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字处读书

2015-11-04 11:30林文灵
黑河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

林文灵

[内容摘要]一篇好文章,其感人处往往在无字处皆成华章。文本的“空白”打破了传统对文本确定性的认识,使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多元而富有创造性。读者在对“空白”进行填充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个人意识的重构。教师要善于挖掘文中的“空白”,通过点拨,使学生“有中见无”,再通过激励,使学生于“无中生有”,从而达到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关键词]空白;个性化解读;创新意识

一幅好画,其绝妙处,往往在“无画处皆成妙境”;一篇好文章,其感人处往往在无字处皆成华章。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时用两只眼睛去看,一只眼睛看到字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背面。通过字面读出文字里包含的“弦外之音”。教师教学生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有字”,要善于挖掘文中的“空白”,通过点拨,使学生“有中见无”,再通过激励,使学生于“无中生有”,从而达到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一、由表及里读出文章的蕴意

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开启一把理解课文的钥匙,让他们“运其才智”,由表及里,一叶知秋,领悟文章的艺术魅力。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分析时,我先叫学生画出描写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然后叫学生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最后叫学生动笔把人物言行转换成心灵活动,引导学生由外到内,深切感悟主人公的虚伪、自私和贪婪等性格特点。在这种画、思、想像过程中,让学生掌握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来分析人物性格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知识与过程方法思维训练的统一。

二、从矛盾的正反面读出深意

一篇好文章,常常蕴含着正与反的对立统一。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通过读出事物的对立面来理解课文。如在教学《孔乙已》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第九自然段非常关键一句话:“孔乙已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大家需要孔乙已,可是没有他,大家也没什么,这不是矛盾吗?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思考和想象,最后理解到人们需要孔乙已只是把他当作笑料而已,而实际上人们根本不把他当回事,是可有可无的形象。这正是鲁迅先生所要控诉的病态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自私。学生理解到文章的主旨,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让他们掌握到这种写作方法。

三、从文章的有限读出无限

想象力的培养是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从点到面,从有限到无限。如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观点,我引导生调动已有知识,在理解文中列举四种人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联想,文中省略部分还可能有哪些人?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思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有一腔热血报效国家的人——邓稼先”;有的说:“有呕心沥血为民的人——鲁迅”;有的说:“有奋不顾身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人——陆蠡”……这样不但让学生理解到课文内容,而且又一次让他们的思维经历了洗礼。

四、以小见大走向广阔天地

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单一存在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解读文本时针对文本的“空白”去联系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理解。同时,语文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拓展,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进行创造性思考,进而建构自己的认识空间。如教学《家》这篇课文渐近尾声时,我对学生说,请你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家对你来说还可能是什么呢?学生说:“我想起小时候,妈妈的千叮万嘱,以及爸爸背我上学的情景。因此,家是母亲的叮咛,永远环绕在耳畔;家是父亲背我上学的脊背,宽厚、安全;家是参天大树的根,无论枝叶多高,也要回到你身旁。”有学生说:“我在受委屈或受伤时,第一想法就是回家。家是慰藉心灵的港湾,是心灵的创可贴,是冬日温暖的阳光。”有学生说:“家是妈妈柔软的手和爸爸宽阔的肩膀,家是一百分时的奖赏。”

学生在这种发散思维当中,既扩展了想象的空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能力,获得爱的体验,受到情感教育。

五、多元解读,多角度思考

好文章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解读,读出自己的个性。在《鹤群》这篇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理解感悟鹤群在遇到强敌时表现出团结协作、奋不顾身的团队精神的基础上,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对文中的鹰又该怎样评价呢?难道它是我们习惯思维定为坏人的一类吗?学生在充分感悟和理解的基础上,有学生有说到鹰体格威武强健,它单枪匹马闯入敌阵的勇气胆略、足智多谋脱险境的机敏和潇洒也是值得称道的。

引导学生从无字处读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它实质是减少教师的“教”,增加学生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把书“读透”“读活”,读出个性来。

参考文献:

[1]陆奕安,张桂华.美丽的石头[J].小学生创新作文,2008,(07).

[2]贾国华.《玩石头》课堂教学设计[J].教师之友(小学版),1994,(09).

[3]郭书.能开花的卵石[J].小学生时空,2002,(03).

[4]陈忆.生死攸关的漂流[J].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2005,(12).

[5]史然.虚惊一场[J].故事作文(高年级版),2004,(09).

[6]雷富平.科学课三案例解读[J].小学教学研究,2004,(04).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