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如此激烈,你必须与众不同

2015-11-14 06:39燕子坞主人
读者·原创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喊创新者赢家

文_燕子坞主人

竞争如此激烈,你必须与众不同

文_燕子坞主人

除夕夜的祝福,照例在微信上铺天盖地。可去年此时收到过谁的祝福,我却想不起来。既然如此,那些费心发来祝福的人竟和忽略我的人毫无二致。为什么呢?因为那些祝福不是套话,就是不知转了几手的段子,有的甚至连末尾的“XX向您拜年”都还是别人的名字。

许多人以为表达心意就足矣,但“表达”不等于对方“收到”。如果对方没有接收到,那做了也等于白做。

我每年的祝词都是原创打油诗一首,再开玩笑地加一句:“XX原创作品,转发记得给压岁钱哦。”虽写得不好,但至少比较特别,还把例行公事变成卖弄才情的机会。

或者你可以在给上级发祝福短信的同时,说说自己一年来在对方的帮助下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对方一定比看一百句“新春快乐”要快乐得多,还因为那份私人定制的尊贵感,忍不住把你的信息多留些时间—如果真能这样,在这场春节拜年大作战中,你就是赢家。

让人难忘的往往是与众不同的,如果千人一面,人家凭什么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

许多人的赞美之词正在被“点赞”取代。可那轻轻一按,能赞到对方心里吗?你做的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怎能得到别人的青睐呢?同理的还有“谢谢”。服务员给你倒杯水,你说“谢谢”;别人请你吃饭,你也说“谢谢”;老板给你发了一大笔年终奖,你还是说“谢谢”。同样的“谢谢”,又怎能让对方感受到你不一样的谢意呢?

我们的大脑有自动过滤的功能,会略过那些重复的信息,所以如果你发出的是千篇一律的信息,那就别怪别人“充耳不闻”。我公司附近有家人气很旺的饺子馆,它的店面很小,用餐要小心翼翼地走很窄很陡的楼梯上二楼。每当有客人上楼,老板都会高喊一声“步步高升”,这样即使你被绊一个跟头也不会抱怨,还会觉得这跟头绊得意味深长;客人埋单离开,老板又会高喊一句“一路顺风”。我每次听到,都忍不住回头对他微笑。

能够走心的,往往是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别人随意时你上心,别人偷懒时你用心,当别人把情感表达都变成流水作业时,你守护着“纯手工”的温暖,有什么理由不被另眼相看?

每次招聘,邮箱里收到的简历都长得像亲兄弟一般,因为都是求职网站自动生成的,有时连措辞、用句都分不出彼此。最要命的是标题,几乎清一色是干巴巴的“应聘贵公司XX职位”—你连“标题党”都做不到,还说什么富有创意、文字能力强?这样的简历被淹没在一堆未读邮件中,也只能说命该如此。

我读过一位美国管理专家的文章,说他有一次收到的简历有一尺高,几秒钟就要浏览一份,但一个叫乔的人的简历成功吸引了他。因为乔的兴趣爱好,除了冰球、交谊舞,还有“与鳄鱼摔跤”!他忍不住笑着再细看其他资料,发现乔很符合要求,后来的面试证实了他的判断。当被问到与鳄鱼摔跤的事,乔笑着说:“还没做过,但我很感兴趣,所以就填上了。”

这位管理专家感慨:“乔的成功应聘99%归功于优秀的简历和面试表现,但要没有那1%的亮点,我可能就不会注意他。”

能够脱颖而出的,往往是与众不同的光芒,但别人没有欣赏和发掘你的义务,你只能想办法让自己发光。

未来经济学家泰勒·考恩认为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赢家只是10%的顶尖创新者,他们“能够发明那些机械,具有和那些机械互补的能力,并能与之进行创造性互动”。而其余90%的享受创新者,都属于“可以被智能机器代替的人”。

如果说,工业时代的技术只是试图取代体力劳动,那信息时代的智能技术正凶残地试图连脑力劳动也一并取代。

当你转发着二手的拜年短信,用“点赞”表达着苍白的赞美,填写着模板化的简历……你就越来越依赖创新者发明的代劳技术。按泰勒·考恩的观点,长此以往,你将变得越来越傻,因为你的大脑已不能自理,而是托管给了机器。

而当你自己创作新春祝福,用原创的文字给别人留言,自己设计别致的简历……你就在做与众不同的事。说明你至少是在尝试让自己“具有和那些机械互补的能力,并能与之进行创造性互动”,换句话说,你正在努力向那顶尖的10%靠拢。

图/小黑孩

猜你喜欢
高喊创新者赢家
新一年 新气象
葵花听指挥
创新成果展示——唯创新者强
基于Bass模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扩散实证分析
跪地抗议
《创新者的培养》
赢家等
把握中国的创新良机
乐观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