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完美融合

2015-11-09 19:46田辉东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8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融合

田辉东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的学科,其人文性为核心属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关注人文主义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融入度。本文从教学、评价和作业三方面,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  人文主义  融合

人文主义教育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追求自我实现的发展目标。高中生在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自我意识已经得到比较高程度的发展,高中教师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发展。语文教师因所教科目具有的两大属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且人文性又是核心属性,所以肩负着较之其他科目更重的人文教育责任,故在教学中需有计划、有侧重地予以一一落实。经过实践我觉得,无论哪个环节都是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是,要想高效、恰当,教师就必须细细琢磨。

一、在教学中注重情感三观的体验

这里所说的情感态度,可以是学生的,也可以是指作者的和作品中人物的。有人认为,师生都是文学作品的接受者,应当从贴合作者或作品人物的心灵进行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共鸣。这固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我以为,以学生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尽量贴合作品,也能够走近文学作品,而且后者更有实效性。因为,在学生与作品之间总会存在一定距离,凭高中生在校为主的人生阅历,他们是难以完全融入那些深入心灵、透视人生的名作之中的(有的以传授方法为主的课文除外),而人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与其让之存在于近学生这一边,还不如放置在作品那一端,这样学生的收获会更多。

如在上《像山那样思考》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学情,我班学生这时已经掌握了不少的散文学习方法,而他们的情感尚未成熟,“三观”也正在形成期,不过总体是趋于正义与人性的,是热爱自然的;其次思考的才是作品,本文是一篇内涵相当丰富的散文,从谛听自然的声音,沉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表现的是深刻的忧患意识。进行教学设计时,导入阶段我选择了视频播放,于是选择余地相当大,有很多电影、电视都可以节选植入,我用心挑拣了《地球脉动》中第五集“奇幻沙漠”的片段,引导学生审视自然界动物生存的艰难,这样既满足了我班学生喜欢纪实类内容的爱好,又让学生带着同情心进入课文的学习,拥有了强化生态保护意识的情感基础;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节选了《瓦尔登湖》的一个片段,在大屏幕上播放,让学生当堂谈自己在自然中曾经获得的类似享受,然后又推荐了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诗歌《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使喜欢阅读的学生读到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将珍惜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扎根于心。

二、在评价中促进学生个性意识的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的判断,可见,评价的虽然是事,促进的却是人。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意识会出现一个高度的发展,当然,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个性基础和特点,针对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及形成原因,作出或赞赏、或批评,或直指根源、或点明影响等的评价,以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知的水平,提高他们的自我观察、体验、评价和监督、控制等能力,最后将重心落在学生的思维、情感、道德等方面。

三、在作业中推动美育价值的追求

新课改后,作业出现了不少创新样式,如竞赛性作业、合作性作业、交流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以及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等,这些新型方式的着力点不只是以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为他们提供巩固知识的样板模式,更是希望学生能通过内容的落实过程,达到摄取形式与内容的内涵精华,同时,也能让他们从中提取美的因子,感受、接纳二者的美,扩展到学习并表现各种美。

教学《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时,我安排了两项作业,第一项是课堂上的,在出示了麦当劳与中国元素的多种组合之后,要求学生有选择地提炼中国某项传统文化的美学要素,如茶文化、汉字文化、服饰文化等,作一个与欧美文化或商业实体结合的设计,以此向世界宣传和推广,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美的同时,思考如何借机将其与国际接轨,让世界了解更具体的中国。第二项是一个课后的社会实践,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对肯德基的调查,包括它的主要食品、食品的造型、餐厅设计、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等,并以多种形式(图、文、短视频、解说等)进行结果的展示,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然后交流改进,是一个竞赛与交流相结合的作业,旨在使学生发现麦当劳与肯德基的比较,前者的内在美与后者的外在美,各具竞争优势。

人文教育涵盖的内容还有很多,远不只本文所提到的三个方面,它们可以落实的语文教育环节也不只是对应以上的三种,交错、重叠可以发现不同的过程与结果,挖掘则能呈现新的现象。总之,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坚持巧妙地融入人文教育,让学生能运用他们所接受到的德育、美育与人性教育,以健全的人格、积极的态度、阳光的心理,游刃有余地应对发展迅速的复杂社会,这就是我们每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书之后,还能享受到的育人之乐。

【参考文献】

[1] 赵文静、彭小明.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年04期.

[2] 杜顺研. 论中学语文课程在人文主义教育方面的作用[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年04期.

[3] 穆薇. 语文教育应由“人文之名”走向“人文之实”[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10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振泰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概念教学探究*——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为例
如何重构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