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标定训练法训练警犬握鼻嗅

2015-11-13 03:15刘嘉义
中国工作犬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链接充电塑形

郭 锐 张 松 刘嘉义

刑侦犬的训练中,培养犬良好的嗅认嗅源的习惯和行为是非常关键的,这是气味作业的基础,只有犬充分感受和记忆嗅源,才可能以此为依据展开气味鉴别、追踪、物证搜索等工作。握鼻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嗅认方法,过去在德国、荷兰、芬兰等国警犬鉴别、追踪中比较常见,近年来,我国警方也在教学训练中逐渐重视了这种方法。握鼻嗅的好处在于付予嗅认物比较好送持,犬呼吸习惯有助于嗅源气味自然进入鼻腔,有助于感受记忆气味,这与美国实验动物通过固定导管筒、荷兰鹿特丹学校鉴别墙固定送气筒让犬呼吸感受样本气味是同理的。但通过训导员强制性握住犬的口吻部,使犬“被迫”嗅认所给予的物品气味,在训练中比较容易出现犬被动、假嗅等问题,如何让犬学会积极、主动、自然地嗅认,对训导员的握鼻行为不抗拒,是值得探究的。笔者通过标定训练法的实践,在握鼻嗅训练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介绍这种方法,供同行借鉴。

图1 德国警方使用握鼻嗅进行气味鉴别训练

一、训练原理

(一)标定训练法

标定训练法是一种正强化为主的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方法利用特定标定工具,如响片、特定光标、特定发声等,对我们期待的行为进行准确标定,随后给予奖励,使该行为得到强化,逐渐趋近目标行为,最终形成目标行为。响片训练法就是标定训练体系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方法。

(二)依据原理

标定训练的原理源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著名行为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其核心就是动物得到强化的行为出现的几率会增大,忽略的行为会出现消退。这个理论巨大地影响了动物训练界,从难以控制的海洋动物,到难以驯服的猛兽,还包括了鸟、鱼、猫、兔、犬等,使训练手段从过去强迫式的被动建立条件反射,开启与动物沟通的途径,让动物开始思考,主动去尝试开启奖励“开关”的行为,通过自主学习产生行为反应。这种方法风靡全世界,上世纪70年代成功用于海豚训练,90年代用于犬的训练。近年来,美国、德国、比利时等国警军方也在逐渐尝试使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来提高警军犬的训练效率、精准度,收到良好效果,尤其在犬的参与主动性方面得到很大改善。

(三)训练理念

训练中的几个关键词是“充电、行为标定、塑形、链接”。

“充电”是让犬对标定信号(本文中特指响片)发生联系,知道这个信号意味着“有奖励了”;

“行为标定”是通过诱导、捕捉等方法使犬出现某些我们期待的行为,使用响片来做瞬间准确标定,告诉犬“我喜欢你此刻的行为,一会就有奖励了”;

“塑形”是将目标分解为小的步骤,一步一步去达成,如同雕塑一个作品,从大轮廓逐渐到小局部,再到对细节的精确雕琢;

“链接”则是将不同的行为元素进行合成,使之成为一个较复杂的目标行为。反而言之,终极目标的分解就非常重要,要分解出科学、易操作的小的行为元素,这是训练分散实施、最终链接的系统训练的关键。

二、训练方法

(一)目标

训导员一只手握住犬的口吻部,另外一只手持嗅源物靠近犬鼻孔部,轻轻晃动,同时下“嗅嗅”口令,犬能够主动、充分、细致嗅闻,无抗拒、闭气、假嗅、舔咬、紧张、被动抑制等行为。

(二)训练设计

将目标行为进行分解,分别安排训练,最后再进行行为链接。具体分解为握鼻行为训练和嗅认行为训练:

1、握鼻行为训练:采用塑形法,一步一步趋近目标行为;

2、嗅认行为训练:在日常接触和带犬外出时,因时因地,利用自然条件和人为设置的条件,引导和激发犬的探求和嗅寻的行为。

(三)过程及操作

1、握鼻行为训练

日常接触犬时,尤其在喂犬时,让犬习惯主人的抚摸。用温和的声音奖励犬,先从犬的胸背、头部、耳根、背部,逐渐到犬的脚部、腰部、下腹部、尾部等敏感部位,让犬习惯、喜欢主人对其身体各部的接触。这个阶段,可以使用响片来标定犬乐于接触的行为,及时给予食物奖励。

当犬习惯主人的抚摸接触,可伸手轻托住犬下巴,开始时手掌和下巴接触到即可,用响片及时标定,给予食物,用“好”的声音温和地进行鼓励。逐渐延长托下巴的时间到5 ~10 秒,用响片标定,并给予奖励。然后用拇指围过犬吻部,轻轻压在嘴吻上部,起初不要加力量,不能让犬感觉到太大压力。标定和奖励方法同上。直到犬看到训导员伸手时,会主动把下巴放到手掌上,之后,训导员将拇指合拢,犬不出现抗拒和不 适表现。

2、嗅认行为训练

日常通过将物品、食物放在草丛、缝隙、石板等地方,通过指嗅,让犬学会听到“嗅嗅”口令时,积极主动嗅闻。此刻,可以看到犬闭口嗅闻,伴随深重的鼻息。

起初进行平面嗅闻,逐渐加入立体嗅闻,鼓励犬对提前摆放好的陌生物品的自然探求,如在路边提前放一把钉锤,有意识带犬经过,当犬出现探求行为时,下口令“嗅嗅”,指向钉锤,对犬的嗅探行为,使用响片标定,随后给予奖励(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犬喜欢的玩具)。

这个练习要达到训导员下“嗅”口令时,犬能出现对指向对象物或环境特定突出异物进行积极主动嗅闻的行为。

3、行为链接

图2 握鼻嗅训练目标分解示意图

准备好一些犬日常接触不多的物品,如卡片、木块、橡皮、钥匙扣、眼镜布等,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伸手托住犬下巴,拇指合拢(可以用响片标定一次行为,不奖励),另外一只手拿一件物品靠近犬鼻子,起初距离不要太近,下口令“嗅嗅”,如果犬发出嗅探的鼻息声,立即再次标定,释放行为,给予奖励。然后,重复同样的练习,更换物品种类,适当延长嗅闻时间,可以重复数次,适当变化物品位置,如果是纱布轻微晃动,使气味散发出来,便于犬充分感受和记忆气味。直到犬完全习惯主人握鼻,并对给予的嗅认对象认真嗅闻,握鼻嗅便基本掌握。

三、训练中注意事项

(一)训练前,首先给犬充电。标定训练法首先要给犬进行“充电”,每次按响片后马上给予食物,通过几天的练习,犬在任何状态下,听到响片的声音会出现行为“停顿”,等待注视训导员,说明充电达到效果,可以进行之后的训练了。

(二)不可操之过急,要耐心。正向强化训练需要科学的设计,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因所期待的行为暂时未出现,而逼迫犬去完成达不到的目标。可以适当减低目标,或把过程再做细化,改变行为导向手段,使行为容易发生。

(三)初期不要使用玩具奖励。在训练开始时,食物用作奖励效果比较好,可以多次反复奖励,采用不同量的奖励、不同食物类型的奖励,犬进步大、努力多,给予等级较高的食物奖励,让犬明确练习目的和形成期待,容易激发犬努力完成任务的动力,这种食物动力平缓、稳定、持续性好,犬在练习中表现会比较理性。而玩具物品的使用,容易让犬出现过强的期待,神经活动过于兴奋,完成动作容易不到位、难以把握,尤其在奖励后,如果犬占有欲过高,会出现强迫取物的状况,把“强化奖励”变成“强迫惩罚”,冲淡了强化的效果。食物奖励一定要使犬在适当的“饥饿感”状态下,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四)训练逐渐复杂化实战化。训练初期以培养良好的握鼻嗅习惯为主,可以在相对熟悉的清静环境,在饲喂、外出训练时,灵活地安排训练,以保证犬的主动性为基本,把练习做为一个好玩的游戏来进行,这样便可使犬对训练乐此不疲。当犬建立基本的握鼻嗅能力后,就要进行复杂化实战化训练,经常到陌生环境,周围有人、车、动物、杂音等干扰,让犬适应在复杂条件下进行握鼻嗅,而不受干扰,并结合所训科目使用握鼻嗅,如:对付予嗅源物品进行握鼻嗅后,寻找同一气味物品(原物或其他不同类物品),或者寻找同一气味迹线展开追踪,或者进入鉴别形式进行气味识别分化等。握鼻嗅是一个技术环节,始终要以最终的使用为目的,才能发挥出握鼻嗅的作用。在实战化阶段,要注意带手套、使用镊子来送持嗅源物,让犬适应实战及实验室条件下的嗅源送持方法,不污染嗅源。

本文介绍的是一个训练小环节的标定训练法实施思路和方法,按照同样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警犬日常基本能力培养、服从科目训练及使用科目训练中。通过精心设计、勇于尝试,改变过去“训导员为主导”的训练理念禁锢,让犬“主动学习”,学会主动去试错。在系统、科学的训练中,增强警犬的自主性、参与感、自信心,必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目前,我国警方对标定训练的尝试还比较少,有不理解、有质疑、有犹豫,还有在尝试之后又回到传统的“被动强迫式”建立条件反射的路子上,本文权作抛砖引玉,以期待这种训练方法得到推广,成为提高警犬训练的有效工具。

图3 变换环境、变换物品保持犬“游戏”的积极性,提高实战能力

猜你喜欢
链接充电塑形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多元链接,彰显科学教学生活化
新型汽车—现在即未来
到岗先“充电” 培训重“破难”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材使用方法研究
习作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效链接
美女塑形计
“三严”铸魂 “三实”塑形 凝聚扭亏增效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