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浪屿留下一张摄影名片

2015-11-09 04:18曾璜
摄影世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鼓浪屿厦门美术馆

建立中国自己的摄影博物馆,曾是几代摄影人的梦想。近些年,这个梦想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一方面,2013年,新华社、成都市、中国摄影家协会三方开始合作筹建中国摄影博物馆;另一方面,不少地方摄影博物馆正在筹建或已建成开馆。本刊持续关注这一进程,也在持续思考摄影博物馆的建设能为摄影行业发展、为所在地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利好?摄影博物馆建设又需要怎样的规划与设计?在此,我们特邀新华社高级编辑曾璜以正在筹建的厦门市鼓浪屿摄影博物馆为例,对上述两个问题从实际操作层面进行说明,希望为读者朋友们带来观察摄影收藏与研究的新视角。

为什么厦门鼓浪屿要筹建摄影博物馆?

在2012年华辰影像春拍上,一张1880年前后拍摄的“厦门鼓浪屿全景图”引起激烈的争夺,并最终以20万元的价位成交。这张国家博物馆收藏级的蛋白四连张原版照片不仅记录着鼓浪屿开埠后的场景,也记录着摄影进入中国的一段历史:鼓浪屿日光岩顶摩岩石刻“鹭江第一”的作者林缄,不经意地在《西海纪游草》中留下了1849年将西方的摄影术带回中国的轶事,让鼓浪屿成为了摄影术在中国最早的登陆地之一。

1840年的鸦片战争让鼓浪屿成为来华外国人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成为中国摄影历史最为悠久、影像留存最为灿烂的地域之一,这里留下了一串名字:埃尔文·奥斯特罗姆(Alvin Ostrom),圣朱利安·休·爱德华兹(Sir Julian Hugh Edwards?),伊斯特·奧尔末(Ernst Ohlmer)、亚瑟·考纳(Arthur Corne)、S·辛迪(S Sidney)、约翰·德贞(John Dudgeon)、威廉·佛洛依德(William Floyd)、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古斯塔夫·里默(Gustav Riemer)、乔治·沃夫代·派斯( George Uvedale Price),还有中国最早的照相馆“瑞生 & 宜芳”和“美璋”。

圣朱利安·休·爱德华兹是早期中国摄影史上著名的摄影家,他于1861年来到厦门,并从厦门启程前往台湾,成为史上第一位拍摄台湾的摄影家;而德国人伊斯特·奧尔末是最早拍摄圆明园遗址照片的摄影家,从厦门开启其职业摄影生涯;世界摄影史上具有“摄影界的马可波罗”之称的约翰·汤姆逊于1873年出版的《中国与中国人的画册》(John Thomson,The Illustrantion of China and His People)中,包括有不少1870前后年拍摄于厦门的照片,该书为汤姆逊赢得了世界摄影史上“第一位纪实摄影家”的称号。此外,厦门感光厂成为中国本土最早的摄影器材制造商之一;1980年代,感光材料的巨头柯达公司也在厦门建起了全球最大的胶卷生产基地,加之厦门当地活跃的当代影像艺术的创作活动,都让鼓浪屿摄影博物馆的筹建有历史、有文化,有现实、有未来。

探索“摄影博物馆”的商业模式

文化机构、文化项目的设计实施应有好的商业模式。鼓浪屿是知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年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万游客。目前,岛上已经建成有多个博物馆,如岛上的钢琴博物馆,不仅是目前中国最好,也是国际上知名的钢琴博物馆之一。地方政府希望在岛上开辟出更多更好的美术馆、博物馆,建成艺术之岛、博物馆岛,让游客在岛上留下来,住下来,创办出新的旅游休闲度假岛的商业模式。

鼓浪屿到处是有故事的房子,每一栋别墅,每一座花园都可谓留存着一个华侨家族的历史。很多房子一代代留传下来,继承人可达数十人,甚至上几百人,这些文化古迹的保护很难,常常需要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来实施,这就让政府有可能通过修缮投入来换取房子的使用权,也就可以将历史古迹租借来建立博物馆和美术馆。

最近,厦门地方政府刚刚与故宫博物院签约,建设鼓浪屿分馆,用于展示故宫收藏的外国人送给中国皇室的器物。若这些文物在故宫,大多只能在库房保存,没有出头之日。而鼓浪屿源自中外商贸活动,拥有西化的语境;而且,岛上已建起管风琴博物馆、观复博物馆鼓浪屿分馆,还将要修建中国美术馆鼓浪屿分馆,乐器博物馆等。

回到摄影,它是西方的舶来品,与鼓浪屿上的地缘环境相吻合。再者,岛上没有汽车,货品运输都靠人力板车拉,运输难,而摄影作品灵巧轻便,一个小板车便能推一个展室的藏品。这也让鼓浪屿的一点劣势变成优势。

鼓浪屿岛上的博物馆运营经费主要来自地方财政,政府通过项目招标的方式将岛上的财政收入返还给在鼓浪屿举办的各种活动。鼓浪屿的摄影展览活动(摄影画廊,摄影美术馆)通过多年的努力,有不错的口碑,每年都可以通过立项,从地方政府获得财务支持。

相应地,影像艺术品作为金融资产和复数真迹的特性,衍生出不少商业模式。作为对出资方的回报,参加展览的每位艺术家都在鼓浪屿摄影博物馆留下一两张原作,供永久收藏和展示。这些年来,鼓浪屿已经留下近百件影像艺术品,其中包括数位离世的老艺术家,如徐肖冰,张祖道,孟昭瑞,赵铁林等。这些藏品,在过去的几年都有所增值。这个艺术品商业金融链的形成,也确保地方财政投入摄影博物馆运营的可行性和持续性。

摄影博物馆的运作模式

一个博物馆的好坏取决于馆藏,目前中国所有筹建和在建的摄影博物馆都面临着有馆无藏的尴尬处境,这也是目前鼓浪屿摄影博物馆所面临的主要困难。藏品和展品需要较长时间的收集、整理和积累,因此,建立鼓浪屿摄影博物馆分为三个步骤,从创建摄影画廊举办摄影名家展览入手,积累藏品建立摄影美术馆,再择机扩建成摄影博物馆。

第一步先借助鼓浪屿音乐厅大厅的展墙创建“鼓浪屿摄影画廊”,举办“鼓浪屿摄影画廊四季展”。鼓浪屿音乐厅是旅游景点,每天都有免费音乐会,每年一千万的游客中有1%的人会游览音乐厅,每个展览的观众可达数万人,构成了“鼓浪屿摄影画廊”的基本观众群。

在过去的七年里,“鼓浪屿摄影画廊四季展”通过《鼓浪屿之波》《肖像成为艺术》《摄影改变社会》《摄影保护环境》《戏曲人生》《彼岸:海那边》《体育之美》等展览,为摄影名家乔·麦克拉里(Joe McNally)、大卫·伯奈特(David Bennett)、张雅心、王瑶、王文澜、罗更前、吕良远、全会华、钟永和、解海龙、姜健、于全兴、奚志农、崔健楠等举办个展,并留下一批作品为鼓浪屿摄影博物馆永久展示和收藏。

此外,鼓浪屿还通过“60年纪实摄影精品收藏展”,收藏了60位当代摄影名家的作品,初步建立起鼓浪屿摄影美术馆的馆藏特色。这些展览和收藏不仅提高了鼓浪屿摄影画廊的知名度,聚集人气,也建立起鼓浪屿地方文化对摄影艺术文化的认同。

目前,鼓浪屿摄影博物馆进入了第二阶段建设,筹建鼓浪屿摄影美术馆。地方政府着手在岛上主要的旅游线上,整修一栋西洋风格的古建筑作为摄影美术馆的固定展场,用于举办已有七年历史的“鼓浪屿摄影四季展”,并收藏和展示如“鼓浪屿旧影”、“摄影艺术中的鼓浪屿”、“音乐之影”、“大海之声”等具有地缘文化的摄影作品,以及在摄影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上进行规模性的收藏,较快地积攒博物馆资源。同时可以举办摄影沙龙、摄影交流、摄影教育等活动,增加书店、衍生品商店、咖啡馆等来支撑摄影美术馆的原作。

第三阶段是在鼓浪屿摄影美术馆展览和收藏的基础上,争取社会和理事单位的实物和资金支持,逐渐将馆藏和展览拓展到老照片、影像文物、摄影器材,摄影书籍及摄影衍生品,建立展品种类更为完善的博物馆。

摄影博物馆的地方特色

世界上所有的摄影博物馆藏品、展品内容都包括摄影的历史和文化,也包括艺术、器材和技术技法等普适内容,如何才能建立与众不同的、具有地域摄影文化和特色的摄影博物馆?

鼓浪屿的繁荣与发展,与中国近代史有着密切关联。在时间节点上,摄影术的发明和进入中国与鸦片战争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鼓浪屿摄影博物馆设立“1840-1949年早期重要影像艺术品”和“中国摄影器材发展简史”等收藏体系,让博物馆与鼓浪屿的历史、文化和地缘发生千丝万缕的有机联系。

建立鼓浪屿地缘特色的摄影收藏体系也是筹建博物馆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鼓浪屿是海上花园、也是音乐之岛,建筑之岛,因此鼓浪屿摄影博物馆还将注重收藏表现建筑、表现音乐、表现“海和岛”的摄影艺术品,还有反映台海两岸摄影文化交融和历史的作品,以及当代重要艺术家以鼓浪屿为题材创作的影像艺术品。

再者,厦门不仅摄影历史悠久,当代影像艺术的创作也很活跃,如“五个一摄影群体”、“厦门感光厂历史”、“柯达厦门”等都是鼓浪屿摄影博物馆可以关注的收藏体系。

摄影博物馆的功能延伸

摄影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形态之一,也是当下重要的传播媒介。鼓浪屿摄影博物馆的建立将为鼓浪屿艺术之岛的引入摄影元素。同时,鼓浪屿自身优势也为摄影博物馆提供了功能延伸的可能。

首先,摄影博物馆的馆藏影像,将为鼓浪屿其他文博机构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珍贵的资源。当下,鼓浪屿申遗活动正如火如荼,需要大量的历史和当代影像,摄影博物馆的“老照片征集”和“当代摄影家拍摄鼓浪屿”等活动,将为申遗活动收集和保存珍贵的影像,也为鼓浪屿岛的建设和活动和提供影像史料。

其次,摄影记录和表达的特性,让摄影博物馆与鼓浪屿的其他特色文化艺术形态相互支撑。比如在音乐厅展出的“鼓浪屿摄影画廊四季展”,让为音乐而来的观众在音乐会前后和中间休息时,观赏摄影,而为摄影而来的观众,还有机会在音乐之岛上欣赏高水平的音乐会。

再次,鼓浪屿岛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上千万的游客,大部分游客都是带着相机而来。岛上一流的摄影博物馆,将可能吸引上百万人次前往参观访问。摄影博物馆的建立,让游客通过摄影媒介了解鼓浪屿的同时,也增加游客在岛上的逗留时间,促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

猜你喜欢
鼓浪屿厦门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厦门正新
鼓浪屿
去美术馆游荡
“偶”遇厦门
美术馆
“海上天堂”鼓浪屿
舒婷的鼓浪屿
厦门猫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