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版“愚公移山”

2015-11-14 20:53简爱
山海经 2015年16期
关键词:愚公移山美国版科罗拉多

文/简爱

美国版“愚公移山”

文/简爱

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的一个沙漠区,耸立着一座五彩缤纷、充满创意元素的人造“山”。这座“山”出自一位8旬老翁莱纳德·奈特之手,他命名它为“救赎山”。令人惊叹不已的是,为了完成这一伟大创举,莱纳德整整用了24年时间,从未间断。

1931年出生的莱纳德,参加过朝鲜战争,干过焊工、电工、吉他老师以及画家,可谓生活阅历丰富,人生充满传奇。36岁时他成为基督徒,每去一次教堂,都会让他感觉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使得他的灵魂不仅得到洗礼更在升华。他对耶稣基督越来越敬仰,也越来越感受到上帝的爱无处不在。于是,一种念头油然萌生:他觉得自己不只是上帝的孩子,更是上帝派来的使者,他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这种爱的恩赐。

热衷旅行的莱纳德成了义务传教士。他的脚步在哪里,他对上帝的爱就在哪里。渐渐地他越来越不满足于这样的施教,如何最大程度地传递上帝的福音,他苦苦思索着。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同一个梦境经常在他的睡眠中出现:耶和华站在某个地方冲着他颔首微笑。

20世纪80年代中期,莱纳德乘坐自制的热气球遨游在加州的上空时,看到了科罗拉多的一片沙漠,这片空旷浩瀚的沙漠在阳光的照射下正发着点点金光。他脑海中出现了那个重复了多次的梦,臆想中的“山”渐渐清晰,仿佛一座凭空而起的高耸着十字架的沙漠之山就在眼前,他异常激动,为自己大胆而富有创意的设想欣喜若狂。于是当机立断,做出了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决定:留下来,造“山”。

接近花甲的莱纳德从此步入造“山”生涯。他先是用卡车一趟又一趟拉来稻草和黏土,一点一点地堆积;买来各种颜色的油漆涂料,一点一点地描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稻草的霉味和油漆味长时间刺激着他的气管和肺部,他得了肺病。病痛没有让他停止手中的活计,在从很远的地方买来的药物的支撑下,他坚持着每天一定要完成的目标。长期没有电、水、空调、电话,莱纳德就每周去一次“最近”的镇上,买来食物和必备的日用品。由于长期营养匮乏,他的身体日渐消瘦,身上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很多次差点命丧黄泉,但他没有退缩,爬起来仍然继续“工作”。

莱纳德的眼睛被强光刺射,被油漆熏,视力越来越下降,最后几乎全盲。有一次他颤颤巍巍摸索着爬上云梯修复不完善的“画”,不慎摔下来骨折,但是坚强的毅力使得他奇迹般地重新站了起来。直到生命垂危,他仍然坚持着他的造“山”工程。

除此之外,他还饱受着沙漠带来的炎热和风沙,宿于摆满《圣经》的简陋的茅草屋内,造“山”的同时他也不忘施恩,养活着几十只流浪猫……

当银灰色的十字架矗立在足有四层楼高的“山”尖时,他无比欣慰;当硕大醒目的“godislove”在不同颜色的背景下绚丽夺目地出现于眼前时,他反复觉得上帝正报以他赞许的目光,似乎这伟大的杰作不是出自他的手,而是上帝献给沙漠的一个礼物。

莱纳德惊人的壮举终于迎来世人的瞩目:这座“写”满基督信仰和圣经话语、富有爱和创意的“救赎山”,被几个旅游爱好者发现,迅速引来了各地的游客前来光顾并被专业旅游杂志《LonelyPlanet》列为全美4000处必到景点之一;2002年,美国国会将救赎山列入了“国宝”。2007年5月,它被评为国家财富并受到美国民族艺术社团的表彰。

曾经的荒漠之地在莱纳德的手中变为一块宝地,他本人也因此成为被崇拜的对象。他凭借着爱和信仰,用24年“书写”了现代版愚公移山,创造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猜你喜欢
愚公移山美国版科罗拉多
峭壁上的历史长卷
华为发布美国版Mate 9 接入谷歌亚马逊VR、AI服务
影像艺术家杨福东与劳斯莱斯汽车合作艺术短片《愚公移山》上海全球首映
《愚公移山》——杨福东影像新展
(某些)英式幽默
《愚公移山》一课的教学设计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最好的“地质陈列馆”
科罗拉多大峡谷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