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央厨房”的理念、探索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5-11-11 16:00陈正荣
中国记者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央厨房报业厨房

打造“中央厨房”的理念、探索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 文/陈正荣

陈正荣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提要:

媒体融合,打造“中央厨房”是很重要的一条路径。究竟什么是“中央厨房”?为何要打造“中央厨房”?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中央厨房”?最近两年,国内一些媒体开始积极实践。尽管“中央厨房”在国外的一些媒体集团中早就普遍推行,但在中国国情下如何做,还有待于传媒界不断探索。本文结合目前国内传媒界的一些做法和问题论述,以期引起同行的思考。

关键词:

媒体融合 中央厨房 探索 路径

一、何谓“中央厨房”?

这两年,“中央厨房”渐渐成为传媒热词,甚 至成了一些媒体集团在探索媒体融合之路上打出的一面旗帜。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2013年底就成立了“中央大厨房”——数字采编中心。广州报业集团2014年12月1日成立了中央编辑部,运作一个月后,还专门推出一篇总结报告《广州报业中央编辑部满月观察》,介绍“中央厨房”具体做法和体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2015年初鲜明喊出打造“中央厨房”的口号,3月1日推出集团媒体融合发展试验区,拟成立三个中心:数字采编中心、图片影像中心、体育产业中心。南京报业集团将打造“中央厨房”列为2015年集团工作重点。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喊出了“中央厨房烹制新闻美味”口号,打造全媒体“中央厨房”平台,实现报道流程平台化、报道内容定制化、报道形式可视化。河南大象融媒也喊出了“打造24小时‘新闻中央厨房’、向受众奉送‘新闻盛宴’”的口号。可以预言,在今明两年内,会有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并高扬“中央厨房”的旗帜。

何谓“中央厨房”?它是一个比喻,原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烹制的大厨房,特别是指一些管理先进的连锁饭店,采取统一采购、标准化生产、统一配送的模式。“中央厨房”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集中规模采购、集约生产来降低成本,在确保菜品质量的同时,实现价廉、畅销的目标。媒体借用“中央厨房”这个概念,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核心内容是“新旧融合、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具体地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统一技术平台支撑。过去,媒体集团内的各家媒体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发稿系统,都有自己的网站,子媒之间信息不能互通,资源相对独立,不能共享。“中央厨房”首先要在集团层面建立一个共享技术平台,核心内容包括数字存储系统、统一发稿、审稿系统。这个技术系统的开发当下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国内有专门开发公司在做,也有媒体自己在开发。

——统一采制。“中央厨房”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混编,成立大编辑部,改变过去集团内各家媒体单兵作战的做法,实现集中采访,采访稿件统一上平台,统一审稿,各家媒体各取所需。

——多元呈现。由于“中央厨房”集中了集团内所有传统产品与新媒体产品的生产线与生产能力,能够生成纸媒、互联网、微信、微博、APP、客户端等多元产品,最终在集团拥有的所有媒体平台上发布。

——滚动发布。传统媒体集团尤其是纸媒集团成立“中央厨房”后,打破了过去“每天刊发一次”的惯例,实现了网络、移动终端等所有新媒体24小时滚动发布。

——特别订制。“中央厨房”的流水作业,可能提供一稿或多稿供子媒选用,但集团内各子媒有自身的需求,子媒编辑部可根据自身媒介特点、受众特点,向“中央厨房”提出个性化订制需求,“中央厨房”再组织记者进行采访、编辑。

图1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在“12·13”国家公祭日采访。(姚强/摄)

图2 南京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段仁虎/摄)

二、为何要打造“中央厨房”?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媒体集团对“中央厨房”感兴趣甚至积极实践?这里有两个重要的背景:

一是媒体融合的大背景。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国家层面专门出台媒体融合指导文件,过去从未有过,人们因此将2014年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索媒体融合之道,是各个媒体集团的题中之义。

另一个背景是传统媒体以不可遏制的速度走下坡路。这几年受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广告下滑幅度惊人。央视市场研究(CTR)媒介智讯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电视媒体的广告由增长开始转为下降。平面媒体降幅在继续扩大,报纸降幅达到了18.3%,比上年多出10个百分点,尤其是都市报下降的幅度更大,杂志降幅为10.2%,也大大超过上年降幅。《新闻晚报》等一批纸媒关门,更显示出传统媒体萧条气氛。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媒体集团都在想办法,2014 年8月之前,喊出的口号是“转型”,8月之后,喊出的口号是“融合”。怎么融合?“中央厨房”的旗帜让媒体人眼前一亮,媒体人似乎在迷茫中看到了一缕亮光。具体地说,打造“中央厨房”的理由可以列举出以下几条:

一、形成合力。

二、统一造势。

三、克服纸媒报道不及时的劣势。

四、节省人力物力。

五、便于对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

六、为广告客户提供套餐式增值服务。

笔者认为,打造“中央厨房”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调整内部组织构架、生产关系,让媒体的内容更具有可看性,更能吸引人。因此,强化内容质量,制造新媒介产品,粘住受众,吸附广告,提升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是打造“中央厨房”的终极目标。从这个角度看,打造“中央厨房”不是目的,仅仅是手段。

对于为何要建立“中央厨房”,业界也不是没有不同声音。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张光辉在《积极理性务实推动媒体融合健康发展》一文中认为,广电类媒体有设置“中央厨房”的必要性,“但是纸媒应慎重考虑,比如党报是党的机关报,肩负着政治使命,‘中央厨房’做出的菜品,适合提供给各个媒体、各个传播平台吗?全媒体平台强调共享而不是独占,若处理不好,一次采集,多种生成,新闻高度同质化的可能性就比较大。”①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研究院庞承也认为,那种将所有记者、制图美工、技术人员从各个子报、新媒体放在一起管理的做法,“褒贬不一,在组织协调上,也是知易行难”。②还有的认为,“中央厨房”只能有限度地调整媒体内部生产关系,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媒体下滑的命运。

因此,在目前大家都在关注、但还没有一家非常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厘清“中央厨房”的含义,探讨“中央厨房”样式,规避一些问题,是当下媒体人亟需做的工作。

三、打造什么样的“中央厨房”?

与“中央厨房”密切相关的概念有大编辑部、超级编辑部、大采编中心、数字采编中心、新媒体采编中心、内部通讯社等等,它们都基于一个核心,那就是集约化生产与管理。大编辑部制的做法,在国外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物,国际上一些大的媒体集团早些年就已经普遍这么做了。国外的媒体集团一般都拥有纸媒、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他们将资源放在一个大编辑部平台上来运作,体现统一指挥、统一策划、统一采制、分媒体发布的运作思路。大编辑部相当于一个供应平台,集中体现出水平整合与垂直整合的效应。水平整合是指集团内部所有媒体间形成一种信息对流的平

台,进而发挥整体作战的功能。垂直整合是通过协调和管理机制,在资源共享基础上,让不同媒体发挥各自特色。这几年,面对新媒体的勃兴,国外不少媒体集团迅速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成一个平台来运作,如英国《泰晤士报》2012年就推出“新闻360计划”,把报纸、网络、移动终端的三个编辑部整合到一起,被称为“超级编辑部”。英国《每日电讯报》与德国《世界报》都采取联合编辑部的形式,集中编辑,多向分发。

我国的情况有所不同,过去,报纸、电视、广播甚至网站都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后来经过几次行政手段的整合,电视与广播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广播电视台(集团),省市都成立了纸媒集团。这几年,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各个媒体集团都在求新求变,尤其是2014年以来,大家都在求融合,因此也就有了“中央厨房”的探索。从目前国内媒体实践情况看,“中央厨房”的口号已经喊出来了,旗帜也打出来了,但大部分还处于试验阶段。各家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第一种,重大主题报道的“中央厨房”式运作。国内许多媒体集团都这么做了,有的媒体迈出的步子还很大。比如在2014年8月南京召开青奥会期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发起组织了“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行动,建立了青奥新闻资源共享平台,国内七大媒体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动。2014年“12·13”国家公祭日期间,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在集团内部搭建共享资源平台,推出“大手拉小手”联合采访行动,集中采访生成了100多篇稿件,稿件统一上平台后,集团内各媒体根据需要编辑使用。

第二种,将记者、制图美工、技术人员从集团内各个子报和新媒体集中起来,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统一管理,各子报只设立编辑部。编辑部完全采用全媒体新闻中心的供稿。这种做法动作幅度最大,在国外很常见,在国内目前还很少见。

第三种做法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记者部分集中,成立中央编辑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取的是这种做法。过去,报纸新闻(主要是时政新闻部分)的发布权在夜编新闻中心,微博、微信以及APP的发布权在全媒体新闻中心,网站的新闻发布权在大洋网,现在,他们将三个端口合并为一,成立中央编辑部,将全媒体新闻中心的编辑与大洋网的采编人员集中起来办公,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他们提出的思路是“滚动采集,滚动发布,统一指挥,统一把关,多元呈现,多媒传播”。广州报业集团的做法是物理意义上的集中,但也有的提出通过区域网络消弭媒体之间的“墙壁”,在电脑上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比如南方报业集团就是这样的思路。

第四种做法是将集团内部新媒体的部分拿出来成立大编辑部。比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2013年底成立了新媒体生产“中央厨房”——数字采编中心,围绕核心产品“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整合资源。

第五种做法是将部分带有共性强的部分如图片采编、体育采编拿出来,成立大编辑部。这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做法。他们于2015年初成立集团媒体融合发展试验区,将集团所属子报的所有摄影记者、摄像记者统统纳入到图片摄影中心,将体育记者纳入到体育产业中心,将新媒体部分拿出来成立数字采编中心,统一采编、统一指挥,统一发稿。这三大中心目前还带有试验性质。

就广电媒体来说,浙江湖州广播电视台在2012年就开始尝试打造“全媒体中心厨房”,整合广电新媒体资源。成都广播电视台2014年11月成立了全媒体生产调度中心,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建设了集“反应迅速、互联互通、集约共享、统筹管理、高效可靠”为一体的全媒体生产调度中心,推出成都市的主流移动客户端产品——成都手机报4G版“看度”。成都广电的“中央厨房”整合的是新媒体资源,尚未对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全部媒体开放。

四、亟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要打造“中央厨房”,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对于中国目前的传媒集团来说,更是如此。先前的媒体集团一般是由多个媒体组成,每一个媒体都是独立核算单位,人员的身份构成不一样,收入水平不同,要集中打造“中央厨房”,等于在一个集团内部重建新的组织构架、重建采编发稿流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一、如何做到让“中央厨房”生产常态化?在一些重大主题报道、战役性报道方面,采用“中央厨房”运作,统一采访,统一审稿,统一发布,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为既然是一个集团,行政指令还是会发挥作用的,但要让“中央厨房”日常化运作,那问题就复杂得多。

二、如何建立新的组织构架?不管什么形式的“中央厨房”,都牵涉到组织构架的再造。过去,属于每一个分媒体所管的部分,现在要切割出来,集中管理,谁来管?怎么管?新的部门与分媒体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如何再造新的采编流程?过去各家媒体都形成了自己一套采编流程和发稿审稿系统,打造“中央厨房”后,从采写到审稿、到发布,都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稿流程也不一样,各家子报的发稿时间也不一样,如何在新的采编流程中兼顾各自的需求?

四、如何建立新的考核体系?集团各子报、新媒体的效益不同,有的报纸盈利,有的亏损,有的处于扶持阶段,记者、编辑的收入都不一样,现在打造“中央厨房”,人员在一个操作间工作,成品在一个平台上衡量,如何来对他们进行考核?

五、如何解决人力资源过剩?推行“中央厨房”以后,人力资源实现集约化生产,肯定要节省不少人力。那人力省下来之后,集团能够让这些人员转型,或者下岗?如果不能做到“瘦身”,搞“中央厨房”又有多少意义?台湾《联合报》集团90年代有6000多员工,基本上只做单一的报纸。现在只有1000多人,除了做尚未

猜你喜欢
中央厨房报业厨房
厨房里打电话会引发爆炸?
厨房真热闹
厨房跑出黏黏怪
媒体“中央厨房”的实践与思考
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城市广电媒体融合发展
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思考
萌萌兔在哪里
“中央厨房”锻造超级大直播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