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规范探索*

2015-11-03 03:36福建省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王雯福建教育学院邹开煌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流程规范方案

◎福建省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王雯 ◎福建教育学院 邹开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规范探索*

◎福建省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王雯◎福建教育学院邹开煌

规范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规范可以由组织正式规定,也可以是非正式形成。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课程实施规范需要依托具体实践过程逐步修正形成。实践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规范应从活动方案设计、活动流程的组织和教师指导三个方面着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范

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范,包括课程管理的规范和课程实施的规范。实践过程中发现,课程管理的规范包含课时的规定、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课程的评价,这更多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和作为;而课程实施的规范包括活动方案的制订、活动流程的组织以及教师的指导行为,更多是教师实践操作层面上的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规范能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现结合区域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从规范建设活动方案设计、活动组织流程、教师指导内容三个方面,刍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范化建设的点滴思考。

一、厘清主体对象,建设规范化活动方案设计

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各方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所指理解不一,大部分理解为教师组织某个活动的方案设计,还有部分理解为学校课程实施的计划或学生参与活动时制订的活动方案。笔者认为,产生混淆的原因在于没有关键词的界定,活动方案按照制订主体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界定及撰写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学校在某个阶段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的计划,可分为三至五年规划、学年规划或学期规划。因此方案标题应注明“××学校××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如“晋江市磁灶镇尚志中心小学2014-2015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方法,课程内容以及实施保障措施。指导思想,主要介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指导下学校对该门课程的开展思路;实施目标,主要介绍在课程总目标指导下学校的阶段实施目标;实施办法,主要包括课时安排、资源的开发策略、教师指导团队;课程内容,主要列举各个年段的主题活动内容及进度;实施保障措施,主要介绍学校对该门课程的管理方法以及评价方式。

2.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的界定及撰写

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是指教师组织一个主题活动的方案设计。因此,方案题目应注明“《××》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如“《做沙包玩沙包》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对象、活动时长、活动过程、实施建议、活动评价,资源支持。活动主题指所要开展活动的名称;活动背景主要简述主题形成起因以及开展此主题活动的价值;活动目标指契合具体活动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活动对象指进行主题活动学生所处年级;活动时长指整个活动所需课时,是课内课时和课外课时的总和;活动过程指整个活动的组织流程;实施建议指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师资配备、社区资源等;活动评价包含评价参与的对象、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内容等;资源支持主要提供与本主题相关的文本资源。

3.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的界定及设计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是指学生参加主题活动时在活动前策划的活动计划。因此,方案题目一般为“×××活动策划方案”,如“校园跳蚤市场活动策划方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策划方案的内容根据主题和活动阶段的不同,具体内容也不同。如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一般有:小组主题、小组名称、小组成员、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内容。项目设计活动方案一般有:作品名称、作品含义、工具与材料、制作步骤、预设草图、注意事项等内容。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一般有:小组成员、活动任务、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任务分工、所需工具(材料)、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明确活动内容,建设规范化活动组织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因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指向的不同,决定了活动组织方式的不同,因此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信息技术教育有各自不同的组织流程。

1.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流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自主地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自我等方面综合性、真实的问题进行探究,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因此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般组织流程是:确定研究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策划活动——运用方法开展实践活动——获得初步结论。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经历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其重点不在于“科学研究”,而在于学习,学习研究的方法,经历研究的过程,积累研究的经验。

2.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组织流程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操作学习、设计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活动,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又常被定位为项目设计活动,它的一般组织流程是:确定要制作的项目(任务)——寻找资料丰富认知——设计方案——实际制作——获得作品。学生在参与项目设计活动中得到动手动脑锻炼的机会,从而逐步形成技术思维、技术应用、技术评价和技术创新能力。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组织流程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是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因此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组织流程是:确定要开展的任务——制订方案——联系场所和对象——开展活动——获得体验。学生在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增强了学生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丰富了社会阅历和生活积累,提升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立足程序方法,建设规范化教师指导内容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和指导内容均比较随意,缺乏必要的程序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中强调,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应以引导学生的活动过程,指导活动中问题解决方法的基本操作规范为主要任务。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基本指导行为应从实践过程和实践方法两方面,进行程序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的指导,做到适时、适当、适度和适合。

1.程序性知识的指导内容

程序性知识的指导是指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所应具备的常规性方法的指导。如准备阶段括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进行主题分解、如何组建小组和如何策划活动;实施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分工、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记录原始资料和如何解决问题;总结交流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对资料归档整理、如何发布成果,如何反思收获和如何合理评价。

2.方法性知识的指导内容

方法性知识的指导是指学生在活动实施阶段中,解决问题所运用的的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社会考察法、实地观察法、网络收集资料法等)的指导。这些科学研究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总结形成的,有着基本的规范和要求。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文献资料的查找、实验活动的操作、调查采访工作的开展以及设计制作活动等解决问题常用方法规范化的指导。

任何一项新生事物规范化的过程均是建立在不断实践摸索,不断构建再重建,从而逐步走向完善的基础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生的课程,必然也面临着这样一个过程,今天探索所得可能成为明天的垫脚石也可能成为昨日黄花,但正因为有探索才有可能实现课程的规范化。

(责任编辑:张贤金)

*本文系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福建省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推进长效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DY201402Z)"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流程规范方案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烂脸了急救方案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来稿规范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