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调查研究

2015-11-17 12:40王文涛
长江丛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黑车寝室意识

王文涛 陈 磊

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调查研究

王文涛1陈 磊2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他们的生命、财产面临着各种风险,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健康、安全的成长。本文以重庆市某高校为例,对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的原因,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关键词】风险社会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风险也不断的扩散。在每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中,都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风险的冲击和考验。在大学中,相对于男生来说,女大学生是大学中的弱势群体,她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维权观念欠缺,社会经验不足,社会阅历简单,同时她们又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女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更容易面临着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女大学生因为搭黑车而遭到性虐、抢劫甚至被杀害的犯罪现象屡见不鲜,虽然它们仅仅是独立的个案,但是因为涉及到女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从而掀起了一股针对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讨论的热潮。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对某校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到网络问卷241份,经过筛选和甄别,有效问卷215份,问卷的回收率为89.2%,本次调查样本中,大一85人,大二62人,大三46人,大四22人,其中,文史社科专业学生84人,理工科专业学生73人,文体专业类学生58人,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符合抽样调查的要求。

(一)安全意识方面

在本次调查中,有122名女大学生表示父母、亲人和老师经常提醒她们注意安全,并会传授一些安全防范的知识和经验,有89人表示父母、亲人和老师偶尔提醒她们注意安全,从来没有做出提醒的所占比例很少;虽然有199人认为父母、亲人和老师安全提醒非常有必要,但是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仍然不高,对于安全防范的知识和经验只是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阶段,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查发现,女大学生主动关注和学习安全防范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比较差,同时,虽然父母、亲人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向她们传授安全防范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她们普遍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阶段,认为危险离自己很远,自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安全防范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

(二)寝室安全方面

学生寝室中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隐患是不合理用电与财物失窃。在用电安全方面,当问及同学们所在的寝室是否经常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热得快、烧水壶、电饭煲等)时,大多数同学表示寝室没有大功率电器,也没有用过,但是仍然有35人表示寝室有大功率电器,并且用过,占样本总数的16.28%;有199人表示,女生寝室没有私拉乱扯电线现象的发生,占总调查人数的92.56%,但是,在问及女大学生自己认为寝室中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什么的时候,仍然有117人认为不合理用电是寝室当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占总样本的54.42%。在财物安全方面,有158人在离开寝室时会记得锁上门并切断电源,但是有51人偶尔会记得,加上学校对学生寝室的严格管理,有206人表示她们的寝室没有发生过财物丢失现象,占总样本的95.81%。

总体而言,女大学生寝室较少存在安全隐患,原因是学校日常的常规管理工作非常严格,寝室管理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女生寝室禁止男生和陌生人员进入,保证了各个寝室的财物安全;同时,寝室管理员也会经常、不定时的深入到各个学生寝室,抽查有无使用大功率电器、私拉乱扯电线等现象,提醒她们平时注意用电安全和财产安全,将学生寝室中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三)交通安全方面

在交通安全的调查中,女大学生主要选择的出行方式有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黑车等,黑车成为女大学生出行的一种比较普遍的交通方式,有178人偶尔或经常坐黑车出行,占总调查人数的82.79%,在坐黑车的过程中,普遍会遇到诸如人员超载(73.95%)、未达目的地半路下车(23.72%)、强行加价(22.33%)等情况;在调查中,有85.12%的同学表示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但是仍有14.42%的同学表示在生活中,她们有时遵守交通规则,有时不遵守交通规则。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一是因为大学生年轻气盛,耐性差,经常不遵守交通规则,而且也不愿意花费时间来等待乘坐正规的交通工具;二是黑车灵活性强,不受客运部门的约束,加之黑车没有正规的行车手续,运行成本较低,所以价格便宜,女大学生受利益的驱使,普遍的存在坐黑车的现象;三是相关部门疏于对黑车的监管,使黑出租盛行,扰乱了正常的交通出行秩序。

(四)网络安全

通过对女大学生网络安全方面的调查,我们发现,女大学生的防骗意识淡薄,在调查的215人中,有43人明确表示曾经轻信了网络上的信息而被骗过,究其原因,有71.63%的同学会因为网购、网上注册账号等需要,把自己重要的个人信息(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公布在网上。有93.29%的女同学表示会经常网购,网购已然成为女大学生的一种购物潮流,但是,有高达63.27%的同学表示她们曾经亲身经历过网络诈骗,网购物品与网上描述不符、调退货麻烦、不开具正规发票等现象非常普遍。再者,网络兼职也是女大学生受骗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差,很容易轻信网上的兼职信息,从而上当受骗。

女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警惕性差,在网购和网络兼职过程中很容易上当受骗,而且,我们发现,女同学一旦上当受骗,出于面子的考虑,不敢报案,甚至不敢告诉别人,导致遭受的财产损失难以被追回。

二、提高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一)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女大学生安全防范知识教育

女大学生是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在新生入学教育或者是日常的安全知识讲座中,要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有关女大学生的内容,例如: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女大学生的自我防卫,如何防火、防盗、防网络诈骗等,从而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防卫意识;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在宣传栏、寝室等场所张贴安全宣传材料,印制诸如《女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等形式的安全宣传册,人手一册,并纳入到考试的范围;同时,要充分的发挥学校新媒体的作用,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安全防范小知识,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储备。

(二)优化安全育人的校内外环境

学校要采取实际行动,切实提高学校食堂饭菜的质量,吸引学生尽量到学校食堂用餐,同时学校要联合地方相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围餐厅的管理,提高校外餐厅的餐饮质量,保障学生的用餐安全,远离不健康的食品;加强舆论引导,优化安全育人的校园环境,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严格管控校外车辆出入校园,保卫处加强校园巡逻,维护校园秩序,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保证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氛围;开展“安全教育月”等一系列活动,传授安全防范知识,教给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设置学生安全联络员,密切关注班级内学生的各种动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年级辅导员。

(三)形成学校—老师—家长一体化安全教育模式

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离不开学校、老师和家长三方面的相互配合和互相支持。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动员和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医疗保险或相关的商业保险,使学生的生命财产有所保障;老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动态,在班级内配备学生安全联络员,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建议学生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要着重的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教育孩子要有主见,遇事不要慌,要沉着应对。建立学校—老师—家长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加强学校、老师和家长三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共同保障学生的安全成长。

(四)定期开展安全危机演习

安全防范意识只存在于头脑中是不行的,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演练来强化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危机演习纳入到新生军训的内容当中去,可以利用军训的机会,集中开展消防演练、交通安全演练等科目的演习,让学生在实战中去亲身体验风险和危机,培养学生遇到危机和安全事故时沉着冷静,不慌不乱的能力,同时在实践中传授给学生安全逃生的方法和技巧。

(五)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

编写和更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相关教材,成立专门的教研机构,定期发布安全信息,制定详细的安全教育计划;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对任课老师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的培训,要求任课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适当的穿插一些公共安全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安全观,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开设安全知识教育课程,通过向同学们传授安全防范知识、经验和方法,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和风险观,培养学生在行动之前做出良好的风险预测和决策的能力,保障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防卫能力。

三、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对于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女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相比于男生,她们安全意识淡薄、警惕性较差,思想过于单纯,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提高她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努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提高在校女大学生安全意识,保障她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郁涛.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与研究[J].时代教育,2011,3(3).

[2]崔德华.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刘凤梅.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风险理性意识的培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5).

(作者单位:1.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2.长江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长江师范学院校级科研资助项目“风险社会背景下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4QN046)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文涛(1987—),男,汉族,山东寿光人,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陈磊(1989—),男,汉族,宁夏中卫人,长江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黑车寝室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坐黑车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黑车司机
儿子的"寝室交际圈"