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快乐课堂之我见

2015-11-03 10:06徐振兴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孔乙己课程标准情绪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追求“乐学”“乐教”无疑是教学的完美目标。而达到乐教,势必从构筑“快乐课堂”开始。

1、情绪之乐

愉悦的积极情绪可以极大地激发人的潜能,对于学习无疑能产生深度影响。那么,如何营造师生灵犀相通乃至心醉神迷的双向的愉悦情绪呢?

首先,教师是这种愉悦情绪的创设者、主导者。教师得先有“快乐课堂”的营造意识。教师务必摆正心态,正视自己的职业价值,才是“快乐课堂”的肇始。

其次,教师应善于调节自己情绪,即使遇到生活中的诸多失意也能从容应对,始终将笑容永驻于三尺讲台。

此外,教师还需高尚的师德。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多元化选择,这无疑强化师生双方凝聚力,为快乐课堂注入新的动力。所以,增强教师人格魅力,是快乐的不尽源泉。

这是一种建立在愉悦情绪上的互动的默契: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只有有了充分的准备,快乐才会随时如期而至,我们才能将学生引领入课堂教学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快乐高潮中。

2、预设之乐

快乐课堂,意味着这是一种“蓄谋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点与动态价值取向,有的放矢地进行快乐的再创造设计。快乐不会随时从天而降,而这全需靠教师积极调动与匠心经营。

首先,确定兴奋点。兴奋点即“快乐课堂”可能利用的快乐元素。在教《孔乙己》时,我摒弃了通常的教学方法,而是寓庄于谐地反问“孔乙己的那件长衫后来哪去了”,这让学生很是意外,于是开始八卦。或笑曰被孔乙己换酒喝了或称秋天天凉当然不穿长衫。可是,我严肃提出问题:假如,孔乙己的腿没断,这件长衫会脱下吗?学生开始沉思,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很深刻,一下子来了讨论的兴趣。

其次,调动空白点。在教《故乡》时,我曾经设计了问题:碗碟究竟是闰土还是杨二嫂埋的呢?学生很兴奋。其实,这个问题结论根本不重要,或者说无解,因为这是文章的空白点——作者交代的并不充分。但是,作为教者,我们设计问题仅为激发学生逻辑思考,无论是说谁埋的,只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教学设计就有了意义。同时,学生就觉得语文课真有趣乐学。

最后,巧妙结合知识要点。课堂快乐不能为快乐而快乐。快乐课堂并非是为了一味追求搞笑的笑声,教师的幽默感应是恰当适度的,课堂笑声每一声背后都应承载着正面的意义,即将教学重点难点作出最轻松的传达,让学生豁然开朗。在快乐中学习才是“快乐课堂”的原本真义。

3、激趣之乐

兴趣是乐趣的起点,而兴趣也必将转化为乐趣。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常常从设疑激趣开始。在教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设计一个问题:皇帝究竟是给谁骗的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起初呆若木鸡继而七嘴八舌展开课堂辩论。学生在你来我往的激辩中既收获了知识,又收获了笑声。

有时,学生的兴趣来自教师那鲜活生动的语言。一句幽默,两处修辞,或者是妙用课文语言、化用广告词,甚至还可以巧借段子。

当然,最妙不过是巧设悬疑。在教授《给我的孩子们》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丰子恺画画不要脸》,不信请看教材插图,然后解释道,这句话是一语双关,意即只勾勒轮廓,不细画面孔,不求形似,只求神似。而这句话不过是明贬实褒而已。学生先是顿生惊愕,继而会意而笑。

4、探究之乐

探究之乐本质上是思维的的乐趣。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合作,则明确了探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追求课堂探究之乐,首先应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构建民主型的平等对话是合作探究学习的核心。惟其如此,思维才能呈现多元化,探究也才产生真正的意义而不至于流于形式。

探究的重心则应侧重于学生思辩思维的提高。探究的本质是产生理性之美。学生在理性思辨中逐渐感受到这种理性之美带来的思维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理性思考的热情。在教《窗》一文中,曾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如果不交代“靠窗的病人病得很重”这句话,后文有多少情节会出现矛盾?学生顿生兴趣,探寻蛛丝马迹,得出了多条结论,然后逐条辨理,既明白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也同时理解了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

此外,探究还应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效。这会使学生陷入对下一次的合作与探究的期待无限循环之中。

我始终认为,新课程标准的真正最有意义的是它的核心精神,即完成了以人的价值尊严的独立建构。快乐课堂本质上是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而展开的。构建快乐课堂要从诸多微观细节努力营造,它能感染着每个学生,让愉悦不断地抵达心灵深处。

徐振兴,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猜你喜欢
孔乙己课程标准情绪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