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的中和思想

2015-11-13 13:41康涛
健身气功 2015年5期
关键词:南平市中正精气神

康涛

健身气功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丰富土壤之中,汲取了儒家“致中和”的平衡思想,并进行卓越的再创造,建立了严密而科学的功法技理体系,尤其注重“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动静合一”、“阴阳合一”等“致中和”的中庸之道。关于“中和”二字较全面的最早阐释是《中庸》。《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黄帝内经》认为“中和”是一切生命维持平衡,延续生命的必要条件,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不仅认为人体自身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且还主张只有真正做到“内外调和”,才能保证人体“邪不能害”,并提出“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因此,养生要以“中和”为最佳境界,最终要达到人体形与神、功能活动的动与静及人与自然的有机和谐。健身气功的中和观首先要“中定”,身必以端正为本,身一端正,则做事无不端正矣。健身气功的中定就是身法中正,要求脚跟立定、重心稳定。中国古人认为中是中正无偏、无过不及,正如《宋元学案》所说:“中者,无所偏依,无过不及之名也。存诸心而无偏依,措之事而无过不及。”并且认为这种中是与时偕行、随时而在,正如朱熹所认为:“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中国古人把中用在处世上,认为中是天下处世之大本,即“天下之事,处之得中则成,不得中则不成,故中为天下处世之大本。”

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下,练习气功时,要求动作演练时要立身中正,即对头部姿势提出“虚领顶劲”要求的同时,又提出了身体节节向下松沉,一直松沉至两脚的要求。这样,头顶要有向上顶起之意,两脚十趾抓地踏实;而头顶与两脚之间,节节松活、节节贯串。如此,虽在“上下对拉”的作用下,立身中正,身躯并不僵直。两脚立定可培养习练者的自立自主的主体意识;重心稳定可培养习练者无过不及、不偏不倚的品性,在动态中恰当地把握住自己,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去。健身气功的中和之道可以培养习练者正直诚实、善恶分明的德行。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方法以身体作为认识和实践“和谐”这种人间大道的手段,正是其得以发展的本质所在。健身气功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身心的内外运动。健身气功的习练通过调身、调息和调心的锻炼,使练习者呈现中正安舒、呼吸柔和、心神宁静的静养状态,练习者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体悟练功状态,方可不断提高练功质量。

祖国传统中医学对人的生命活动常以精气神合一,精气神互化,精气神的盛衰来解释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精气神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精化气,气生精,精气互化,精舍神,气生神,神又为精气之主宰,三者共存亡。精气神是人身三宝, 所以,人体养生保健与精气神的和谐统一息息相关,由于精气神活动是伴随五脏功能活动的,五脏藏精、舍神、主气化,调理平衡五脏的阴阳气血,也就寓意着调理精气神的合一。健身气功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的人体生命整体观出发,在生命现象的无限和谐中建构自身,符合生命的自由运动,每一呼一吸、一招一式之间无不体现着生命精神与肉体的和谐统一之美。调身、调气、调心的综合锻炼调整了人体的外在形体和内在潜力,使之内外和谐,从而改善和增进了人的整体机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三调合一”的练功方法充分体现了和谐的思想内涵。

健身气功中和观的最高目标是“和谐”,其整体和谐观反映了健身气功所追求的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多因素、多层次的和谐是一种动态的整体协调、共存共荣、共同发展的关系、状态和境界。和谐成就了健身气功特殊的美,健身气功视人体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

南平市举办健身气功千人展示竞赛活动

8月11日至12日,福建省南平市体育局、南平市体育总会举办了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和比赛活动。南平市政府、体育局、老体协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活动。来自市、区各健身气功活动站的1000多名健身气功爱好者先后进行了健身气功·六字诀和十二段锦功法集体展示,整齐而优美的健身气功功法展示让场内观众为之惊叹。在展示队伍中,有一支少儿健身队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展示,受到领导和观众们的交口称赞。

12日,74支健身气功代表队共900多人参加了六字诀功法比赛。经过角逐,15只代表队获得一等奖;其他代表队分获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福建省健身气功协会)

猜你喜欢
南平市中正精气神
永葆党员领导干部的精气神
爹味发言等
郑欣悦作品
无题(3)
魏晋时期的中正品评与考察乡论
我的“七岁妈妈”
南平市樟湖中心小学学生书法作品展
精气神
“中正纪念堂”存废成岛内话题
凝聚扶贫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