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地方党报 驻站记者发现新闻五要诀

2015-11-11 15:58白续宏
中国记者 2015年4期
关键词:驻站晋中市党报

一名地方党报
驻站记者发现新闻五要诀

□ 文/白续宏

提要: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地方党报身处基层,新闻工作者也要身入、心入,才能写出真正反映实际的好稿件。

关键词:地方党报 驻站记者 深入基层

写出有影响的“大稿”,引得多家媒体纷纷转载,可能是许多记者的梦想,我也不例外。成为一名地方党报记者已经15年了,无论是在编辑部 “跑口”,还是后来下基层驻站,常常会遇到开报题会时,同行们抱怨挖空心思想不出选题情况。其实,新闻无处不在,我们通常缺少的是一双发现新闻的“慧眼”,特别是成为一名地方党报驻站记者之后,我发现,只要深入基层、融入群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愁没有大把的新闻选题。

首先,掌握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这是党报记者无论岗位何在都必须具备的识别新闻、判断新闻的前提。

地方党报对一个地区舆论具有引导作用,地方党报记者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是首要的。特别是当地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传播使得各种信息真假混杂,泥沙俱下,作为主流媒体记者,一定要能够从纷杂的事件表相中迅速看清事件的真实面目,判断出其政治背景,是否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相悖,这样才能体现价值,才能在当地树起威望,得到当地政府的信赖。

其次,要从海量新闻线索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发挥纸媒优势,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

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客户端上,每天的信息层出不穷,这些其实都是新闻线索的来源,不要因为人家关注了就以为是旧闻,其实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有不断发展的过程,或者都有不被人所知的真相,纸媒的最大优势就是以多种新闻元素,对新闻现象新闻人物新闻事件进行大容量、立体的深度报道,探寻新闻事件新闻热点背后的真相。2014年9月,我的朋友圈里出现了一篇《寿阳村民喊你去偷菜》的文章,内容大概为:寿阳是山西省的茴子白生产大县,生产的“寿绿”牌茴子白维生素C和钙含量高,曾被列入上海世博会的特供蔬菜品种。但这一年寿阳茴子白丰收后却销路不畅,收购价从往年的每公斤1.4元钱左右,跌至每公斤0.1元,许多菜农辛苦一年,卖菜的收入不够雇佣劳工收菜的工钱,导致大量茴子白成熟后烂在地里无人收割,所以许多菜农希望城里人都来“偷菜”。出于党报记者的职业敏感,我觉得这里面有文章可做:是只有寿阳茴子白出现销售难?还是晋中市的茴子白销

3月5日下午,我在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长张鸿铭,同一时间,赖家齐则在采访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副市长谢双成。

赖家齐:我在学校时曾经组织过一次小队活动,是对校区垃圾分类做调查,发现校区虽然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但是垃圾车来运垃圾时却一股脑儿把垃圾全部倒进垃圾车了,这样分类就前功尽弃了。所以我在采访谢副市长的时候,向他反映了这个问题,谢伯伯很认真地听我讲完,说回去就抓紧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赖惠能:杭州是全面小康先试先行的地区,《小康》杂志也一直格外关注杭州全面小康的进程。在采访张鸿铭市长的时候,我关心的是杭州对创新创业有什么具体实施方案,如何改善杭州环境还百姓蓝天。当天稿子发出就被头条网转载,引起了不少关注。

从对方身上学到了啥?

赖家齐:我觉得自己提的问题比较实际,也比较好玩,但是不太全面。老爸看问题比我复杂,而且他采访的目的性比较强,想好自己采访主题后,每一个采访对象的选择都很有意义,我们小记者则是看到哪个采访哪个。我还发现,自己很喜欢采访,很喜欢聊,但是不太爱写稿子。老爸一直督促我采访后就按时把稿子完成,这样才能和更多人分享。可是我就是不爱写,是不是以后我更适合做电视专访的主持人呢?

赖惠能:这十几天里最让我刮目相看的是儿子。我惊讶于他的知识面,惊讶于他的临场表现力。赖家齐采访时,提问切口小,容易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这点特别好。我们的老领导、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还特地抽空去看了赖家齐这帮小记者,跟他们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鼓励小朋友“得志不忘形,失志不丧志”。

(作者分别是《小康》杂志社副社长,杭州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六年级二班学生、《青年时报》牛通社小记者)

售都出了问题,什么原因造成的?政府有没有做一些工作?于是我马上给晋中市农委蔬菜中心的熟人打电话。回答是,晋中市东山地区3个县的茴子白都出现了销售难,这些天,他们单位的人都下乡了,全在蹲点帮菜农卖菜,书记市长也在积极联系当地和外地的蔬菜批发市场,几天下来效果很好,菜基本上卖完了。次日,我专程去了寿阳,在地头与农民唠家常,问他们知不知道今年的菜为啥难卖?遇到这种情况如何解决?再去公司与经纪人交谈,后又采访市、县两级的职能部门,写出了《找市场>找市长》的新闻调查,成为当时众多媒体关注蔬菜销售难报道中的一个亮点,引来多家知名媒体转载。

第三,善于从地方领导讲话中捕捉新闻。

一个时期,领导在强调什么,关注什么,指示什么,要求什么,这里必定有新闻线索。中央出台“停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通知”后,各地对超标办公楼进行了清理腾退,我所驻站的晋中市也不例外。但是在一次下乡开会的路上,我偶然听见市长和城建部门的领导在谈论超标办公用房“腾退”之后的利用问题。回来后,通过与相关部门联系,我了解到,晋中市直机关在“清腾”工作中,打破部门所有制,把清理和优化配置办公用房结合起来,不但没有造成新的浪费,还将“腾退”面积优先用于民生、公益、绿地等项目,整合利用率达到100%,实现了社会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群众也真正享受到了清理成果带来的红利。在全国都在“腾退”超标办公用房的大背景下,一个好的做法可能会有很大借鉴作用,我经过更加细致的采访,写成了新闻调查《给民生腾地》,稿子见报后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肯定。

第四,不要轻视一些可报可不报的会议,这可能是记者获取新闻的富矿。

▲ 2012年10月,本文作者(右)在山西省寿阳县采访农民增收。

作为驻站记者,需要开的会真是不少,有省里的,也有市里的,甚至还要参加县里的一些活动,所以“跟会”一直是许多记者头疼的事。一个豆腐块,却要耗费半天甚至一天时间,这对于惜时如金、注重效率的记者来说,似乎划不来。其实,有些务实的会议还是要参加的,会议是地方政府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意见、建议、呼声的重要机会之一,只要打破常规思维、用心思考,这里面也有新闻“活鱼”。2014年2月,晋中市例行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在谈到农民增收问题时,提到了“要总结全市农民增收电子明白卡服务延伸农民增收网店建设试点工作的经验、完善功能,健全机制,加快推进,让这一‘利器’为促农增收发挥更大作用”。晋中市推行“农民增收电子明白卡”这个新闻我曾报道过,但延伸农民增收网店建设却还是首次听到。会后,我联系市委办、市农委了解推行这项工作的背景,进而又联系到进行网店电子商务技术开发的晋中某公司,了解开展过程、取得的效果、对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及农民增收工作有哪些可借鉴之处,最后写成了消息《晋中量身打造农民增收电商平台》,发表在《山西日报》头版头条。

第五,要发扬“永远在路上”的职业精神,勤跑腿、多动嘴,基层才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

对于记者站的同志们,基层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特别是交通条件的改善,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贴近基层不仅是空间距离的贴近,更要从心里贴近,也就是你的心要和老百姓在一起,要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2014年3月,各县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要求我们找一些鲜活的新闻,但不能是工作类报道。晋中市平遥县是省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我想着这里应该有亮点,于是一大早我就到了平遥县,在县城里转悠时,看到该县比较繁华的峰岩广场有许多老百姓围在一个公用电话亭大小的建筑旁边,走近一看,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面还配有视频摄像头和录音设备,有一个普通老百姓打扮的人正在里面对着视频摄像头说着什么,外面有工作人员在录音。一问才知道,这叫“平遥说吧”,是当地政府为广泛收集群众对于整治“四风”和民生问题最真实的声音所新建的一个新颖的公众交流平台。我一下子兴奋起来,马上联系平遥县新闻中心的同志了解情况,下午就写成了消息《平遥街头启动说吧》,配图片发表在《山西日报》头版头条,成为全省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篇典型报道。

记者不仅要有博学深思的理论修养,更要有行万里路、访百家人的实践能力,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本来就是新闻工作的职责所在、分内之事。多少年来,走基层一直是新闻界的好传统,只要我们沉到一线,加之具备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就不愁没有好的新闻线索,更不难采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作者单位:《山西日报》)

猜你喜欢
驻站晋中市党报
新媒体时代下党报驻站记者的定位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挑好“金扁担” 阔步奔小康——晋中市第二届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
融媒体时代驻站记者如何适应新要求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略谈驻站记者的全局意识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综合自动化编组站施工驻站防护的探讨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晋中市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