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考

2015-11-16 15:54马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劳动者培养

马军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在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类实用人才及熟练劳动者素质的基本途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须把提高全社会对职教的意识放在首位,并落到实处。

【关键词】劳动者;社会意识;社会需求;培养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我国的职业学校是向沿海发达城市以廉价劳动力输送农村孩子的工具”,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从业人员,看到这句话是免不了为之一惊,也不得不让我们坐下来认真的思索中国职业教育。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在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类实用人才及熟练劳动者素质的基本途径,但是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的轻视中职教育的观念,根据多年招生经验总结得出,轻视中职教育的社会心理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错误认为“学习不好的孩子才读中职”。很多家长和学生抱着这样的看法,填报中职学校往往是许多初中毕业生的无奈之举;二是片面认为“中职在校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上得起学的没人报考职高”;三是很多家长“崇拜学历、轻视技能”,认为上了中职将来只能从事“劳力者”的职业,难有上升空间,只有上普高,按部就班地读完大学,才有美好前程。

各地区中职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区域特色不够明显;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根据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为发展区域经济服务。然而,目前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中职教育发展尚不平衡,总体而言,沿海好于内地,发达地区好于贫困地区,其中内地中职教育严重滞后,2013年教育部要求普高和中职的招生各占50%的比例,但是很多省份都没有达到;2013年江苏刚好达到50%,贵州贵阳市2014年出台的《贵阳市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中预计到2016年才能达到50%;又如,2011年,全国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生2205.33万人,而贵州省到2014年仅346所,计划招生34万人。并且,就已有的各地中职教育发展状况看,区域特点尚未得到充分体现,部分地区在中职办学形式、学科结构等方面未能与当地经济、文化背景紧密结合。如泉州地区的服装、鞋业较为发达,然而却没有一两所此类上档次的重点职校。有些中等职校甚至脱离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盲目设置专业,而更多的中职学校还没有像样的实训设备,还在用传统的教师口授的教学方式进行着职业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1)我国有重视学历文凭教育的传统,不少人把上普高、考大学作为改变社会地位的阶梯,在一定程度上轻视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录用学历层次也不断提高,哪怕一些操作型的技术工种也片面强调要大专毕业以上,而忽视或放弃采用当地所培养的中初级实用人才,造成了错误的升学导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够健全的劳动用工制度也使得企业有条件从社会直接获取劳力。另外对不少学生来说,中职教育学生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淘汰的产品,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的代名词,上职业学校学校的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

(2)“双师型”教师的严重缺乏。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到2014年具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全省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才达到20%,且这数字也是有折扣的,高级工和技师水平的指导教师不多;在中职招师中,本科学历技师太少“招不来”,高职毕业技师却学历不达标“不能招”,客观上造成了“双师型”教师比例严重不足,离国家80%~90%的高标准相差甚远,严重阻碍职业学校长远发展,所以难以适应构建“立交桥”式的人才培养目标。

(3)许多学校新专业的设置带有很大随意性,由于经济效益导致许多学校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在新开设的专业中,有一部分条件不很具备,也仓促上马,以致专业教师,实训设备不足,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且使学校毫无特色可言。

(4)职业教育不能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有效沟通和衔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本来高校扩招主要是增加职业教育类的专业,但各地却人为地设置招生比例,贵州许多中职学校推优上高职的名额只有5%,而95%却留给普高毕业生。某些省更低,使得大部分的中职毕业生难有继续深造的机会。

三、综上所述,我有如下思考

(1)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来体现了全民职业教育的意识;如今不少人仍把报考中职看成是无能的表现。有些家长仍认为孩子读职校将来永远是工人,而且,许多企业在用工时,初中毕业的和中职毕业的学生干同样的工作,拿同样的工资,不如初中一毕业就去做工,还可以省下一笔培养费,又增加了家庭收入。有些家长则认为只有拼命让子女去考大学才是正理。所以通过媒体的宣传,让每一个家长都能意识到通过职业教育能够使孩子成长为社会必须的技术人才。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中等职教师资队伍。职教师资不同于普教师资,它要求教师要成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现有的职教师资多数是由普教师资队伍调整而来的,有些连基本技能都不具备,因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是职业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可采用现有教师先培训后上岗和从社会上选聘有经验的企业一线人员作兼职教师的方法来解燃眉之急。今后必须大力加强职业师范院校建设和在普通高校设立职业教育师资班。

(3)加强与高职的衔接。有条件的重点中等职校要试办高职班,提高学校档次,培养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向新加坡的学习,职业教育学生也有同等的升入高校的机会。许多家长学生倾向于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以期适应将来的新形势的需要,就是已在校的职校生也多数盼望将来能拿到更高的学历。为此,那些已办出特色的全国或省部级重点职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大胆与高校联合办班,以满足市场、家长的双重期盼,同时也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规模。

(4)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专业课,提高实训课的比例,增加实训设备,但不可忽视文化基础课,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会有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有较灵活的思维方法,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知识真正学好,弄懂。教师也应每年定期下到企业实践,不断的抓住企业的最新技术和动向,从仅仅“教会”学生转向成指导学生自己“会学”,让学生不至于毕业到企业一切还得重零开始,要让职业学校与企业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吸纳优秀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行业、企业文化进校园。打开校门与企业、政府深度合作,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校企合一”、“园(工业园)校合一”等模式,使得学校和工厂融合、教室和车间融合、校长和厂长融合、教师和师傅融合、学生和学徒融合、理论和实践融合、作品与产品融合、招生与招工融合、育人与增效融合等方式有机的和企业发展衔接起来,拉开与初中毕业就上班的学生的差距,让职业教育真正的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让“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走得畅”成为中职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而言之,中国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也离不开职业教育,还需要我们这一代的职业教育从业者不断的努力,同时也呼吁全社会共同来关心我国的职业教育,相信职业教育将会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职业教育的明天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

[2]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

[3]罗用频:贵州中职“四好”状况调研报告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劳动者培养
劳动者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