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2015-11-17 12:40姚尚莲
长江丛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少数民族

姚尚莲

研究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姚尚莲

【摘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动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者的成败。本文主要以Dornyei 的动机理论为基础,借鉴了国内外一些研究成果,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学院的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及部分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探讨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并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关键词】少数民族英语学习动机建议

一、动机及动机类型

(一)动机

人们对动机的解释有很多,Harmer认为动机是学习者从事某一行动的内在驱动力;Gardner & MacIntyre把动机看作是由“达到目标的愿望”、“朝着目标方向的努力”和“对目标任务的满意程度”组成;Dörnyei把动机看成是由诱因引起某一行动,并且此行动在没有外在力量干扰的情况下可以持续下去,直到实现预定目标;Ellis则认为动机是“学习者出于需要或者愿望,在学习外语时所付出的努力”;William & Burden对动机的解释则是认知和情感的激发,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这种激发可促使人们有意识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在一段时间内从脑力上和体力上不断地付出努力。Gardner还认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包括目的、学习努力程度、达到目的愿望以及学习态度这四个方面。文秋芳将英语学习动机理解为学习英语的原因以及目的。

(二)动机类型

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动机的分类也有所不同。Gardner 和Lambert是最有影响的动机研究学者,他们把动机归纳为综合型动机与工具型动机,并提出了动机的社会-教育模型,这一模型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占主导地位。匈牙利学者Dörnyei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动机三层次模式,即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情景层面。Dörnyei的模式不仅继承了Gardner他们的综合与工具两分法,而且还增加了对与外语学习情景有关的动机因素的界定和测量,从而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Gardner的分类模式基础上,高一虹将动机划分为文化型动机、工具型动机以及情景型动机;文秋芳则将动机分为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从学习的目的性以及自发性角度来看,学习动机又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其实任何学习动机并不只属于某一种单一的类型,而是由多种不同的动机因素结合起来的。

二、英语学习动机研究结果及其原因

(一)研究结果

本研究借鉴了经典和扩展模式的理论框架,具体借鉴高一虹对动机的分类方法和问卷调查表,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学院为例,由于目前西昌学院非英语专业只有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开设了大学英语必修课程,故本研究选择了其彝文学院420名学生进行研究,其中大一154人,大二251人,收回有效问卷405份。另外还采访了几位在彝文学院任课的英语教师。

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动机研究主要从个人发展、出国、信息媒介、成绩、内在兴趣、学习情境这六类分动机入手,而这些分动机又可概括为三类大动机:工具型动机(包括个人发展、出国、信息媒介、成绩)、文化型动机(内在兴趣)以及情境型动机(学习情境)。

从收回的问卷中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工具型动机的均值(3.302645)明显高于文化型动机(2.654213)和情境型动机(2.693214),由此可见大部分被试者都倾向于工具型动机,他们大多都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学习英语,只是各自的目的不尽相同而已,比如获得学位证、出国留学、找到好的工作等等。其中关于出国意愿,80%的表示愿意出国,12%的觉得无所谓,只有5%的表示不愿意出国。对于六类分动机来说,个人发展和成绩的均值最高,分别是4.94532和4.83254。而内在兴趣动机却相当低,很多学生不仅不喜欢英语,而且还很反感英语,更不用说对英语一见钟情了,学生的这种心理也就导致了他们英语水平低这一结果。从研究结果来看,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总体都比较低。

(二)英语学习动机低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英语学习动机会影响英语成绩,反之英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左右英语学习动机。在一些民族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育本身就比较晚,英语基础比较差,进入大学后学生又难以适应大学的英语教学,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没了兴趣。在问卷调查表中,其中一项是“在国外英语授课课堂中,你认为目前自己的表现会是…”,学生选项结果显示英语课堂上基本能听懂且能基本表达的少数民族学生仅占21%,完全听不懂的占44%。学生连课堂教学都听不懂,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英语学习动机怎会不低呢?

学生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生普遍认为他们的专业发展与英语没有什么关系,存在“无所谓”的心态,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上随随便便,考试时投机取巧,蒙混过关。从对几位英语教师的采访中了解到无论他们工作怎样努力,学生反应都很麻木,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差,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等。我们大部分民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很差,一开始学习英语的动机就停留在应付考试上。

少数民族学生一般都有畏难情绪。由于学习英语起点比同级的汉族学生低, 又缺乏很强的学习动机,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有的甚至干脆直接放弃英语。在英语课堂中因为害怕犯错误被同学笑话,回答问题或发言时不积极主动,他们越是担心就越不敢说,越不说就越说不好,越说不好越不想说,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对英语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英语的动机就越来越低。

2、教师因素

从教师方面来看, 学校师资紧缺,教师水平普遍不高,教学方法古板。缺乏既是英语专业教师,而又精通彝族文化和彝族语言的教师。西昌学院这样的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出国进修的机会很少,教师得不到很好的培训,专业水平不能得到提升,更不用说学生跟说地道英语的外国人交流学习了,因此学生取得的进步也是很小的。部分教师的责任心很差,备课不充分,上课积极性不高。既然教师都处于“上课来人,下课闪人;对学生不闻不问”的状态,那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怎么可能高呢?

3、环境因素

问卷调查及采访结果显示,西昌学院彝文学院的大学生几乎都是来自三州(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乐山、攀枝花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包括彝族、回族、羌族、藏族等等,但主要是彝族。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居住地区一般都比较偏远,地理环境相对比较封闭,一般和外界的文化交流较少,学生与英语使用者接触、交流的机会很少,所以学生的学习英语缺乏融入型动机。

少数民族学生一般都存在本族语言、汉语、英语这三种各有差异的语言。三种不同的文化共同构成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态环境,在三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文化的输入虽然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他们在更加广阔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学习英语,但同时也可能对他们的传统文化造成冲击,甚至与汉文化发生矛盾,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度。另外,学校的大班英语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而且班上都是少数民族同学,学习英语的消极情绪很容易相互影响。

三、对策

(一)学生自身努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应该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内动力, 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 对英语学习的效果起着关键作用。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多多少少都会感到焦虑,而且没有信心,那么学生自己就应该想方设法地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动机。

少数民族学生还应尽量提高文化型、融入型动机,这样动机才会持久。由一些外在因素引起的动机,如获得奖赏或避免受罚等都有可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但这类动机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而且极其不稳定,如果不经过学习者自身的内化,转化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心理需要,那么它的推动作用就会随着外在因素的变化而消退,甚至消失。而好奇心、兴趣、自尊心、自信心等心理因素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推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其维持的时间也比较长。

(二)外在动力

1、家庭

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在信息交流上的困难都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理论上,家庭的居住环境、经济条件、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更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辅助场所。家长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尽自己所能,不仅给孩子提供物质、经济上的支持,还要从精神上重视、支持和鼓励孩子学习英语以顺应新时代的发展。

2、教师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是否喜欢一门课往往跟老师有很大关系,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门课程,就会认真地去学习;反之,如果学生反感老师,无论老师如何卖力,学生仍然不会领情,仍然不会对课程感兴趣,少数民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应多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 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方法与知识方面充实自己。凭真才实学吸引学生, 在为人处事上成为学生的榜样。

要让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教师应当和颜悦色,热情饱满地讲课。时刻注意学生的各种反馈意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由于英语学习起点低,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不少学生会出现悲观、自卑等消极情绪。教师应不断地激励学生, 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信心,用少数民族学生中英语成绩优异者的事例来激励他们,要肯定他们在学习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同时, 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只要教师不偏心,不随意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期望, 那么学生大都会按照教师的期望迎着困难前进。

3、学校

学校各级领导都应该重视英语的重要性,尽可能多地派出英语老师出国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等。为学校的长远发展着想,学校应积极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给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平台,比如口语角、英语节等等课外活动;同时,学校还要为英语教学提供基本的教学设施,确保师生在英语课堂上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多与外国人交流接触,摆脱“应试教育、哑巴英语”的局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Dörnyei,Z.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3).

[2]Gardner,R.C.,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3]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

[4]格根塔娜.关于提高大学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向红笳.民族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因素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1998(2).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昌学院研究生科研课题(项目编号13SQS23):“民族地区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姚尚莲(1977—),女,汉族,四川冕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少数民族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