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涮肉

2015-11-03 08:55许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清真寺饭馆掌柜

本刊实习记者 许芳

北京人对涮肉偏爱有加,吃涮肉不分时节,寒冬也好,酷夏也罢,涮肉一向是亲朋聚会的不二之选。东来顺、天坛南门涮肉、聚宝源、裕德祥……名店老店数不胜数,但是大兴人若聊起涮肉,就不得不提薛营村。薛营村位于庞各庄镇的南部,是一个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庄,全村2000 多村民皆是回民,自明朝初立村起,薛营村已有近600 年的历史。几百年的时间足以令村子的样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薛营人做餐饮生意选材的态度却始终如一,他们深知牛羊肉的鲜美程度决定涮肉成败的道理,也正是因为对选材的高要求,很多老店得以延续到现在。薛营村独特的文化氛围与涮肉的鲜香一样,给初到这里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南第一涮”

相传,乾隆三十六年(1771)春,乾隆率文武百官到浑河河神祠视察。这年春天与往年不同,非但没有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景象,反是春寒料峭,若有风起,寒意入骨。

君臣一行人来到古镇庞各庄时,乾隆命文武百官原地休息,他与几名随行人员乔装成商人模样,微服私访。不巧,微服私访途中遇到大雨,几人正愁避雨处时,看到一家小饭馆,便向饭馆跑去。饭馆掌柜的为人热情,赶紧招呼他们进屋。这饭馆看起来不大,没有任何装饰,甚至连块像样的牌匾都没有,但却收拾得干净整洁,问过店掌柜的才知道,这是家专门经营涮肉的回族饭馆。

乾隆与店掌柜一番闲谈后了解到,这个村子叫薛家营(即现在的薛营村),掌柜的姓薛,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祖祖辈辈都以经营涮肉馆儿为生。随后,薛掌柜向几人推荐店里的涮肉,但乾隆却只想借此避雨驱寒,无心吃肉,况且这位满族旗人认为优质的牛羊肉都在长城以北的草原。但即来之,则安之,他索性让店家点上一个火锅,边吃边取暖。谁知刚吃第一口,他便觉得肉质鲜美、回味无穷,涮肉比薛掌柜介绍的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都说京城多美味,没想到乡下竟有如此佳肴,此刻乾隆及随行人员吃得津津有味,对涮肉赞不绝口。薛掌柜见乾隆谈吐不凡,认准他是学识渊博的文人,便要求乾隆为饭馆题块牌匾。谁知乾隆正有此意,便欣然应允,当即取出文房四宝,挽起袖子,大笔一挥,“京南第一涮”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纸上。薛掌柜定睛一看落款:辛卯年暮春月御笔,下面是一口红彤彤的当朝天子乾隆的印章。吓得老实憨厚的薛掌柜马上跪倒在地,口称:“万岁,小民有眼不识泰山,接驾来迟,望恕罪!”乾隆笑道:“不知者无罪,快快请起。”

乾隆回宫后,对“京南第一涮”大加赞赏,使得众高官达贵皆至此地品尝涮肉,小饭馆很快就声誉大震,闻名遐迩。此后,薛掌柜多次入宫为乾隆送去鲜美的牛羊肉及料理火锅膳食,直到乾隆退位,召集文武百官办“千叟宴”时,仍没忘记“京南第一涮”。

古柏倚古寺

自“京南第一涮”向南走,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村名牌,向上仰头便能看到用汉阿两种文字表示的村名。薛营村清真寺坐落在村中央,自村名牌处向西望,即可望见它深灰色的墙面。沿村中的主路向清真寺行进时,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家家户户的大门两侧的墙上都刻着寓意平安幸福、合家欢乐的阿拉伯文,若与村中老人闲谈,还会对你讲上几句阿拉伯语。

经阿訇介绍,薛营村清真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约有400 年的历史。清真寺占地面积为1500 平方米,由礼拜殿、南北讲堂、东房和门楼组成四合式布局,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伊斯兰式建筑。

礼拜殿为三卷一廊式建筑,木砖构造,高8 米,宽11 米,进深22.4 米,面积约为250 平方米。殿顶由黄、绿琉璃瓦铺饰,黄边绿心;廊檐下罩有铁丝网,为防雀鸟毁坏而设;殿前廊有红漆粗明柱一对,前廊北侧,立一石碑,东向,为清宣统年间重修清真寺所立。石碑阴面刻有“万古流芳”四字和捐献者的姓名,阳面刻有重修清真寺的碑序。

开门进殿,迎面的横匾上可以看到阿拉伯文书写的安拉真言。殿内有木质白底明柱8 根,木拱门上画有花草图案,沥粉贴金,精美别致。拱门隔扇上是绿彩书写的赞主赞圣阿文,地板上铺着洁白整齐的拜毯,殿西北角摆着制作精良的“敏拜尔”(主麻日、节日聚礼、会礼时阿訇宣读“虎图拜” 所用的设施),整个殿堂优雅、肃穆。

南讲堂长17.7 米,宽8 米,占地141.6 平方米,由穆斯林的接待厅和收藏品的陈列厅组成。讲堂接待厅内悬挂着绚丽夺目的《麦加朝圣图》,做工考究,意味深长,陈列厅内陈有穆斯林书法作品数幅以及各位朝拜者归来所带的纪念品。南讲堂右侧是女礼拜殿,占地面积84.8 平方米,殿内精装设计,地板光亮如新。

▲手切羊肉

▲制作精美的涮锅

▲“京南第一涮”外貌

▲清真寺内局布景象

古式门楼坐西朝东,中间是石砌木质大门,两侧为砖砌木质旁门,大门南北长3.2 米,东西深2.8 米;门洞内有一对高0.55 米的抱鼓石,门额上写着“清真古教”四字;外门跺是镶刻经文的绿色琉璃瓦,字迹清楚,色泽光亮;里门跺为风竹、雨竹两幅壁刻,工艺精湛,细腻逼真,门脊也由黄绿色琉璃瓦铺饰。

值得一提的是寺中的两株古柏,郁郁葱葱,静静地倚靠着礼拜殿,其中一株古柏直径约70 公分,高10 余米,已有400 多年的树龄。相信站在古柏下的今人依旧能感受到栽树人的心思,正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

薛营清真寺的构造巧妙、布局合理,主殿及南北讲堂交相辉映,寺外深灰色的围墙又与寺内的红柱黄瓦一同将清真寺映衬得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岁月早已侵蚀清真寺原有的“旧貌”,此时的清真寺虽经过翻修有了“新颜”,但薛营人对信仰的坚持却未经半点改变。

掌教恩难忘

伊斯兰教,听者认为它神秘,信者谨遵其教义。数百年来,薛营村在伊斯兰教教义的影响下发展、进步。其中,作为主持清真寺教务的掌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咸丰年间,薛营清真寺从牛街请来德高望重的大掌教田伊玛目主持寺内的宗教事务,田伊玛目不负众望,为村内教务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几十年。他的子孙在继承大掌教的职位后,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清真寺教务鞠躬尽瘁。如今,田伊玛目掌教几代人的故事依旧是村民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光绪年间,大掌教田伊玛目的后人田国宝继位。他担任掌教时,不仅与里正薛永材及众老乡一起酝酿并完成重修清真寺的筹备工作,更亲身参与到历时八年的重修工程中。八年间,田国宝不仅是清真寺重修工程的领导者之一,更是所有薛营村村民的精神支柱。

田国宝的后人田广月是一位极具爱国主义思想的掌教。田广月担任大掌教期间,不仅在清真寺内设学堂,传习阿拉伯文,主讲穆斯林要爱国、爱人民、爱父母的精神,还讲述信仰伊斯兰是爱国的一部分,任何旁门左道都不能信,特别是邪教、鬼神不能信。1943 年驻庞各庄的日本人到薛营滋事,带走了薛营村老少二百余口人,要集体屠杀。田广月伊玛目携村长数人,以伊斯兰教教头人的身份挺身而出,与日本翻译沟通、周旋,最终成功解救村民。一些老人提起此事时仍感慨万千,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更是薛营村村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恩德。

猜你喜欢
清真寺饭馆掌柜
第一次做“小掌柜”
小张的饭馆何去何从?
元宇宙大爆炸
免费午餐
曾四斤:一年卖出2000万的旗袍『掌柜』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in Xinjiang(Ⅱ)
斯诗私塾
赖掌柜传奇
厨房里的动词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