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题”上报头的《五日时事》

2015-11-07 04:23陈力丹
新闻前哨 2015年9期
关键词:油印区党委报头

◎陈力丹

“毛泽东题”上报头的《五日时事》

◎陈力丹

毛泽东为数十种党报题写过报名,唯一在报头上留有“毛泽东题”落款的报纸是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油印《五日时事》报。

1937年11月,八路军115师开辟了晋西南抗日根据地。1938年临汾落入日寇手中,中共北方局转移至太岳地区,并在晋西南地区成立区党委,领导同蒲路南段以西,汾离公路以南地区的工作,晋西南区党委书记为林枫,党委宣传部长张友清。为能及时传达中央政策和区党委的指示以及报道战争形势,晋西南区党委决定创办一份报纸。由于日寇不断扫荡,党委机关经常处于游击环境中,所以报纸只能油印。原中共北方局负责油印的两位同志已调走,林枫决定由王修主编这份报纸。1938年5月25日,中共晋西南区委员会机关报《五日时事》在山西省孝义县张家庄创刊。该报8开2版,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出版。创刊号至49号,报头是横排黑体字。《五日时事》的历史可以分为张家庄、兴县、神府县杨家沟林三个时期。

1939年初,延安举办的各抗日根据地报纸展览,油印的《五日时事》受到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赞扬。该报刻版印刷技术出色,有时还有地图和漫画,经常用红、蓝油墨套版印刷,美观醒目。如此刻印精致的报纸,被作为同行学习的样板。林枫请毛泽东给《五日时事》题写报头,毛欣然题字,并在报头上写了“毛泽东题”四个大字。《五日时事》从1939年2月15日第50号起,启用“五日时事,毛泽东题”的报头。林枫在第50号《五日时事》发表文章《志谢》。他写道:“本报同人夙仰毛泽东先生对国家民族贡献之伟大,特辗转托人求先生为书一报头,以表同人等对毛先生伟大人格崇敬之意。兹蒙不弃,慨为惠题,不胜感幸之至,特此致谢!”这是毛泽东题写的数十种报名中,唯一留有落款的报纸。

这份报纸创办之初,从采编、撰稿、插图、校对、刻写到油印,全套工作都由王修一个人负责。王修每天除了整理特稿文章、评论外,还将五天来收集的新华社电讯加以挑选整理,选好内容后,下午进行刻字制板。两版需刻两张蜡纸,一个下午时间刻出,晚饭后开始印刷,往往印刷到天亮才可以完工,次日清早把印好的报纸交给交通科转走。林枫每逢讲到艰苦奋斗、精兵简政精神的时候,就举王修一人主编《五日时事》报的经验。他说:“我们抗日游击战争时期的报社,是一个骡驮子上的报社。社长、主编、编辑兼印刷只有一人。”

王修后来回忆写道:时任中共北方局书记的杨尚昆在“移驻泰岳后曾来信嘱张友清部长赠我一元钱买鸡吃,当时惊为殊荣!亦因其独角戏之一点微劳也。……39年彼去延安时,毛主席既表扬《五日时事》,张闻天书记指定将编《五日时事》之人调中央,稼老[张稼夫,时任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长]则谓:若调此人,《五日时事》即无人能干,只有停刊,考虑此一情况,其事遂作罢。”

随着根据地的壮大,报纸的需要量也日渐增多,《五日时事》发行到晋西南二十几个县,从创刊时一二千份,渐增至5000份。这就需要提高印刷技术,要求一张蜡纸能印出更多的报纸,如果一版两次刻板,会影响及时发行。王修经过刻苦努力,反复试验,最终实现了一张蜡纸印出5000份的目标。原来交付它的任务,只是要求能将每天电台收来的消息汇总,编成新闻简报。后来,该报内容逐渐充实,经常发表五天中的时事分析、各战场战况,还有区党委的指示、通知和指导实际工作的文章。《五日时事》以报道全国各战场的战争形势的篇幅为多,由于各县工作的同志在游击环境里不易见到外面的报纸,因而该报充分发挥了介绍形势的作用。同时作为区党委和基层联系的渠道,有些不需专门行文的党委指示就直接在这张报纸上登载。

《五日时事》报纸版式

1939年5月中旬,日军向晋西北进犯,《五日时事》从5月20号的第66期开始改出“战时报”,由平时的8 开2版改为1版,出至第70期。《战时报》文章短小精悍,反复宣传的战斗口号是:“粉碎敌人的围攻,牵制敌人的西进!”“保卫吕梁山,保卫大西北!”1939年12月发生国民党顽固派与八路军搞摩擦的“晋西事变”,晋西南地区所有进步刊物被迫停办,《五日时事》报跟随中共晋西南区党委转移到了兴县,作为晋西区党委的报纸继续出版。

在张家庄后期,王修有了一位助手小张,负责刻报上的小字和印刷,大家管他叫 “油张”,名字反倒忘记了。报纸有了两个人的分工,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不幸的是,党委机关通过汾离公路封锁线时“油张”失踪,一直下落不明。报纸工作再次由王修一个人承担起来。

晋西南区党委在向晋西北转移的途中,16岁的小伙子杨平被调来搞印刷,很快成为王修的得力助手。这时晋西南区党委与晋西北区党委并为晋西区党委,《五日时事》作为中共晋西区党委机关报继续出版。1940年春到达晋西北后,报社安定下来,又调来了负责刻小字的彭成,报社有了三个人,这是《五日时事》人员最多的时候。

1940年初的晋西自卫反击战中,八路军缴获了阎锡山赵承绶部的一个印刷厂,区党委决定在黄河西陕甘宁边境内的神府县杨家沟林建立印刷厂,《五日时事》改为铅印出版。报纸改为横版时,毛泽东曾再题了一个横写的报头。

1940年9月18日,中共晋西区党委机关报——《抗战日报》出版,这是一份日报,故原来的《五日时事》停刊。《五日时事》持续两年零四个月,出刊230期,最多时期发量达到3万份。

《五日时事》主编王修,1908年出生。1937年七七事变后离别新婚不足一月的妻子,从山东奔赴延安。在三原八路军步兵学校学习一个月后转入陕北公学,1938年入党。1938-1940年主办《五日时事》。随后担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吕梁文化出版社社长,主办《晋西大众报》。1945年他随大军进入东北,成为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创建人之一,被誉为 “人民图博事业的先驱”。1988年王修在西安逝世。

猜你喜欢
油印区党委报头
油印产生原因及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封三
城市党报报头:政治与艺术的平衡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党委: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中共鄂西北区党委旧址急待抢修
西藏自治区政府对自治区关工委组成人员进行调整
《修辞学发凡》油印本的发现及其学术价值
淡妆浓抹总相宜
——对中国晚报报头变化的研究与欣赏
IP语音报头压缩设计与实现
油印本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