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队之精华,展建筑之精巧

2015-11-03 04:05陈静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陈静圆明园自然段

陈静等

2015年7月,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革命老城——南昌,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师赛项中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决赛。比赛分两天进行,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强度很大。教材的陌生、时间的紧迫,对每位参赛选手来说都是一次教学基本功和新媒体操作能力的考验。

决赛公平、公正,当场公布赛题,小学语文的赛题是人教版第九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的教材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语文课程标准是统一的,因此,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我们三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团队力量最大化,最重要的是根据各自的特点做好分工。首先要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内容确定下来,以便后续更高效地完成教学设计与微课的制作。

解读文本,完成初稿

我们一拿到课题就开始认真阅读文本,在网络上查找关于本课的一些材料。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率先围绕“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1.关于重点与难点确定的讨论与思辩

【陈静】从这篇课文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但是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而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却占了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所以我觉得应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第二部分)确定为教学重点。

【陈婷】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却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我觉得不光要将重点放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上,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许洁】同意。但是我觉得由于时间比较久远,学生平时很难接触到这段历史,在阅读理解上会不会有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要不要先做相关知识的铺垫?

【陈静】但微课的时间有限,如果做过多的铺垫会影响到本课核心内容的学习。

【陈婷】确实,教学重点突出一两点即可。对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或者通过预习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要放进微课中。

【陈静】是的,微课应解决学生比较难学习的地方。本课的难点还是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上。

【许洁】刚才我忽略了学生的预习能力,他们通过网络搜索应能比较容易搜集到相关资料。学生在第二部分要重点学习什么呢?

【陈婷】五年级的学生对生字词、句段的整体把握基本没有太大问题,我觉得重点应放在写法的指导上。

【陈静】第二部分的写法很有特点,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分布、建筑宏伟和历史文物三个方面来讲的,我们是否要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来把握?

【许洁】我觉得第二自然段可以不讲,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一个过渡句,承上启下,可以以此为突破口,重点讲三、四自然段。

2.关于“第三自然段写法指导”的讨论

【陈静】对比三、四两个自然段,我觉得第三自然段更有特点,几个分句是并列的关系。

【许洁】是的,应侧重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而且还可以结合学生平时参观南京博物院,比较这一自然段的写法,引导学生进行仿写,针对性更强。

【陈静】这个建议非常好。我们要更详细地帮助学生认识到第三自然段写法的特点,即第一个分句写的是动和静;第二个分句写的是历史文化;第三个分句写的是中西建筑的结合。

【陈婷】我发现还有“有……也有……;有……也有……”这样的重复句式,是否需要关注?

【许洁】这个可能会打乱这个自然段学习的整体性。

【陈静】同意,而且这样的句式我们在低中年级已经做过重点学习了。

【陈婷】确实有点干扰,那我们就把重点定在并列句的关系上,其实这是在帮助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景点的思维方式,正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终于定下了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并根据这一核心目标,各自搜集材料:一个负责编写文本,一个负责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一个负责做录制教学视频的准备。大家各司其职,终于在规定时间之前上传了所有的比赛作品。

学习完善,精简细化

经过团队之间的互评之后,我们对初稿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设计、课件与教学视频。

1.精简内容

我们发现初稿中的一些环节在组织上是比较繁乱的,可能会对学生学习视频造成脱节和干扰。

【陈静】8号团队给我们提了一些建议,我觉得里面有一项提得非常到位,就是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和机械。这个应该怎么调整呢?

【陈婷】同意。在学生反馈的环节,我们的设计比较乱,没有好好地整合,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兴趣。

【许洁】对。我们不妨将作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将题目设计为三个层次,通过星级来加以表示。

【陈静】这个建议很好,但题目之间应有一定的坡度,且在选择性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

【陈婷】抄写并列句应该是第一层次,还应关注标点符号以及它们的位置,这里的分号是一个重点。

【许洁】我认为扫描二维码,自学相关景点知识应该放在第二层次。

【陈静】我觉得这个练习反馈太单调了,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阅读完文本之后应当有个检验反馈。我们可以通过图片与二维码连线的形式来考查学生,检验他们是否能从语言文字中提取重要信息,再通过比较图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陈婷】这个建议非常好,这样学生的阅读就更加有目的性了,会更加投入到阅读之中。

【许洁】南京博物院的仿写难度是否大了一点?直接让学生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来写,学生可能无从下手。

【陈静】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语,如从时间、地点、场馆、内容等角度,帮助学生选择一个视角来仿写。

【陈婷】我觉得以场馆作为视角比较好操作。

【许洁】不同的场馆有不同的体验,如数字馆注重互动,儿童馆注重体验等。

通过三人的讨论争辩,我们进一步整合了反馈,设计更趋完善。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更多样化了。

2.细化重点

虽然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指导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但在呈现方式上我们觉得还不够直观形象,在设计上还不够细致到位,因此,我们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陈静】在PPT演示上,学生作为观众在观看时还是不够直观形象。

【陈婷】我认为在每个分句的呈现上,首先要在颜色上加以区分,这样便于学生领悟结构和思维上的整体性,以及各分句之间的独立性与相关性。

【许洁】还应当与思维导图统一起来,不同分句的内容使用不同的颜色来呈现,这样能使学生很直观地做出反应。

【陈静】同意,但在PPT制作调整上很麻烦,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建议?

【陈婷】我觉得如果能够搭配图片或者相应的关键词语,会对学生更有帮助。

【许洁】但在一页PPT中呈现这么多内容,会令人眼花缭乱。我们还是要保证画面的整体性和学习的完整性,用记号笔直接在视频上勾画呢?

经过集思广益,大家有了新的调整方向,三人通力合作,形成了最终的确定稿。回到宾馆后,我们就第二天的可视化陈述进行了又一次的研讨。

在研讨中,我们发现圆明园这一伟大建筑的结构,其实与我们的微课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圆明园集建筑之精华,微课展教学之精巧,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我们确定了陈述的主题,从建筑的角度对本节微课做了深度剖析,经过反复地梳理与演练,再次做好细致分工:一人负责陈述,另外两人负责搜集答辩材料,做模拟训练。

从容陈述,精彩答辩

在第二天陈述答辩的环节中,我们三人沉着从容,将我们作品的微课设计理念、具体实施方案、运用技术等一一向评委老师做出展示,获得了一致认可。

1.微课的基石——新颖的导入

一节微课的成功与否,开篇一分钟至关重要,如果在微课的开头不能吸引学习者进入学习的情境,做好学习准备,那无疑是一节失败的微课。在本节微课的导入环节,我们依托文本,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进行资料的搜集;利用大英博物馆与圆明园的古今进行对比,借助微信知识拓展,引发学习者强烈关注圆明园的意愿,感受圆明园在中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微课的主梁——清晰的目标

《关于微课给教师的17条建议》一文提到:“一是时刻谨记你的微课用户是学生,二是通常一节微课只说一个知识点,三是时间尽量控制在5分钟左右……”因此,基于课程标准与语文学科的特点,经过对文本的研读,我们发现本文第三、四自然段充分显示出状物类散文的写作特点,于是便将第四自然段的承上启下过渡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并列行文结构作为本节微课的教学重难点。然后在清晰的目标下,对教学过程展开设计。

3.微课的榫卯——内容整合

一节微课时间简短,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一定要做到精简,也就是要做到内容整合。读完课文,我们发现第三自然段中的三个并列句如同中国建筑中的榫卯结构,看似平常,实则构思巧妙,但在表述上也有细微的差别。第一个并列句错落相对,殿堂的宏大对应亭台楼阁的小巧,热闹街市的动对应田园风光的静,字里行间展现的是生活的美;第二个并列句形同神似,名胜与诗情画意中渗透出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之美;第三个并列句相辅相成,中西建筑交相辉映,融合出和谐之美。第三自然段的微课设计,我们关注到了“有……也有……;有……也有……”这样的重复句式,这是在中低年段语句训练中常见的句式,而在高年段,我们更关注句式背后的思维方式,即通过微课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景点的思维方式,正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4.微课的细描——精雕细琢

在8号团队的建议下,我们发现了原来的作业设计没有关注到学生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学生只是一味地根据教师设计的微课程进行被动的学习。针对这一缺陷,我们对作业重新进行了整合设计,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小处着手,创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根据学生学情,我们由易入难、有坡度地设计了一星题、二星题、三星题。一星题扣准语言文字的书写,基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书写提出“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的要求,让学生不能忽视汉字的书写能力,通过抄写关注了文章的内容,注意了标点符号的占位,在书写中体会到了汉字的优美;二星题扣准语言文字的理解,基于《新课程标准》中对综合学习的评价要求,即“关于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我们设计了使用二维码,主要培养学生阅读简单、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做到图文结合,完成连线;三星题扣准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借助微课,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逐步掌握状物类散文在写景上多角度变化的描写方法,使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建筑,从生活、文化、融合三个角度品建筑之美,体会习作层次的变化以及用词的准确。借助预习提示,让学生仿照圆明园写景的方法,描写南京博物院。

当获知我们团队获得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的喜讯时,所有的辛劳与疲倦都一扫而空,成绩得益于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深地感悟到课程的整合与技术的无缝连接对语文课程的提升作用,同时也感受到网络团队的组织形式集中发挥了各成员的优势,能将教学的能量无限放大,因此,本次活动将是我们探究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起点!

猜你喜欢
陈静圆明园自然段
氢氧燃料电池演示实验的改进
醉人的春夜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秋天
游圆明园有感
吕乘乘、陈静、黄峰、尹臻作品
圆明园里过大年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