操作而操作,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没能引发认知冲突。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依旧停留在掌握操作技能的水平,没有真正理解包含于操作中的概念。这些作业构建的只是工具技能的学习,没有构建工具技能如何灵活运用到不同的问题中去,这种“关注操作本身”的作业致使学生错误百出,学生忙于纠错,还怎么谈综合应用各种技能独立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中转移关注点的几点做法

新授课时,我们的教师已经将一种技术工具的使用技能层层分解、逐步引导,而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完成了对工具技能学习的建构。边楚女老师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施流程”中谈到,学生已经学会的内容,不要让学生以学习新知识的方式重复学习。学生通过新授课的学习,头脑中留下的是半结构化的、不确定的、半成品式的知识,需要通过复习去查漏补缺,去加工和完善,并根据个人需要整合成自己个性化的知识体系结构。李艺教授认为:“当我们摆脱单纯技能训练的藩篱,于教学便是一种解脱、超越,于学生便是一种拓展、升华,真正达到基础教育课程的价值实现的最佳境界。”由此,笔者认为复习课的作业目标必须转移关注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与技能上,要突破操作本身而定位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使其掌握在不同情况下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甚至组合使用多种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下面笔者以“表格数据处理”的复习为例,谈一谈如何通过转移作业设计中的关注点,避免学生犯一些常规错误,进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技能的能力,并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1.由关注操作本身转向关注知识点的关系

传统作业一:①用公式计算法求出每位学生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功课的总分。②用函数计算法求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的平均分。

改进作业一:①用合适的方法求出每位学生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功课的总分。②用合适的方法求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的平均分。

传统作业一和改进作业一都是为复习“函数计算和公式计算”这一内容而设计的。传统作业一中已经明确告诉了学生用公式计算法求总分,用函数计算法求平均分,因此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只思考公式计算法怎么操作,函数计算法怎么操作。也就是学生关注的只是这两种计算法的操作步骤,不会去思考这两种计算法的本质和区别,也不会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公式计算法,什么情况下用函数计算法。这样的复习作业没有达到复习课要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而改进作业一是要求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求总分和平均分,看到“合适”两字,学生就会思考哪种方法适合求总分,哪种方法求平均分更适合。学生的关注点由操作本身转向这两种算法之间的不同。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会透彻理解公式和函数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数学表达式,只是函数是一个预先写好的特殊公式。区别在于公式是简单的、少量的,用运算符连接元素,而函数是比较系统的、自动的、大量复杂数据的运算。亦即少量数据的计算适合用公式,大量数据的运算适合用函数。这样的作业能帮助学生梳理清楚两种计算方式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在思维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计算”这一知识点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便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2.由关注操作本身转向关注概念辨析

传统作业二:对高一新生名单按性别排序,性别相同的再按升学成绩高低排序。

改进作业二:情境设计——高一招生结束,现在你手头有一份高一新生的名单信息,要让你来为这些学生分班。

分班要求:①要求分成10个班;②每班的男女生比例相当;③分班依据中考升学成绩采用轮回制,即第1至第10名为1、2……10班,第10至第20名为10、9、8……1班,依次类推。

传统作业二和改进作业二都是复习“排序”这一知识点。传统作业二很明确告知学生根据性别和升学成绩排序,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关注的仅仅是按性别排序和按成绩排序这两个操作点,所以往往会进行两次排序,第一次按性别排序,第二次按升学成绩排序。学生犯这样的错误,主要是混淆了多字段的排序和多次排序的概念,学生没有理解排序对象和排序依据。这样的复习作业没有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而改进作业二则需要学生思考排序的对象是什么?排序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明确排序对象是全体高一新生信息,排序依据则是性别、升学成绩两个字段,涉及到多个属性字段作为排序依据,就要用多字段排序,而不是多次排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辨别了多字段排序和多次排序的概念,同时明确了操作对象这一概念,还避免了选中某一字段后排序的操作错误。

另外,教师在分析作业时再次引入数据源这一概念,让学生明确利用系统的智能自动化功能,当把鼠标定位在数据区域时,系统会自动默认选中全部数据(也就是高一新生信息)作为数据源,可以解决排序时有无标题行的区别,只是数据源的差异。这样的作业帮助学生理清了数据源、多字段的排序和多次排序的概念,以作业的形式进行概念辨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弥补了授课中概念不清的问题。

3.由关注操作本身转向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传统作业三:①用分类汇总的方法求出每个班语文、数学、外语各科的平均分;②用分类汇总的方法求出每个班男女生的人数。

改进作业三:分班结束后,要检验分班是否合理,需要统计哪些信息?①科目成绩是否均衡?(对每个班语文、数学、外语的平均分进行比较)②男女是否均衡?(统计每个班男生、女生的人数并进行比较)

传统作业三和改进作业三的设计都是复习“分类汇总”这一知识点。传统作业三学生的关注点定位在分类汇总这个操作本身,因此学生读完作业题马上条件反射直接去分类汇总,出现不排序直接分类汇总的常见错误。其实质是学生对分类汇总的应用特点不理解,没有真正理解分类汇总的意义。要纠正学生的这一常见错误,关键在于设计的作业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分类汇总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利用排序功能进行数据分类操作,第二步是利用函数的计算,进行汇总的操作。因此,笔者设计的改进作业三以解决“分班结束后,检验分班是否合理”这一问题为中心,将学生的关注点由分类汇总这一操作本身转向“检验分班是否合理”这一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问题情境的分析。作业设计中为了体现“计算思维采用抽象和分解来迎接庞杂任务”这一思想,添加了两个关键性的问题“科目成绩是否均衡,男女比例是否均衡”作为情境分析的补充。这样的作业方式能够引发学生的系列思考:①科目成绩是否均衡就是计算每个班语文、数学、外语各科的平均分,男女比例是否均衡就是统计每个班男女生人数;②要获取这些信息首先要将这些学生按班级排序,然后再来计算;③由于每个班的这些信息都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故可以用分类汇总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比较深入的情境分析过程,获取足够多的信息,挖掘出有关联性和递进性的序列问题把所有知识点串接起来,在对一个个自然产生的问题和任务的解决过程中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来理解分类汇总的意义,从而找到操作点,以此避免不排序直接分类汇总的错误。学习包含“顿悟”过程,而“顿悟”需要信息积累到一定的量,且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需要通过分析进行深度挖掘,激发顿悟。传统作业三只是关注了操作本身,而改进作业三通过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深度思维发展和训练,这正体现了从工具、技巧到思维的递进关系。

结语

学生在完成信息技术作业过程中由于只关注操作本身而犯错误的地方还很多,如大部分学生对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一直不能很好地掌握,不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用相对引用,什么情况下用绝对引用,这是因为学生不理解在拖动句柄复制公式过程中行或列的引用会根据实际偏移量发生相应改变。产生这样的情况,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只告诉学生拖动可以得出相应的结果,只是让学生关注操作结果,而没有让学生理解拖动句柄的实质是复制公式,也没有让学生观察过拖动句柄后复制的公式跟原来的公式相比有什么变化,忽略了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果,即操作本质的剖析。如果学生理解了拖动句柄的本质是复制公式,并且在复制公式的过程中,行或列的引用会根据实际偏移量发生相应改变。学生就会辨析清楚什么情况下用相对引用,什么情况下用绝对引用。

总之,在学业水平测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急需一场暴风雨的洗礼,将作业设计的关注点跳出技术操作的框架,将学生作业的着眼点放在技术以外的内容。作为一名一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站在学生考试的视角上,还要站在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视角上,设计作业时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切记,技术只是思维的载体!

猜你喜欢
关注点汇总排序
冬奥关注点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恐怖排序
节日排序
近两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的促进消费政策汇总
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过程中的四个关注点
2013—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项目汇总
新考纲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关注点
交变电流基本知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