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后注意6点,以免“杯具”变“悲剧”

2015-11-11 19:14孟庆义
健康管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杯具酒精中毒酒精

孟庆义

酒文化在中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逢年过节或者朋友聚会时,更是无酒不欢,大家对于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也是见多不怪了,殊不知,每年都有很多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一睡不起”!因此,本期微信特别整理急性酒精中毒与猝死、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治注意事项相关知识,希望能引起基层医生的重视。

急性酒精中毒与猝死

误吸:一口食物,意味着一条生命

误吸是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发生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饮酒者胃内往往存有大量的食物,呕吐时胃内容物容易进入气道,导致患者窒息及诱发吸入性肺炎;也可刺激气管,通过迷走神经反射,造成反射性心脏停搏。故在急诊工作中,常发现一些来院前已经死亡的急性酒精中毒病例,在心肺复苏时,常从气管内吸出大量呕吐物,多数是由于误吸所致。

因此,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防止误吸的发生,是“重中之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一定不能仰卧位,头一定要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根据情况,进行插胃管洗胃,进行胃排空措施(防止发生误吸)。同时对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进行相应处理。

双硫仑样反应:一句病史,意味着一条生命

一些抗生素的分子结构中,如头孢哌酮,含有N -甲基硫代四唑等基团,后者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从而使乙醛无法降解,蓄积在体内,造成乙醛中毒现象——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胃痛、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心率加速、血压降低以及嗜睡、幻觉等,严重者可致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惊厥及死亡。在临床上,双硫仑样反应很容易误诊为药物过敏或心脏病发作。因此,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询问近期用药病史。

急性胰腺炎:

一项化验,意味着一条生命

饮酒可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后者可产生心肌抑制因子,使心脏骤停。因此,酒精中毒患者应常规查血清淀粉酶。据国外统计,在酗酒者中0.9—9.5%会发生临床型胰腺炎,有17—45%在病理上有胰腺炎证据。国内酒精性胰腺炎较少见,可能与饮酒量少,习惯慢酌和酒菜同进有关。

低体温:

一条毛毯,意味着一条生命

由于酒精可造成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且减少判断力或导致迟缓;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中,易造成低体温。后者可使机体出现高凝血症、高血糖症和心律失常,造成患者的意外死亡。有统计表明,在某些乡村地区,>90%低温引起的死亡与血中酒精浓度升高有关。因此,处理急性酒精中毒时,无论在院外,还是在急诊科,保温是必要的措施。

如果患者出现低体温,应该把体温缓慢地提高到正常水平(每小时提高≤0.6℃)。较迅速地复温往往可引起不可逆性低血压。在温暖的房间里,利用毛毯或其他较高级的绝缘物质可以达到保温之目的。要治疗成功,必须对患者进行细心监护以及对常见并发症有预见能力。

横纹肌溶解:一次翻身,意味着一条生命

饮酒患者常昏睡很长时间,如肢体不活动,长时间压迫,也会出现肌肉的缺血坏死,导致横纹肌溶解。当肢体解除压迫时,发生急性酒精中毒性肌病,肌肉溶解释放出来的大量坏死物质入血,会造成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发生猝死。其中大量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常造成肾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因此,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一定要定期翻身,防止肢体长时间受压。

洗胃后低渗:一个细节,意味着一条生命

在酒精中毒的急救中,催吐、洗胃、导泻对清除胃肠道内残留乙醇有一定作用,但是不主张积极洗胃。主要理由是酒精吸收很快,洗胃意义不大,有增加误吸的风险,而且洗胃对胃黏膜的刺激可能比酒精还要大。但是在一些需要胃排空的特殊情况下,如饱餐,同时服用其他毒物等,还是要进行洗胃的。

目前多数医院用低渗的清水洗胃,低渗液可大量入血,从而造成体内的低渗状态,可发生低渗性脑水肿。由于患者处于昏睡状态,脑水肿的体征等临床征象易于忽略,一旦发生脑疝,可发生猝死。其次,酒精中毒本身也可使脑组织缺血甚至引起脑水肿。

急性酒精中毒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诊断

急性酒精中毒是一个排他性诊断。在诊断患者酒精中毒以前,应考虑到低血糖、低氧血症、肝性脑病、混合性酒精-药物过量等情况。在确诊后应考虑到有隐蔽性头部创伤及伴随代谢紊乱的可能性。

复合中毒

酒精中毒后患者情绪失控再次服用其他药物和毒物(复合中毒)并不罕见,乙醇加重镇静催眠类药物和有机磷农药毒性,减轻甲醇、乙二醇、氟乙酰胺毒性。

诱发病损或并发症

急性酒精中毒后外伤常见,由于患者及陪同人员不能明确叙述病史,容易漏诊。急性酒精中毒能使已有的基础疾病恶化,如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出血或缺血性脑卒中等,并发贲门黏膜撕裂症、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并发消化道穿孔。

尽可能获得详实的病史,系统、细致的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利于减少漏诊、误诊。

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急性酒精中毒临床上按中毒程度分为轻度(单纯性急性酒精中毒)、中度与重度3个等级。轻度急性酒精中毒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治疗措施有:促进酒精排出、促进酒精代谢、促醒、保护胃黏膜、血液净化疗法以及其他对症处理,在此不做详述。但其中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包括纳洛酮的用法、镇静剂的使用以及洗胃的指征。

注意促醒药物纳洛酮用法

纳洛酮能特异性拮抗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国外有研究质疑其对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但急性酒精中毒诊治共识专家组认为,纳洛酮能解除酒精中毒的中枢抑制,缩短昏迷时间,疗效不同可能与种族差异、用量有关。

建议中度酒精中毒者首剂用0.4-0.8 mg加生理盐水10-20 mL,静脉推注;必要时加量重复;重度酒精中毒时则首剂用0.8-1.2 mg加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注,用药后30 min神志未恢复可重复1次,或2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内,以0.4 mg/h速度静滴或微量泵注入,直至神志清醒为止。

慎重应用镇静剂

急性酒精中毒者应慎重使用镇静剂,烦躁不安或过度兴奋,特别是有攻击行为可用地西泮,肌注比静脉注射安全,注意观察呼吸和血压;躁狂者首选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等也是可行选择,口服比静脉应用更安全。避免用氯丙嗪、吗啡、苯巴比妥类镇静剂。

严格掌握洗胃适应证

由于酒精吸收迅速,催吐、洗胃和活性炭不适用于单纯酒精中毒患者。洗胃应评估病情,权衡利弊,建议仅限于以下情况之一者应用:①饮酒后2 h内无呕吐,评估病情可能恶化的昏迷患者;②同时存在或高度怀疑其他药物或毒物中毒;③已留置胃管特别是昏迷伴休克患者,胃管可试用于人工洗胃。洗胃液一般用清水,洗胃液不可过多,每次入量应≤200 mL,总量≤4000 mL,胃内容物吸出干净即可,洗胃时注意气道保护,防止呕吐误吸。

饮酒患者护肝与解酒误区

误区1:饮酒前吃护肝药

有些人为了保护肝脏,会在赶赴酒局前,服护肝药保护肝脏。其实,喝酒前用护肝片,不仅护肝效果微乎其微,而且药物甚至可能加重肝脏的负担。对于既要喝酒又想保肝的人来说,服用护肝药只是心理作用。因为酒精要通过肝脏代谢,药物的代谢也需要通过肝脏,两者同时进入肝脏,反而会加重肝脏的负担。靠饮食则能降低损伤。例如,喝酒前要吃富含淀粉和高蛋白的食物“垫垫底儿”。

误区2:用咖啡或浓茶解酒

用咖啡或浓茶解酒并不合适。喝浓茶(含茶碱)、咖啡能兴奋神经中枢,有醒酒的作用。但由于咖啡和茶碱都有利尿作用,可能加重急性酒精中毒时机体的失水,而且有可能使乙醇在转化成乙醛后来不及再分解就从肾脏排出,从而对肾脏起毒性作用。

咖啡和茶碱有兴奋心脏、加快心率的作用,与酒精兴奋心脏的作用相加,可加重心脏的负担;咖啡和茶碱还可能加重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故最好不用咖啡和浓茶解酒,还是喝些果汁、绿豆汤,吃梨、西瓜、荸荠(马蹄)、桔子之类的水果解酒更好。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猜你喜欢
杯具酒精中毒酒精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75%医用酒精
跟踪导练(一)(2)
酒精除臭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特点分析
院前急救中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救治体会
网络语“杯具”及衍生词句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