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2015-11-17 12:40冯德海
长江丛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语文课堂主体

冯德海

语文课堂如何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冯德海

新课程改革明确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我们明白我们的学生拥有巨大的潜能,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教的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课堂是师生共同的重要的舞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有效激活主体意识,这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树立牢固的学生观

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老师作为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着受教育的对象,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们把生动的语文课堂当成了教师单纯的知识的讲授,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忽视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研究和思考,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留下什么空间,学生也因此懒得动脑筋,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课堂提问,老师也懒得答疑,这严重的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地位发生了错位。语文新课标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双主体”,即: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则是媒体。我们知道主体性是学生内在的属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赋予的,目前,在许多语文课堂上,学生启而不发,学生在课堂上学得不积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究其原因,那是我们压抑了学生们的主体性,学生的本质是通过提高和发展学生个性的主动性,是学生逐步由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我们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主动得到发展的前提。唯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成为21世纪合格的人才。

二、设计活动体验,挖掘潜能

大量实践证明,人的大脑开发的越深,人就越可以超常发挥,人的潜能就能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当人们专心做某一件事的时候,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难以想象的,虽然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尽相同,但他们每一个个体身上都蕴藏着独特的才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自己的课堂上,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获得成功。实践证明:“体验型“教学就是激活学生潜在潜能的有效途径。

所谓“体验型”教学就是运用“体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具体表现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讲授内容的不同,分析学生的心理,设计出不同的体验情境,让学生通过在真实的可感的情境中感受文章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内化知识,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体验型”教学模式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她彻底改变了过去课堂上一味的灌输式的说教方式,她体现了语文新课改的精神,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的学转变为自己主动的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生在参与活动的“体验”中会产生相关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综合、判断来解决问题,这样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潜能得到了进一步开发。

在语文课堂开展“体验型”教学,就是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其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他们亲身感受,真切体验,从而升华认识。古人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她告诉我们喜欢、愉快是学习的催化剂,是能力形成的动力源泉,如何做到,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组织活动,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善于依据每篇文章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发出富有个性的活动,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对抗赛、观看相关微视频等,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游戏开发,激发兴趣

学生天性活泼,喜欢玩,因此适度适时地引入游戏环节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有效之举,但这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依据具体文本“量身定制”,这样的游戏活动就能一下子吸引学生参加,学生很快就会进入角色,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就在瞬间被激活了。

(三)不吝激励,走向成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清醒的知道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对学生意味着什么,她对一名学生的影响是重要的,甚至是一生的,因此激励是教师开发学生潜能的“催化剂”。

我们知道通常学生只有对某门学科感兴趣,他在课堂上的表现才会变得积极、主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是源于这门学科给他们带来了成功的体验,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展现其主体性,我们教师就必须创设条件,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成功的喜悦。为此,我们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在具体的活动表演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学生只要讲了、说了、演了,我们都应该及时地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这种简单的鼓励的话语正是对学生成功的肯定,而这种激励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催化剂”,通过激励,学生对语文学科就会建立起成功体验后的积极心态,建立起学好对本课程的自信心,燃起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外在的语言赞美就会变成学生前进的内驱力,至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完全被激发出来了。

总而言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大胆创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各得其所,都能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省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语文课堂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论碳审计主体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何谓“主体间性”
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
——浅析如何成为一名党校教育工作者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