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路小学:把习惯养成作为切入口

2015-11-07 01:41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泉水品格爸爸

泉水路小学:把习惯养成作为切入口

泉水路小学位于成都金牛区,作为成都北郊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新建学校,70%生源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现代城市中典型的“民工子弟校”,是“候鸟”栖居之所。基于这些孩子的习惯教育和培养往往比较滞后,学校提出了“培养良好习惯、奠基人生幸福”的办学理念,把习惯教育作为切入口,研究和实践品格教育。

“友善”破解父子坚冰

杰义两年前从农村老家转学到泉水路小学,学习和生活条件更好了,但是父母却分开生活了。面对家庭的变化,父子俩都还不适应。爸爸忙于生计,与孩子沟通很少,每每看到儿子沉迷于玩电脑,爸爸就简单粗暴地一顿体罚。杰义的父亲专门几次到学校和黄老师交流孩子玩电脑的事情,而杰义告诉老师,“每次和爸爸聊不上两句,他就开始说教,听着就觉得烦,妈妈不在身边,自己连个撒娇诉苦的人都没有,还不如去和电脑里面的人谈心。”父子关系陷入僵局。

这一切在“友善”品格开展的第二周悄悄发生了改变。黄老师调查到班级里面的学生很少对父母说“请、谢谢、对不起”等友善用语,就告诉孩子们回家要对父母说,并进行持续一个星期的QQ跟踪回访。一个星期后,杰义的父亲在QQ里面这样说道:“孩子会用敬语了,我听着心里很舒服,更愿意和他交流了。”杰义也在日记中写道:“这个星期我的爸爸变了,变得更有耐心听我讲学校的琐事了,变得也会对我说‘请’和‘谢谢了’。听着爸爸对我说这些礼貌语,我觉得爸爸真正把我当个小大人了,我也更乐意听爸爸的话了。”父子俩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杰义也逐渐减少了上网时间。

多一把尺子多一个优秀学生

孩子们正专注地写作业

在泉水路小学,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而孩子们的改变也是看得见的:学生更加文明有礼了、孩子们更自信了、课堂更加轻松高效了、校园更加有序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会了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加友善地对待父母和同伴,家里和班级的“小霸王”少了,“小绅士”、“小淑女”多了; 品格成为多元化评价的指标,即使成绩落后的学生,也会被评为“品格榜样”,被老师表扬和奖励,被同伴欣赏和祝贺。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优秀学生,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自我发现、自主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儿童发展多样性的特性得到了充分展现。

费田春校长介绍,品格教育实验实施不到一年,已经使泉水路小学96%以上的孩子明确了专注、友善、良习和井然有序等品格教育的具体行为要求,89%的孩子在生活中能实时达到这些要求,94%的父母认为孩子发生的可喜变化促进了自己生活方式的积极转变。学生、教师、班级和家庭都在发生静悄悄的变化。

品格教育不是锦上添花

“品格教育不是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费田春校长说,“在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更需要借助品格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并在品格教育过程中“小手牵大手”,通过学生的变化给家庭和所在社区带来积极影响,促进家庭成员和社区居民主动、和谐地融入社会生活。品格成长,并不只是孩子的事。我们希望全校学生和家长都行动起来,每个人都不断提升自我,让每个孩子因品格教育而成功,让每个家庭因品格教育而更加幸福。”

受益于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政策红利,近年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使得学校旧貌换新颜,其实,在泉水路小学,我们不仅是看到学校校舍的焕然一新和校园文化的破茧新生,还能从教师、学生和学生家庭中感受品格教育所带来的变化和赋予的新生,这才是这所“民工子弟校”真正的希望所在。

猜你喜欢
泉水品格爸爸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泉水与盐水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